•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情感故事 >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时间:2017-05-04 20:52:32  来源:新浪  作者: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她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北京老人:父亲早逝,从此寄人篱下,绝少懂得母爱滋味,而今身患重病,多年一个人生活,品味孤独。他是一个命运多舛的贵州少年:七岁丧父,母亲改嫁,从此四处流浪。2011年查出尿毒症,又再次被母亲抛弃,躺在路边上等死。许是命运垂怜。当天恰好老人路过,一见等死的少年,顿时心生怜爱。从此,一面之缘的母爱呼啸:她为垂死少年疾呼、筹款,哪怕他心如死灰,最起码的礼貌也没有;她叫来了少年整整10年不见的生母,千方百计说服母亲捐肾拯救儿子的生命、拯救儿子的灵魂……这个渴望温暖的老人,好像是把一生所有的美好都附在了少年身上!2013年冬天的北京。一个孤单的老人,一个冰冷的少年,能否尽力甩脱他们生命上空的阴霾?一面之缘。北京老人路遇等死少年。这个寻常的日子,对林嘉来说,极为深刻。2013年9月25日上午10点,她到中日友好医院查病,路过医院门口的公交站台,看到有个男孩躺在几块塑料薄板上。秋意瑟瑟,男孩只穿着T恤和短裤,光脚夹着人字拖,脖子上插着管子,是重度肾衰患者的透析管!林嘉心中一紧:“孩子,你怎么啦?”男孩转头瞥她一眼,也不答应。然而林嘉一惊,这是一张苍白浮肿的脸!她伸手拉他:“带你上医院吧。”不料男孩厌恶地翻身背对她:“没钱,不去。”再问,男孩只说父母死了,还说今天透析了,下次也没着落,没啥指望了,不如等死……等死?林嘉心痛得透不过气。不管怎样,先保命再说呀!她好说歹说,男孩答应先把这次透析做了。办手续的时候,林嘉从男孩的黑背包翻到了他的户口本:冯炯,17岁,贵州……这时护士来了,告诉林嘉:前天,就是这个男孩,欠1万多元医疗费跑了。这两天,没做透析的他心肺功能急剧衰竭,再不做恐怕熬不过今晚……这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林嘉拍拍胸口,定定神,庆幸不已。然而接下来怎么办?林嘉坐在急救室外边,又彷徨不已。她是地道的北京人,五年前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退休。她的人生也不美满: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生了妹妹,对她很少过问。寄人篱下,她受过许多冷暴力,因此和母亲、妹妹的关系糟糕。成年后,她有过不幸婚姻,又得了红斑狼疮。从离异起,她就独自带儿子生活,求医治病。而今儿子长大,一年也难得在家中陪她一次,她又落单了。林嘉晃晃头――这些回忆,竟然没有一处是温暖的,每个人都是自私,每段亲情都是凉薄。而今遇上了冯炯,她的愤怒突然点燃――冯炯比自己还不堪,活着在路边等死!也许因为都被命运抛弃,也许因为积蓄的母爱在爆发――林嘉立刻掏钱为冯炯补交了住院费,并到处找人凑钱、找肾源。她不是慈善人士,做这样的好事也是平生第一次,心中多少有些振奋。不料冯炯略有好转,就冲她发脾气:“你干吗?你管得了今天能管我明天吗?”更令林嘉无法接受的是,他满嘴跑火车,一会说妈死了,一会说妈不要他,不知道哪句是真。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9月27日晚,冯炯让林嘉给他找一个枕头靠着,林嘉找不到,冯炯竟让她出去买。林嘉气不打一处来:“三更半夜我一个老太婆上哪去买?”冯炯不干了,开始胡闹:“我这么难受让我死了算了!死在大街上都比这儿舒服!”林嘉气得掉头离开了医院。回到家中,林嘉决定再也不管他。这时一个报社朋友打来电话,联系明天采访的事,林嘉告诉他,冯炯不懂感恩!不懂礼貌!两天以来他连一声“阿姨”也没叫过!朋友叹息:“缺爱的孩子都这样,浑身长刺。”林嘉一个激灵:幼年的自己,也是这样!第二天清早,林嘉来到医院。冯炯不在。一问,说他向邻床借了5块钱去找她了。林嘉大吃一惊,自己也没给他联系方式,上哪儿找去?她噔噔跑下楼,把医院找遍也没见着他的影子。这时她忽然想到,也许孩子会在站台等她。跑出医院,林嘉果然发现他站在他们相遇的站台下,拎着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在张望。“你怎么在这儿?”林嘉又喜又气。冯炯说:“上次是10点钟在这儿碰到你,我来试试运气……昨天我不该惹你生气。”他拿出早餐:“我跟邻床借了10块钱买了包子和豆浆,我的那份吃完了,这是给你留的。吃吧,都凉了。”林嘉的眼泪差点迸出:“他都告诉我了,你只借了5块钱。”冯炯一怔,脸儿红到了脖子根上。林嘉扶着冯炯慢慢往医院走,医院停车场有一个洗车店,冯炯忽然说:“你等我会儿,我给人洗个车。”在林嘉诧异的目光中,他过去跟老板商量:帮他们洗一辆车,5元钱报酬。老板答应了。冯炯连忙拿起喷枪开始洗车,他的身体虚弱动作很慢,但林嘉还是一眼看出他很熟练……冯炯把5元钱还给邻床的阿姨,林嘉问他:“以前洗过车?”他说:“没钱了就去洗车,攒钱做透析,还捡破烂。我穿的衣服就是捡的。”“有人欺负你吗?”“有。有次我等一个人喝完饮料好去捡他的瓶子,结果他故意地慢慢喝,喝完就扔到河里去。我气得要死,上去把他揍了一顿,跑了。”看着他洋洋得意的神情,林嘉心里翻江倒海。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尊严的环境中,怎么能学会尊重他人?不过,至少今天,林嘉欣慰地看到了他本性的、原始的善良。艰难拯救。冷冷少年也有纯纯的笑。经林嘉奔走呼吁,北京媒体报道了冯炯的故事,红十字基金会也决定为他开通捐款账户。当天上午,账户就收到一万多捐款。冯炯高兴起来。趁冯炯心情好,林嘉慢慢地摸清了他的底细――家在贵州省盘县水塘镇,七岁丧父后,妈妈也不见了,爷爷奶奶也不管他。刚读小学二年级的他就离开家乡,四处流浪。2011年他查出了尿毒症,辗转找到妈妈的电话。可妈妈却在电话中说:“找我干吗?我也没钱。”撂下电话,抹去眼泪,从此他唯一的念想也没了。林嘉心碎了――十年流浪,两年病痛,绝无亲人陪伴,又被妈妈抛弃,挫钝了他的心,磨灭了他的情!这种创痛也许比失去生命更甚!林嘉瞬间决定,帮他找回妈妈,既要治好他的病,也要医好他的心。这时冯炯的病情不妙。医生告诉林嘉,尿毒症唯一的治愈办法是换肾。冯炯的状况太差,透析只是暂时维持而已。林嘉的心再度抽紧了。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10月7日,她终于拨通冯炯母亲路米由的电话,但路米由说“没时间上北京”。林嘉不禁气愤:“你是他的妈妈,忍心他睡在路边等死?这么多人为他捐款,你连路人也不如吗?”36岁的路米由哇地哭了,告诉林嘉――丈夫死后,公婆对她非打即骂,那个家实在待不下去,她才离开的。她想反正冯炯是他们的亲孙子,他们不至于不管,谁知孩子生活得这么惨!在林嘉的劝说下,在浙江打工的路米由答应来看儿子。担心冯炯情绪波动,林嘉暂时没有告诉他这个消息。10月9日,冯炯转到武警总医院。当天下午路米由赶到了,却怯怯地不敢进病房。林嘉便坐在外面和她聊冯炯。说起只有换肾才能救他,路米由犹豫了一下:“你看我能捐吗?”林嘉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您先配型,配上就能捐。”她拽着路米由到了病房:“冯炯,看谁来了?”病房顿时鸦雀无声。冯炯一怔,然后冲着母亲暴跳如雷:“你干吗?我是死是活跟你有关系吗?”路米由低头不说话。林嘉也黯然,赶紧示意路米由出去。不料路米由出门时,冯炯忽然转头看了母亲一眼,路米由也正好回头。一刹那,母子的眼里都是泪光……接着,林嘉陪路米由做了配型。得知母亲要捐肾给他,冯炯很吃惊。林嘉开导他:“妈妈确实欠了你,你已经成年,她可以不管你,自己过日子。可她还是决定捐肾救你的命……你得向她表达感谢!”冯炯想了会儿,出人意料地说:“我不要她的肾。”“为什么?那是你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我怕对她身体不好。”在场的人无不落泪。两度被母亲抛弃,十年没见面,十年流浪,他对妈妈有多少怨言?而今,在生的希望和妈妈的健康之间,他却毅然选择了后者。一颗肾的推让,使他们母子的芥蒂迅速弥合了。第二天林嘉塞给路米由500元钱,让她以自己的名义买两件新衣服给冯炯。路米由拿着新衣服给冯炯试穿的时候,两眼泛着泪光一脸幸福地说:“以前我看到每件男孩衣服都想,不知道穿在我儿子身上怎样。可是穷啊,肉也吃不起。”原来她的月薪仅仅1800元,几乎食不果腹……大家正感伤,冯炯突然递过一张纸巾给妈妈擦泪。林嘉一阵欣慰:对于多年不知感恩的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配型结果出来,四个点吻合,路米由可做供体。林嘉太高兴了――这时冯炯的捐款账户已经有了55万元爱心款,不必担心手术费。活了大半辈子,林嘉从来没有这么开心。最让她有成就感的是,自从妈妈来了,冯炯的脾气好多了,不时浮出纯纯的笑容。手术定在10月中旬。按规定,移植供体方必须有直系亲属同意,供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也就是说,路米由的父母必须知道和同意。林嘉帮路米由订好了10月22日到贵州的机票。没想到,10月21日清早林嘉到医院,到处不见路米由,手机也拒接……林嘉一下慌了。难道她临阵反悔了吗?林嘉不敢惊动冯炯,偷偷给路米由发短信:“如果你不肯捐肾了,也给我们交代一声,爱心人士会帮冯炯想办法。”果然,路米由回复林嘉,她不捐了,怕对自己身体不好。林嘉心里咯噔一声,立刻叫上武警总医院移植科刘航主任,把路米由约在医院餐厅谈话,介绍移植的相关情况……可路米由仍然低着头:“我怕捐了他还好不了,把肾浪费了;我将来身体不好没钱治,他也不养我……”说来说去路米由最后承认,这些都是她的父母担心,她的反悔是因为她的父母坚决反对。林嘉心中,惊涛骇浪。父母担心女儿无可厚非,可路米由也是有孩子的人。孩子不仅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是爱的传承。老人怎么能剥夺女儿对孩子的责任和奉献!一个这么冷漠的家庭,令林嘉震惊,也越发想给予冯炯更多的母爱。她立刻也买好机票,陪着路米由远赴贵州,说服两位老人。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路米由反悔的事终究被细心的冯炯察觉。他悄悄对林嘉说:“其实她不捐我也不怨她,她这样每天和我在一起就行。”林嘉心都碎了。她从来没有像这样拥有使命感――他必须活下去。只有当他康复了,他才能和妈妈待在一起,慢慢地体会爱与被爱。母爱呼啸。北京城里爱的总动员。雨后的小路,尽是水洼泥泞,林嘉跟着路米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一会儿就停下用树丫将鞋底的泥巴戳掉,否则难以挪步。多日劳累令林嘉红斑狼疮发作了,肌肉和关节钻心地痛,三步一歇,脸色苍白。可她仍在帮路米由打开话匣子:“冯炯小时候特可爱吧?”路米由不好意思地笑:“家里穷,一家老小想着挣钱,没多少心思在孩子身上。”“贫穷不是寡情的理由。日子越苦,越要抱团。”林嘉告诉她,自己也是孤家寡人,逢年过节特别孤苦。人活一辈子,感情最重要,没个牵挂,一切都没有意义。路米由说:“等冯炯好了,让他认你当干妈,逢年过节去看你。”林嘉连忙说:“他能不能好,全看你。”总在犹豫的路米由终于保证:和她站在一边。终于到了冯炯姥姥家。林嘉说明来意,姥爷勃然大怒:“不是决定了吗?不会改了,我们家的事情不要别人插手!”林嘉耐心地开导:“你们担心的问题我能解决。我去帮路米由买份保险,退休可以拿钱。爱心款有剩余,申请一些做她的医药费和生活费。”路米由在一旁附和救儿子的愿望。然而老人始终不肯松口。一会儿,他们的二女儿、儿媳得到消息也纷纷过来,坚决反对。路米由再次动摇了。天色已晚,林嘉留在冯炯姥姥家过夜。刚刚睡下,路米由忽然过去摸摸母亲的垫被,心疼地说:“妈,你怎么只盖这个呢?”说完她从柜子里抱出几件旧垫被帮母亲铺床。林嘉倚在门框上,有感而发:“冯炯姥姥,你的女儿也会老,那时一个心疼她的人都没有,会是什么滋味?孩子在,不管能不能回报也是一个念想。”冯炯姥姥没有吭声。第二天中午,北京爱心人士电话询问进展,林嘉疲惫不堪,又急火攻心,突然头晕目眩,趔趄栽倒在地!路老爷子吓了一跳,一家人掐人中、倒热水,将林嘉扶到床上。林嘉看着其实并不冷血的一家人,不禁流泪:“你们知道吗,千千万万陌生人为冯炯心痛,送钱、送衣服、送吃,鼓励他。孩子吃苦太多,我们陌生人都尽量地爱他,让他觉得世界并不冷漠,你们是他最亲的人啊!”路老爷子终于泪雨纷飞,松口了。拿到两位老人的签字,林嘉一刻不敢耽搁,立刻和路米由回到北京。见到冯炯,林嘉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得救了!”林嘉从来没见冯炯哭过,那是第一次见他泛出泪花。林嘉趁机教育他:“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不求报答,但你应该向她表达你的感激。”冯炯若有所思。手术日期,再次确定为12月1日。11月25日晚上,暖气短暂故障。冯炯光脚躺着看电视,林嘉叫他穿袜子。因为手术对他的身体要求严格,一点不舒服也不能做。但我行我素惯了的冯炯不以为意:“不冷!”烦了,还对继续要求他保暖的林嘉发脾气:“都说了不冷,别唠叨!”结果,第二天冯炯感冒发烧,医生又是一阵忙乱,手术不得不继续推迟,等他的发烧症状完全消失。他的住院费、手术费,一分一厘都是好心人捐助的。一个捐助人听说这个消息,格外生气,到医院来责怪林嘉:“他就是问题少年,太对不起我们的捐助。”林嘉连忙把她截了出去:“正因为他不懂感恩,不懂尊重别人,我们就更应该让他感到温暖。我们在救人,也在救心!”

    北京妈妈遇上垂死少年:一面之缘母爱呼啸

    12月11日,移植手术终于开始。早上7点母子分别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因为没有别的亲人,他们互相替对方签字。林嘉惊喜地看到,冯炯侧坐在妈妈床边,一边拉起妈妈的手,一边用纸巾擦母亲的泪水。林嘉趁机拼命使眼色,冯炯吭哧半天,迸出了一句:“妈,我以后会对你好。”林嘉含泪退出病房。手术整整做了9个小时。主刀医生朱雄伟并未把冯炯坏死的肾取出,而在左侧腹腔腾出一个空间,把供体接在血管和尿管上。这样,冯炯有了三个肾,但路米由的那个肾脏承担全部功能……手术非常成功。床位紧张,母子没法住在同一间病房,林嘉赶忙拍了几张路米由的相片拿给冯炯看。“她好像蛮疼,”冯炯含泪说,“我以后要对她好。”林嘉甭提多开心了――“要对她好”,冯炯在术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真诚而朴实。孩子得救了,他的灵魂也得救了,懂得感恩和报答了。林嘉相信,亲历生死,亲历这场爱的总动员,只要他们母子慢慢相处,冯炯必能学会接纳爱、奉献爱,用一颗柔软的心去爱这个世界并感激它。林嘉回想年轻,当她渴望的时候,从来不曾有人给予;当她锋利的时候,从来不曾有人指导。她是在帮助冯炯,也是把美好的愿望附在他身上,逆转自己的人生遗憾。而今,她无憾了。B超确定,移植到冯炯体内的肾脏正常工作,无排异反应。2014年1月10日,冯炯和路米由准备出院,林嘉去接他们。他们准备在北京找工作。但路米由没啥文化,冯炯只读过两年小学,在北京工作的困难可想而知。林嘉劝他们回贵州生活。冯炯很懂事地说:“林阿姨,无论在哪儿,我都会记住帮过我们的好心人。”路米由在一旁点头:“是啊是啊,特别不能忘记你的北京妈妈。”林嘉开心得差点落泪。泪光中,她仿佛看见,因为懂得心怀感恩,少年冯炯美好的人生缓缓地展开了。 (本文为知音杂志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编辑/夏志军 周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