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电子商务 > 那些学马云做B2C平台的创业者 最后成了炮灰
  • 那些学马云做B2C平台的创业者 最后成了炮灰

    时间:2018-07-23 13:48:00  来源:猎云网  作者:老詹日记-老詹

    貌似是马云的出现,阿里巴巴的成功,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改变了现代年轻人的想法——你没有钱也可以创业,创业很简单,互联网平台创业法。

    我的理解,互联网创业有四种方式:B to B;B to C;to C;to B。其实平台创业法这个名词也是我一时兴起创造的,我特指B to C模式。

    平台创业法,简单来说就是寻找市场的需求点,通过互联网媒介,即网站、微信公众号、APP或者小程序等搭建一个B端(商家企业端,也就是服务端)和C端(消费者端,也就是被服务端)对接的平台。

    引入B端的服务,提供给C端。然后平台的用户足够多的时候,就想办法利用手上的用户盈利,即变现。具体变现方式,下文再聊一聊。然后平台只需要做好两大工作:一是平台的维护运营,二是市场的开发推广。

    这些年出现的平台创业法,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滴滴打车,搭建一个网约车平台,引入B端(即车主),为C端(即乘客)提供乘车服务。又比如饿了么平台,建设餐饮外卖平台,引入B端(即餐厅),为C端(即需要点外卖的消费者)提供在线点外卖,送上门服务。

    纵观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产品,大部分都是用这种B to C平台创业法。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今那么多创业者那么热衷这种互联网平台创业模式。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看起来创业成本低。

    为什么说创业成本看起来低呢?

    1. 人力和团队成本低

    理论上只需要两个人合伙人就可以开干,一个是懂编程和技术开发的,另外一个懂运营和市场的。当然随着平台的成长,技术和市场的工作需要细化,人力也是要随之增加的。

    2. 运营成本低

    这种平台创业法,提供两端的服务平台,减少了自营服务者的角色。淘宝是用B to C的平台创业法,搭建网购平台,引入商家,提供网购服务给消费者。

    淘宝并不需要提供货源,提供物流,只需要做好平台商家的经营维护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优化即可。想对比京东的自营电商模式,淘宝看起来经营成本低,京东是单纯的to C模式,由于京东是自营电商,自己就是服务端,意思就是自己开了个购物商城,自己开了物流,为消费者提供网购服务,运用自家的物流系统将商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上。

    对比淘宝的这种平台创业法,京东的创业成本确实较高,需要自己建设货源仓库系统,进货囤货,建设网上店铺,聘请网店工作员,搭建物流体系等。

    宏观上看,这种创业方式发掘现实社会的需求和不足,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互联网的优势,自己合伙人的技能优势,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创业资金短缺的短板。当然,这也是理论上的。

    虽然较低的创业成本,但是有多少人活下来了呢?

    互联网平台创业的阶段分了三大步:

    一、产品的定位和开发,用户的需求发掘阶段

    二、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广阶段,即产生用户和流量的阶段

    三、产品的流量用户变现阶段,即盈利的阶段

    产品的定位和开发阶段,你的产品是否真正Get到用户的痛点?还是自嗨的伪需求?

    这个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决定你的项目能不能发展起来的因素。要定位好平台的服务人群和解决的市场需求,是否真正Get到用户痛点、爽点、痒点。

    真正Get到用户需求点的项目,往往不需要太大的推广力度,正所谓好东西自然就会有人用。平台发展法是B to C模式,要面对服务端和被服务端,侧重解决C端需求的同时,要同时解决两大端的痛点需求问题。

    1、抓住人性的“贪”和“懒”,无需大费周折去解释简单清晰的需求

    B to C平台,是连接服务端和被服务端的一个桥梁。要抓住用户真正的需求,要抓住人性的两大点“贪”和“懒”。“贪”就是可以给他钱的意思,“懒”就是便捷性、方便性、快捷性。

    B端用“贪”入手,也就是“钱”,意思就是你用我的平台,可以为你增加利润带来钱,这是最明显最直接的用户需求。

    C端用“懒”入手,意思就是使用平台,可以节约时间,更方便快捷。如果不是从这两大人性入手的需求,就可能要大费周折去向用户解释。

    像饿了么,对于B端来说是入驻饿了么平台可以增加店的订单量,对于C端来说在线上下单,美食送货上门。解决的用户需求很清晰简单,而且还是同时满足两端的需求,完美!

    所谓的用户痛点和需求,真正的需求和服务,是不需要大费周折的去向用户解释的,那种需求很明显很简单,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只是用互联网的手段将这个需求放大了,而不是无中生有,创造用户需求。

    购物是用户需求,淘宝用互联网的方式将购物的需求放大变成线上购物;外卖是用户需求,饿了么将打电话点外卖变成了手机平台下单点外卖。这都叫用互联网的方式将用户的需求放大。

    反正不管是放大需求,还是创造需求,需求都要做到简单清晰,一看就懂,不需要解释。需要大费周折去解释用户需求的项目,要么是伪需求,要么就是烧钱项目。

    2、发掘真正的需求,避免伪需求

    真需求是needs,而伪需求是wants。我是这样理解的,真需求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伪需求往往是人们想要,但不一定真正需要的东西。创业,必须满足市场和用户的真需求,才能成功。

    其实老实说,滴滴一开始也是属于伪需求的系列。因为滴滴出现之前,市场已经广泛存在正规公司出租车,我可以随时路边喊一台正规公司的士,我为什么要用手机那么麻烦叫一台不正规的存在安全性的车呢?

    滴滴要做的是改变市场现状,将普通车主发展成网约出租车,在社会信用和道德不规范的时代,让一个普通消费者去搭乘一个不是来自正规出租车公司的车,真的难以让人相信。

    但是滴滴做到了,来自资本的力量,不断地融资,不断输血,不断地补贴,硬生生地将这个伪需求做成真需求。但愿创业者们也有滴滴那么幸运,可以得到不断地输血融资。

    如果没有信心做到不断输血融资,将伪需求做成真需求,那么就踏踏实实地发掘用户需求,抓住简单的需求,解决“懒”和“贪”问题。不求改变世界,只求使世界更精彩。

    其实嘛,滴滴的成功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的,也不是完全的伪需求。滴滴确实抓住了人性的“懒”,解决的消费者出行的打车便捷性。也抓住了“贪”,提供车主兼职跑车的机会,增加收入。所以成功也不是偶然。

    如果平台既没有不断输血的能力,又没有很明显地抓住用户的“贪”和“懒”,个人认为发展会非常困难。

    3、产品开发优化和市场推广分好主次,两者不能同步进行

    在平台提供的服务产品自身具备爆发的基础之上,在平台品牌的营销策略制定及执行方面准备就绪后,再进行市场推广。

    现在这个社会的人都是很浮躁的,很敏感,他没有耐心听你的解释,跟着你成长,他只相信自己眼前见到的,往往许多时候都是凭着第一感觉做决定。

    所以,在产品开发阶段,应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对比市面的竞品,揣摩用户的需求和痛点,确定自家开发出来的产品比竞品有优势,更加好玩,是否可以让用户在一瞬间被吸引住。

    用户和市场是不可以被一次次调戏,往往凭第一感觉决定你的产品会不会被他继续使用下去。

    知己不知彼,或者知彼不知己,盲目上线,没有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营销的关键问题所在,轰轰烈烈盲目进行市场推广,只会被市场和用户无情的淘汰。

    见过的许多平台,自身的优势、劣势、品牌定位不甚清晰的前提下,在创始人坚定的无惧的魄力下,组建市场推广执行团队,仿照当年马云的路径,勇敢地出发了。

    结果只有一个,伤了第一批用户的心,第一批的推广的钱打了水漂,仅仅用来买了教训。

    4、前期定位好盈利模式,要清晰

    不要等到有了用户和市场再考虑盈利;有了用户和市场,也不代表就可以盈利。前期定位好盈利模式,要清晰。

    创业者们很幸运,熬过了关键的产品开发定位阶段,以及最难最苦的市场营销推广阶段。

    那么,就已经成功了吗?不,已经失败了。

    许多平台死在了第三阶段的变现盈利。因为平台程序开发优化、市场开拓同步进行,没有主次先后,没有考虑到如何盈利,没有认真考虑如何盈利,没有考虑财务风险控制。

    在一开始的阶段,就要考虑好后面的变现和盈利方式了,而且还是非常的清晰。如果等到已经完成了市场推广阶段,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已经迟了。

    产品已经被市场和用户被动地带着走了,用户从始到终已经习惯了你的存在方式,突然要改变产品的一些东西,哪怕加一点广告,也会被嫌弃。

    B to C平台的变现和盈利大部分来源两大部分:商家端上缴的服务费、广告收入、增值服务的收入。商家端上缴的服务费:例如Boss直聘上,企业要在平台发布招聘岗位,需要缴费;滴滴车主的收入会被平台抽成等等。

    广告收入:就是平台有足够多的用户,会在平台出售广告位,收入由广告投放方买单。广告不能太过多,否则影响客户体验。一个平台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广告收入,相信发展是非常困难。也说明前期的盈利模式定位不清晰。

    增值服务:有点像一种用户导流方式,意思就是说通过推广一个平台的功能吸引足够多的目标用户加入,然后后期再在平台上针对前期的目标人群,加入另外的服务,实行盈利。

    举个例子:滴滴打车有足够多的车主用户,在滴滴上针对车主加入一个汽车保险服务或者汽车维修包养服务。建议不是非常必要,不要使用这一种盈利方式,因为可能会导致平台的变质。

    个人认为,盈利方式:商家服务费为主、广告为次、增值服务为辅。

    纵观市面上做的好的成功的平台,例如Boss直聘、美团、饿了么等等,其主要的收入大部分来源商家服务费。

    能够做到收入来源商家服务费的平台,说明前期的产品开发定位、营销推广、用户需求发掘,从始到终的阶段的步骤都是很清晰,做到了层层衔接,主次分明。

    只有产品开发阶段,定位好了如何服务商家端,又如何服务消费端;再如何在市场推广阶段用消费端吸引商家端为平台买单。才有可能实现商家服务费收入。

    依靠广告收入和增值服务收入的平台,绝大部分是前期的产品定位不够清晰,需要盈利了,到后面亡羊补牢。

    大部分收入不抵支出,需要不断的输血,不断地融资,所以许多依靠广告收入的平台,融资到了D轮E轮还没实现盈利,还没上市。又不可能做的到不断地输血,血有一天断了,也死了。

    (注:文/老詹,微信号:老詹日记,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