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下游需求持续萎靡,稀土市场积重难返全线走弱
  • 下游需求持续萎靡,稀土市场积重难返全线走弱

    时间:2017-05-10 00:01:17  来源:  作者:呼跃军

    6月份,国内稀土市场延续了年初以来低迷不振、低位徘徊的弱势行情,具有代表性的大部分稀土产品价格仍在小幅下行。记者6月16日从全国各大稀土生产流通企业了解到,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稀土消费需求疲软较长时间难以改观,下游应用企业订单继续萎缩,以及全球稀土市场供大于求日益加剧,预计稀土行情后市依旧积重难返,三季度稀土市场或将维持前期走势,整体呈现价格低位震荡、成交清淡的氛围。

    “目前的稀土价格可以用‘跌跌’不休来形容,而且是有价无市,甚至是无价无市。市场观望者居多,悲观心态浓重,鲜有客户询价,实际的成交量也很少。我们现在基本不对外报价了。倘若市场不能回暖,我们可能要考虑停产了。”内蒙古华谊稀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广林颇感无奈。

    据介绍,从今年年初至今,稀土价格一路下跌屡创新低。截至6月中旬,主要稀土种类产品与年初相比平均跌幅都接近20%,如果与2011年的最高价位相比,跌幅达70%~80%,部分品种的价格已跌至2010年底水平。目前,上游稀土原料碳酸稀土价格在2.7万~2.8万元(吨价,下同),氧化镧3万~3.3万元,氧化铈3.3万~3.5万元,氧化镨36.5万~37万元,镨钕氧化物28万~28.5万元。稀土金属材料价格仍有下探的趋势,镧铈金属现在市场主流成交价在5万元,镨钕金属类价格在32.5万~33万元,成交迟滞。

    供过于求是稀土产品价格走弱的重要原因。以稀土抛光粉为例,国内消费量在每年2万吨左右,国外市场以日本和美国为主,其消费量分别为5000吨、2000吨。而我国稀土抛光粉产能已接近每年6万吨,即使按80%的开工率,每年4万吨的产量也远远超出市场需求。下游需求萎靡及产能过剩拖累了稀土市场转暖。

    上半年的稀土市场以惨淡低落而即将告终。那么,三季度的行情如何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稀土企业负责人和业界专家都不看好后市。

    “决定稀土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包括宏观层面的全球和国内经济形势大环境、微观层面的供求关系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控而这三个主导力量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转变可能性很小,所以极难促使稀土行情走向上行通道。”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院长张胤院长如此表示。

    其一,稀土消费难以转旺。美日欧和中国是全球稀土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占全球消费的90%以上。在欧债危机尚未彻底结束的情况下,全球市场需求复苏进程缓慢。从国内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8%下调至7.75%,前5个月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不乏复苏疲弱的信号。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正处于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库存化、去产能化过程中。

    其二,供大于求局面将长期存在。目前,世界稀土市场过剩局面在日益加剧。据不完全统计,从稀土原材料消费看,2013年,预计中国市场消费在8万~9万吨,日本为1.5万~2.3万吨,美国市场为1万~1.5万吨,欧洲大约为1万吨,其他国家为0.5万吨左右,总需求量在12万~14万吨。然而截至2012年底,全球稀土产品的总产能已经达到近3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还有,国外许多项目已经或将陆续投产,2013年以来稀土需求急剧下降,而产能产量却都有增加的迹象。虽然有部分企业选择减产停产,但库存依旧很高,一些低成本的“黑工厂”比较有“竞争力”,整体产量没有得到控制。

    其三,国家不会再有新的产业刺激政策出台。稀土行业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调控措施已经比较完备,近期出台新的产业政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不减,6月初,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不会出台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

    就当前国内稀土企业如何破解市场困局问题,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唯一渠道就是在下游应用上下功夫。现阶段,中国稀土企业要在功能材料生产装备的大型化、精密程度和自动化水平方面下功夫,缩小与国外差距,同时努力提高稀土加工及处理装备水平。(本报记者 呼跃军)

    来源:中国化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