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中国商业陷信用缺失黑洞,阻滞我国市场经济成长
  • 中国商业陷信用缺失黑洞,阻滞我国市场经济成长

    时间:2013-11-26 00:00:00  来源:  作者:

    编者按:民无信不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信用的概念,然而,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仅有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初步建成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仍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合同违约、商业欺诈行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更逐步蔓延并侵蚀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由此导致的信用贫困,已成为阻滞我国市场经济成长和成熟的极大障碍。本报深度栏目从今日开始,用系列报道的形式问诊“信用贫困”的现状与成因,探究“信用脱贫”的可行之路,敬请关注。

    产自广东的“意大利皮具”,自家酿出的“拉菲帝国”,地摊上买来的“LV”,菜市场的“祖传贴膜”……商业领域造假行骗之风似乎从未停止,甚至越刮越盛。各色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仅遍及城乡,还出现了从小食品、小建材等“五小”向大店、名店甚至跨国公司蔓延的态势,有些甚至令监管部门和一线执法人员束手无策。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为何“一信难求”?

    “三十六行诈骗为王”

    有人为了让干辣椒颜色亮、卖相好、不发霉,用致癌的工业硫磺熏;有人在猪血豆腐中掺甲醛;也有人用废旧塑料甚至医疗垃圾造吸管……“啥还能买,谁还可信?”成了各地民众的“高频语”。

    这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曾经风靡各地的“涮肉”避之唯恐不及。就在今年8月,上海食药监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虹口区嘉麟阁酒楼加工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精致牛、羊肉卷,且在产品中检出掺杂掺假成分,其责任人叶秀凤被处五年禁入食品业。而在此前一个月,上海已有周浦万达广场品尚豆捞坊等五家门店被查出使用掺假羊肉。

    去年以来,上海、江苏等地警方连续破获假冒牛、羊肉大案,发现不法分子使用鸭肉、狐狸、水貂、鼠类肉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销售。为了增加“杂肉”的风味和耐煮性,造假者使用牛羊油浸泡或添加明胶。更有甚者,还有人添加胭脂红、硝盐等有害物质打扮“卖相”后兜售假冒牛、羊肉。而在销售环节,包括“卜蜂莲花”等大型超市在内的门店也牵涉其中。

    “假冒牛羊肉不仅欺诈消费者,而且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可能携带大量细菌和病毒,也可能存在过敏源,将其用作食用肉上市有害公众健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连民众日常食用的牛羊肉尚且如此,其他商业坑蒙拐骗更是花样繁多。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食品安全警察大队副大队长熊海军介绍,他们近年查获一起涉案金额数千万元的制作假酒大案,发现不法商贩高价收购真酒瓶,买来带有逼真防伪标识包装盒,使用普通白酒勾兑高档酒,用“泸州老窖头曲”和“二曲”勾兑“国窖1573”、“五粮液”和“水井坊”。造假分子与一些公款消费多的单位、高级酒店采购人员勾结,组成卖假买假共同体攫取暴利。

    在各地警方近些年查获的假冒伪劣案件中,有人用工业盐制作“加碘精制盐”,其中所含亚硝酸钠摄入三克可致人死命;有人为了让干辣椒颜色亮、卖相好、不发霉,用致癌的工业硫磺熏;其他如猪血豆腐中掺甲醛、废旧塑料甚至医疗垃圾造吸管、双氧水泡干牛筋等,不胜枚举。

    “三十六行,诈骗为王!”一位执法人员这样勾画当前商业领域面貌。

    此外,在资产、产权评估方面,标准设置随意、估价随心所欲;在金融市场,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变造银行票据诈骗、假网络银行转账、非法集资等手段不断翻新;在企业经营领域,偷税漏税、会计造假、欺诈上市、操纵利润、恶意透支等屡见不鲜;各类生意往来中,恶意合同违约、逃废债、假破产等比比皆是。

    今年“3·15”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2.04万件,其中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大案1576件,比2010年翻了两番多。“啥还能买,谁还可信?”成了各地民众的“高频语”。

    股市造假万千股民被坑

    金融市场,没有信用,就无法定价。梳理具体公司,造假痕迹众多。

    在商业领域失信造假泛滥成灾同时,与万千股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也频频被曝出违规造假,其中万福生科的存在正是股票市场失信的例证。

    虚增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距离2011年9月27日正式登陆创业板上市不到一年,万福生科就被发现虚构业绩,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2012年9月14日,湖南证监局对万福生科立案稽查。2012年9月18日,地方证监局的立案稽查升级为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2年10月26日,万福生科承认其造假行为:公司在2012年半年报中存在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万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再次发布公告承认,经自查,公司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万福生科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造假主要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项目来实现,比“应收账款”虚增收入更为隐蔽。

    根据更改后的中报,万福生科201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17万元,同比下降64.61%;净利润亏损1368万元,同比下降143.87%。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54.23%;净利润亏损93.41万元,同比下降101.55%。

    有机构按照万福生科披露的相关资料估算,由于其上市发行价高达25元每股,合计持有逾4000万股万福生科的龚永福、杨荣华身价高达10.05亿元。而2008年之前,万福生科的前身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元。

    回顾整个案件的进程,最终对万福生科的罚款却仅有30万元,“要让欺诈上市者直接退市、赔偿投资者损失”似乎最终并未完全实现,这一失信成本着实成为对造假者的纵容。

    万福生科造假并非个案。11月初,证监会通报了北大荒、ST生化、零七股份、康芝药业等4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财经评论家叶檀在其博客上写到,金融市场,没有信用,就无法定价。梳理具体公司,造假痕迹众多,说到在总体上市公司中占比多少,却难以计数,“坏蛋分子”只能是不可计量的一小撮。

    从信用贷款的缺失,可以倒推中国银行贷款领域不相信有“信用”二字,从国外借壳上市的退市与造假比例,以及国内造假的具体例证,就可以倒推国内股票市场的造假情况。叶檀说,因财务造假而被停牌和退市的中概股超过60家,中概股信用尽失,未来上市成本上升、信用折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