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正确对待转基因大豆
  • 正确对待转基因大豆

    时间:2017-05-09 20:50:02  来源:  作者:海燕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我国从1997年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加上此次的3个品种,目前我国已批准了8个品种的转基因大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

    供需缺口导致进口激增

    农业部的审批行为在长期关注大豆产业的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孙光梅看来却是事出有因,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是国内需求决定的,进口与否及进口数量是市场行为。受市场不景气影响,国产大豆的对外依存度一年比一年高,即便国内现在开始扩大产量提高种植面积也并不现实。如果不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食用大豆油市场会严重供不应求,供需会出现较大缺口,所以应眼前之急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借此弥补国内的价差。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国内耕地面积也能有一个较大的压力缓解,毕竟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每年的大豆缺口额按现有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上亿亩耕地,而我国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此外,其他农作物侵占大豆种植地的份额也越来越高。”她表示。

    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由于长期处境窘迫,国产大豆的种植效益较差,产量提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孙光梅告诉记者,国产大豆近几年价格优势丧失,与玉米和其他一些农作物品种比较起来收益率并不高,产量也较低。一亩地折算下来,农民还是会选择种植其他农作物。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比其他农产品低很多,所以未来市场并不会特别乐观。

    “其次,土壤作为一种地域环境也限制了国产大豆种植。在东北地区种植大豆比较合适,在别的地方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好。所以,只能是适当地在一些地区保证榨油之外的品种是国产大豆,而榨油大豆只能是国外进口来的转基因大豆,不可能实现自给自足。”她表示。

    我国大豆种植第一大省黑龙江省的非转基因大豆在最近几年也几乎全面沦陷,面临着灭顶之灾。中国在2008年用于榨油的大豆中,仅有5%的原料来自国产大豆,其余95%均是进口大豆。据中投顾问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2011年大豆进口量达5263.4万吨,对外依存度达80%,国内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持有类似观点,他告诉记者,转基因大豆从成本、产量、品质与抗虫性上都具有优势,大豆被植入了抗除草剂基因,减少了除草等人力成本,因此价格较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低廉。品质也更好,含油率比普通大豆高两到5个百分点。规模化种植的单位生产成本又远低于国内。

    监管依赖执行力度

    在北京南三环美廉美超市油品专售区,记者注意到,摆放在超市货架上的18种纯大豆油及大豆调和油产品中,油桶外观明确标注有“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的油品为11种,其余5种则在显眼位置明确标注有“由非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剩余两种则没有标注。而这18种食用油产品在数量上已经占据整个油品专售区三分之一的份额。

    即便如此,在现场选购食用油品的消费者却告诉记者,由于对安全心存担忧,因此不会选择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油产品。那么,转基因产品到底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呢。

    针对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及食品的疑问,农业部曾于2011年12月底发布的《转基因明白纸》,称“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健仙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却显然对这一观点不予认同。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只能说还没有有力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但这并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完全无害。毕竟转基因食品是把别的物种的基因移植而来,且这个物种并不是杂交或者同根物种。“比如把毒虫的蛋白移植到大豆之中,使其具有抗虫的内在机制。很显然的是,对虫子都有害的东西很难说对人体完全无害。不同的是,虫子个体小所以很容易就被毒死,人个体大但或许就是一个慢性毒素积累。”他表示。

    针对该问题,杜相革则认为,转基因作物其基因漂移对环境的风险远甚于食品安全。“打个比方,如果转基因作物的花粉跟别的豆科植物组合成了野生大豆或者杂交品种,很自然就把这种基因漂移到了自然环境中。如果这种基因是耐除草剂或者抗除草剂的,就等于培养了一个超级杂草,用什么除草剂都消灭不了了,这才是最大的危害。”他表示。

    对此,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对于转基因作物,应该抱着谨慎和科研的态度去进行检测。现今可以食用的转基因食品从理论上看大多是安全的,但也不能保证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检测标准一定要严格。

    对于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层面,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曾首次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随后2002年3月20日农业部又发布了三个配套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尽管监管条例众多,但孙光梅却认为执行层面存在着较大问题。此前5大类17种农业转基因作物实施强制标识,但相关的检测监管不够,一些没有标识的企业并未因此承担法律后果,也就不能以此作为警示。此外,国家今后在做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决定时,应更多考虑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长期食品安全的考量。(本报记者海燕)

    来源:中国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