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中国光伏:双反路口,去向何方?
  • 中国光伏:双反路口,去向何方?

    时间:2013-06-28 00:00:00  来源:  作者:

    6月21日,欧盟负责贸易事务的最高官员卡雷尔·德古赫特表示:“欧盟只有一个愿望:尽快通过磋商解决争端。”此言一出,引来业内哗然。

    自6月4日晚,欧盟公布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初裁结果已有半月过去,这段时间里,行业内、社会上对事件的关注和探讨并没有因为结果不再存疑而平息,相反,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此:一方面,贸易之战究竟何解,成了有可能影响行业发展方向的谜底急待揭晓;而另一方面,从光伏组件,到多晶硅,再新能源汽车和近日备受关注的钢管,甚至看似毫无关联的红酒……光伏作为中欧贸易战中的主战场之一,似乎与诸多关键词捆绑在一起。欧盟的最新表态,似乎又给了事情一丝转机。

    指责无稽欧盟内讧

    追溯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封杀”,始于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应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请求,先后于9月和11月对原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指责中国企业以低于成本超过50%的价格在欧盟市场“倾销”光伏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大量政府补贴”。

    真相确实如此吗?事实上,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低廉的原因,首要因素是中国企业的规模经济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这并非主因。最为重要的是,欧美企业购买多晶硅原料,一般采用长单囤货模式。2008、2009年多晶硅价格“飙升”之时,欧方光伏组件企业较为被动,原料成本很高。而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则由于采取风险防范性强的分批进货方式,在多晶硅价格下跌后,赢得了很大的成本优势。

    仅上述两点就足以证明,欧盟所谓倾销的指责,实属无稽。

    而且,这个结论,也并非一家之言,更绝不仅是我国作为受指责方的自我辩护。在欧盟委员会成员国针对对华光伏产品加征临时性关税的投票中,包括比利时、捷克、德国、丹麦、爱莎尼亚、希腊、爱尔兰、塞浦路斯、卢森堡、匈牙利、马其他、荷兰、斯罗文尼亚、斯洛伐克、芬兰、瑞典、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在内的18个国家都投了反对票。

    初裁结果公布之后,来自欧盟700多家光伏消费类企业的1000多名高管,也向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发去联名信,表达了同样的不满情绪。

    而代表欧洲600多家光伏企业的行业协会——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也发表声明,对欧盟这一决定表示抗议。该协会新闻发言人托斯滕·普罗伊格沙斯表示:“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不仅伤害欧洲光伏产业,还会损害整个欧洲经济。”

    托斯滕·普罗伊格沙斯指出,征税决定与欧盟提出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公共政策完全矛盾。太阳能比传统能源更具竞争力,要为实现“在2020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增长20%”的目标,必须让光伏产品的使用者尽量减少使用太阳能的高昂账单,同时也让投资商有足够的利润回报,而“只有进口中国的光伏产品,才会保证欧洲人用上可负担得起的太阳能”。

      “双反”=“双输”

    托斯滕·普罗伊格沙斯表示,欧盟对中国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是一个极其短视的外交手法”。“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认为,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是为了给欧盟的光伏产品制造厂输氧,但征税并不会帮助欧洲企业。”

    因为,紧靠欧洲光伏企业,根本无法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价格,更难以满足欧洲市场对光伏产品不断增长的产量需求。

    据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所调查,对华惩罚性关税的征收,将导致欧盟光伏消费需求下降;包括光伏设备安装、售后服务、光伏发电、设计研发等在内的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能够吸纳数十万就业人口。

    “欧盟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假设,将导致欧盟3年内失去17.55万个就业机会,损失184亿欧元的‘附加值’;以征收60%关税为假设,将导致欧盟3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损失272亿欧元的‘附加值’。”

    事实上,欧盟自身的光伏产业升级调整问题十分严重,征税并不能解决问题。欧盟市场上光伏供应链的价值70%在欧洲创造,其中,上下游供应商创造的产值约400亿欧元,贡献了26.5万个工作岗位。

    在中国,产能超过千兆的企业已经很多,中国光伏产品的大额附加值来自欧美。而本次欧方支持征税的企业,仅提供了不过8000个工作岗位。据统计,支持太阳能联盟的40个会员企业中,只有8家企业具有150兆瓦以上产能。

    这场征税的最大赢家不是欧洲制造商。由于欧盟内部光伏产业链分布比较分散,各国侧重点不同,有的在光伏组件生产,有的在光伏机械的生产,有些则在光伏上游原料的生产,还有很多国家仅作为光伏消费国,需进口光伏产品。故而可以肯定的是,欧盟国家在光伏产业方面的所谓“共同利益”并未形成。

    对华加征临时关税之后,或许某些欧盟光伏产品制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是更为确定的是,为数更多、规模更大的欧盟光伏行业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征税只能导致欧洲的光伏产品市场流向他国。

    而另一方面,对我国来说,本次光伏产品案件涉及210亿欧元规模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7%以上,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80%,也就是说,这与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密切相关。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全球光伏产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欧盟对华光伏“双反”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欧盟市场上光伏产品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竞争力,从而在实质上等于判处欧盟光伏产业死刑。

    “双反”,未完待续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进口大国和新兴对外直接投资大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也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双边贸易额高达5460亿美元。可以这样说,贸易在中欧双边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针对欧盟光伏“双反”,有人公然倡议反攻制衡。而涵盖红酒、无线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的贸易摩擦也确实层出不穷,如今又蔓延到钢铁行业。

    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明确指出,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战没有赢家,希望中欧双方从大局出发,通过谈判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光伏“双反”如何收场?

    按照欧盟相关法规,临时性反倾销税将维持6个月,欧委会将在今年12月作出终裁。如果最终裁定不变,这项临时惩罚性关税可能延长为有效期5年的中长期措施。

    近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负责人对公共媒体表示:“真正的谈判才刚开始。”我国代表团将再赴布鲁塞尔,就光伏“双反”案进行磋商,希望通过合作,争取在两个月之内达成和解方案,“最终目标就是保住中国的光伏产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要继续保住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的市场60%至70%的份额,目前看来,难度很大。”而且,“光伏仅是欧盟遏制中国经济的一个筹码,如果他们赢了,很可能会将矛头扩大到其他新兴产业领域。”

    此外,继“反倾销”之后,“反补贴”或接踵而至。行业人士表示,欧委会已完成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的调查,很可能在7月份推出征税方案,并提交成员国投票。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