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或迎产业拐点,煤化工仍需适度发展
  • 或迎产业拐点,煤化工仍需适度发展

    时间:2013-11-19 00:00:00  来源:  作者:

    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进一步打开了煤制天然气审批的大门,发改委对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节奏持续提速。继今年3月份发改委集中批复10余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后,近期又有7个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发改委的“路条”,至此,今年已有12个左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6个左右煤制烯烃项目和2个左右煤制油项目获得了发改委“路条”。新获“路条”项目的分布及业主并无明显改变——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等西部煤炭主产地,业主单位仍然以大型能源央企为主。

    面对环保及生存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向化工等下游延伸,甚至其他行业也参与到煤化工投资,煤化工或由此异军突起,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煤化工项目设计、施工企业将迎来订单高峰期。

    或迎来产业拐点

    近年来,国内煤化工的发展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的政策也摇摆不定,成为阻碍煤化工发展的瓶颈。原因是一方面传统煤化工对环境的损害比较大,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煤化工技术一直难有较大突破,在生产过程中并不稳定。

    然而经历过去十余年发展,煤化工产业经过因各方争抢、粗放发展而遭监管层严控,到自主研发、引进新型煤化工技术,建立示范项目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基本已回到了产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相吻合的轨道。加之近年环保要求不断提升,限煤、减排的政策日趋严厉,多地出现了去煤后可替代能源的巨量缺口,监管层在当下放宽煤化工尤其是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也属必然。

    随着产业化试验等积极因素的增加,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煤化工瓶颈的突破态势已逐渐明晰。同时,煤化工的投资额较大,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也十分巨大,因此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此外,煤化工方面的政策在今年逐渐明朗,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调整能源替代战略规划等政策文件先后公布,现代煤化工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

    煤化工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一方面国内煤炭价格一直低迷不振,动力煤价格只有顶峰时的50%,但原油价格一直在历史高位区域震荡,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潜力。另一方面,基于我国能源安全的考虑,国内能源消费形势严峻,预计2015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5%,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局势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在现有能源消费格局下,发展煤炭利用清洁、高效的煤化工产业,是降低碳排放及大气污染最现实的选择,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此外,煤制天然气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是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最现实的途径。上半年新批项目中,天然气项目就占一半,而天然气提价趋势明显,将进一步提高煤制天然气的效益,目前大唐国际克什克腾项目一期、新疆庆华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

    成煤企救命稻草

    日前,久泰集团上海庙煤化工项目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完成签约。按照相关框架协议,久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将投资1000多亿元建设620万吨煤转化项目。与投资回报数据相比,有一组数据更值得关注,那就是该项目可就地转化煤炭3600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轮煤炭行业进入调整期,形势比过去更为严峻。今后环境问题将是煤炭增长的最大阻力,随着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上升,今后煤炭需求预计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现代化矿井进入建设高峰期,我国煤炭已出现高水平产能过剩的情况,供应将长期偏宽松,煤炭价格水平也一直承压。因此,抵消煤价下行风险已成为诸多煤炭企业投资煤化工项目的重要动力。

    山西省作为国内煤炭生产大省,近日发布《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末,山西将力争形成现代煤化工为主导、传统煤化工为基础、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山西省将根据煤炭资源和大型企业分布状况,综合考虑煤种等支撑条件,结合城镇化发展规划,在晋东等地按照不同重点和发展内容规划建设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培育15个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园区,实现集约发展。

    仍须适度发展

    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气约150亿~180亿立方米,占国产天然气8.5%~10%。据煤化工行业技术人员透露,今年以来大型煤化工项目陆续获得了“路条”,也激励了更多煤炭甚至其他行业参与煤化工投资。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煤化工项目设计、施工企业将迎来订单高峰期。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拟在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约有39个,设计总产能达1765亿立方米/年,相当于中国2011年天然气总产量1.72倍。然而煤价下行、气价上行以及天然气供给连年吃紧,对于煤制气产业而言是利好,将提高地方和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的积极性。但长远来看,对煤制气行业的发展仍应理性看待。

    未来几年国家发展煤化工,仍将延续“适度发展、升级示范和总量控制”这一思路。从国家层面讲,发展煤化工仍需考虑行业总体规模、水资源等多种因素。由于煤化工以及新型煤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耗费大量水资源,但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区同时却是水资源匮乏地区,在这些区域发展大量煤化工项目,必须直面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而神华最近的声明中也明确,其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通过不断技术改进,在2012年吨油耗水已经下降到7.07吨左右,2013年有望降至6吨左右水平,煤化工行业的高耗水量可见一斑。这相对西部地区资源性、结构性、工程性缺水的地理现实,难免会让人们担忧煤化工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煤炭价格下跌和库存增加以及拉动投资等,只能成为煤化工行业投资加速的外在条件,不会成为国家制定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尽管近期多个煤化工项目“路条”获批,但“路条”只是开展前期工作,对于投资额动辄数百亿的大型项目,没有国家核准,企业层面很少敢真正进行订货。因此,拿到“路条”对于煤化工设备销售及工程的实质带动意义不大,期间也会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目前多个拿到煤化工项目“路条”的企业,并不急于开展后续工作,以至于发改委进行催促。其中一家企业,还撤回了其煤制气投资方案。这与煤化工行业投资大、方案设计复杂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于正在规划、已经申报甚至是拿到“路条”的煤化工项目,究竟有多少能转化为实际投资,仍需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