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纺织服装业:2014年棉花或以直补加收储进行过渡,棉价有望下跌
  • 纺织服装业:2014年棉花或以直补加收储进行过渡,棉价有望下跌

    时间:2017-05-09 20:31:42  来源:中债资信  作者:李木子 李俊江

    观点简述:自2011年中国实行棉花敞开式收储并将政策常态化以来,企业用棉成本高企,棉农受益程度有限,棉纺产业链相关方受损,在此背景下,2014年棉花直补政策酝酿出台。

    长期来看,棉花直补大范围实施后,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将有所提高,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将会增加,棉花收储将仅作为调节棉价的非常态工具,棉价将回归市场化。

    短期来看,2014年前三季度影响国内棉价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抛储价格。目前国储库存量超过中国一年的棉花用量,大额的仓储费用和损耗费用已经使国储面临着较大的抛储压力,同时棉花直补政策的推出也降低了市场对于2014年9月以后的棉价的预期,直补预期或将进一步加大抛储价格的下降力度。而在国内抛储价格下跌和直补预期的影响下,国外棉价预计也将于2014年前三季度做出调整,进而导致中国进口棉价格下跌,预计下跌幅度小于国内棉价下跌幅度,内外棉价差将收窄。

    而2014年9月以后,当年直补区域的新棉的价格将主要由市场决定,预计在下游需求不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价格将进一步走低。国外棉价也将受其影响继续下跌,跌幅小于内棉价格下跌幅度。整体来看,2014年中国棉纺企业的绝对成本压力和相对成本压力将有所下降。

    2011年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变为常态,弊端显现

    棉花收储是国家在棉价较低时收购棉花并储存起来,在棉价上涨时抛出,用以调控市场,平衡和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机制。2003年至2010年,收储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政策对平抑棉价下跌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遏制了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棉花价格的下跌势头,并在自2009年至2011年前三季度棉花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三次抛储,短期内均抑制了棉花价格的上涨。

    2011/12棉花年度国家继续推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当时市场价格30000元/吨的背景下,制定的临时收储价格为19800元/吨。但自2011年下半年来,棉花价格高空跳水,市场价格迅速跌到19800元/吨以下,至今仍保持低位震荡走势,临时收储政策被迫变为常态化。2011年9月至今国家累计收储1246万吨,累计支出资金约2523亿元,累计抛储424万吨,回收资金约795亿元,抛储累计价差成本约70亿元。

    同时,在下游需求不振,外棉价格低迷的背景下,2011/12棉年以来的收储造成内外棉价差拉大,企业用棉成本高企。受种植条件限制,中国棉花难以大规模种植,人工成本占比远高于美国、澳大利亚等现代农场化运营的国家,目前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约占30%,内地约占20%。近年国内显著上升的人工成本拉升了棉花的种植成本,目前约20000元/吨的收储价格仅能使棉农达到微利或保本,收储价格下降的空间不大。如果收储政策持续,在需求端不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内外棉价差将长期存在,中国纺织企业的比较优势将会被削弱。

    改“暗补”为“明补”,2014年棉花直补将取代收储,长期有望促进棉价回归市场化

    基于上述背景,2013/14年度棉花收储政策发生调整。变化主要产生在收储范围、保证金数额、质量检验方和预付款方面,收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符合入储条件的棉花数量减少,减轻中储棉的库存压力;保证金数额和质检方的变化将导致交储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把关更为严格;取消预付款则减轻了中储棉的资金压力。总体而言,收储政策的变化反映出在目前中储棉较大的库存及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国家对棉花收储政策的调整意图。

    2014/15年度棉花政策将确定调整,收储政策将部分或全部取消,棉农直补政策将成为“接力”。直接补贴,就是将政府保护农民的财政资金直接发给农民,将原来国家以收储价敞开收购棉花、以间接补贴农民的暗补方式,改为以现金形式补贴给农民的明补方式。直接补贴后,理论上国家将不再干预收购价,棉花终端售价将逐步回归市场化。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采取农作物直接补贴的方式,美国是棉花直接补贴制度运行最成熟的国家,美国对补贴实行“组合拳”的方式,补贴包括生产补贴、销售补贴和贸易补贴,其中针对棉农的是生产补贴(含直接补贴和反危机补贴)和销售补贴。从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直接补贴赋予了棉花降价空间,使其国内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比较优势。

    在库存压力和直补预期的影响下,预计2014年国内棉花价格和内外棉价差均将下降

    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对棉农直接实施的生产补贴也要配合反周期补贴 、销售补贴 等政策使用,目的是确保棉农的收益,而后二者与我国收储政策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时,目前国内粮食市场实施直接补贴和临时收储政策并存的措施。因此我们认为,棉花直补政策实施后,收储政策将继续存在,但仅作为一种临时性政策,即在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发挥作用。

    下文中我们对直补全面推广后国内棉花价格下降的幅度和内外棉价差走势进行了简略分析。假设直补采用种植面积补贴法,即对一亩地补贴一定的金额。下面的测算中我们粗略假设直补全面推广后全国各地的补贴力度相等 ,同时全国棉花单产与2012年相同,即92.47公斤/亩。

    首先我们测算棉花价格下降的幅度。若全国棉花单产为92.47公斤/亩,即生产1吨棉花需占用10.8亩土地,当每亩补贴100元时,每吨棉花的生产成本直接减少1080元,假设棉价下降幅度与补贴幅度相同,则全国棉价将降低1080元/吨,同理可得到当补贴力度为200元/亩、300元/亩和400元/亩时,内棉价格将分别下跌2160元/吨、3240元/吨和4320元/吨。

    其次我们测算内外棉价差的变化幅度。未来收储改为直补后,中国棉价下跌,短期内中国对进口棉的需求减少,国际棉价也将一定程度向下调整,内外棉价差将有所改变。虽然长期来看外棉价格是影响内棉价格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在直补政策推行的初期,内棉价格的变化将对外棉价格造成短期影响,进而引发内外棉价差的短期改变。

    在考察外棉价格随内棉价格下跌幅度时,我们利用回归的办法,我们假设:

    上式中,内外棉价分别采用中国328棉价指数和Cotlook:A指数,汇率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假设价格增速为线性增速,样本时间段为2005年至2010年间,主要由于在此期间收储仅作为临时性政策,与未来直补推行后的情况相同。回归结果显示,模型A自变量系数值较显著,t值和p值分别为8.04和0.00。R2为49.42%,具有一定的拟合度。

    2013年9月,国内328棉价指数为19151元/吨,进口棉1%关税价位15211元/吨,内外棉价差为3940元/吨。当棉花直补金额为100元/亩,国内棉价下跌1080元。根据回归结果国外棉花下降幅度为1080*0.89=961.2元,届时内外棉价差约下降至3821元/吨,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当国内棉花直补力度达到200元/亩、300元/亩和400元/亩时内外棉价差新的水平。

    从实际情况来看,2014年前三季度市场上流通的棉花将主要为以前年度的库存棉花和进口棉,因此棉花价格将主要由中储棉抛储价格和进口棉价格所决定。目前国储库存量超过中国一年的棉花用量,大额的仓储费用和损耗费用已经使国储面临着较大的抛储压力,同时棉花直补政策的推出也降低了市场对于2014年9月以后的棉价的预期,直补预期或将进一步加大抛储价格的下降力度,抛储价格(折328)可能由目前的约19000元/吨下降至约17000~18000元/吨。而在国内抛储价格下跌和直补预期的影响下,国外棉价预计也将于2014年前三季度提前做出调整,进而导致中国进口棉价格下跌,预计下跌幅度小于国内棉价下跌幅度,内外棉价差将收窄。2014年9月以后,当年新棉上市。实施直补区域的棉价将回归市场化,预计在下游需求不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价格将进一步走低。国外棉价也将受其影响继续下跌,跌幅小于内棉价格下跌幅度。长期来看,内外棉价差将回归至2000~3000元/吨左右的合理水平。

    整体来看,2014年中国棉纺企业的绝对成本压力(受国内棉价影响)和相对成本压力(受内外棉价差影响)均将下降。但不同企业业绩表现将有所分化。对于存货周转慢的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将使其面临较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而存货周转快的企业则能一定程度熨平跌价损失。而对于采购与销售地不同的企业而言,具体表现也将呈现分化。对于内采内销型和外采外销型企业而言,原材料对产品价格的弹性相对稳定,企业业绩表现将相对平稳。对于外采内销型企业,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幅度可能小于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企业盈利能力或将有所弱化。对于内采外销型企业,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幅度可能大于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企业盈利能力或将提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