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多重因素掣肘国产纪录片兴起
  • 多重因素掣肘国产纪录片兴起

    时间:2013-12-16 00:00:00  来源:  作者:

    《舌尖上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告诉世界国产纪录片同样精彩。12月8日至12日,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广州举行,记者在纪录片节上了解到,明年,我国将实施更多扶持纪录片发展的举措,如要求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等。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赞同,在他们看来,国产纪录片将迎来发展期。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同国外相比,国产纪录片也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如投入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版权保护亟需加强等。国产纪录片要打造品牌,要“走出去”,路还很长。

    数部作品输出海外

    据悉,《舌尖上的中国》版权已经销售到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集价格已卖到4万美元。正在后期制作中的《舌尖上的中国2》,在没有任何广告植入的情况下,冠名费高达8000余万元人民币。

    随着国内纪录片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涌现出很多类似《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优质作品。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纪录片出口约173万美元。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秘书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从2005年推出《故宫》开始,央视制作的纪录片就已实现盈利,节目在海外热卖。此外,《大国崛起》《再说长江》等纪录片也屡播不衰。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看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海外受众越来越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录片进入了国际市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涌现一批精品之作,除《舌尖上的中国》之外,《故宫》被翻译成26种语言,版权输出到126个国家。二是中外合拍纪录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如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与五洲传播公司合拍的中国建筑奇观系列等纪录片,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内容,以国外观众喜欢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的自然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纪录片市场既卖座也叫好的作品。”马黎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外,马黎还指出,国产纪录片的进步和发展还表现在民营纪录片制作公司的积极性日益增强。她举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央电视台合拍了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城故事》;由北京华亿联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和外方共同制作的纪录片《守护藏羚》,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播,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

    侵权盗版重创市场

    系列优质作品的出现、节目版权的海内外热销、相关部门的扶持等等,这些均给业界释放出良好的信号。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欧美等地域相比,国内纪录片市场才开始起步,离国际水准还有很大差距。此外,版权保护还亟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国产纪录片的题材相对单一,类型化不够,且作品叙事表达方式不够贴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刘文表示,国产纪录片的强项在于历史人文类节目,但在社会现实类节目方面,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题材,此类节目的数量却偏少,且创作者视角偏窄。此外,自然类题材一直是中国纪录片的一块短板。“整体而言,国产纪录片需要不断丰富题材,扩大作品类型。”刘文表示。

    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看来,国产纪录片在翻译上也有很多问题:“很多国外同行经常同我讲,中国纪录片的技术和画面非常漂亮,创意也很好,但就是看不懂。”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导演崔真表示,国产纪录片缺乏一流的创作人才,虽数量在增长,但精品还是不足。“纪录片一直被认为相对小众,观众数量少,效益不明显,很多导演和制片人转去做电影和电视剧,导致人才匮乏。”崔真表示。

    如果说类型不够、人才匮乏是创作环节上的缺失,那么售价低、侵权盗版严重则是节目在播出环节面临的问题。“目前,像《舌尖上的中国》版权费这么高的还是少数,国产纪录片价格普遍偏低,很多节目每分钟售价在百元人民币之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认为。此外,侵权盗版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很多纪录片在网上被肆意盗播,使得拍摄成本无法收回。“纪录片的拍摄周期和生命周期往往很长,有的作品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通过版权销售收回成本,盗版极大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势必给市场带来致命打击。”高长力表示。

    多方合力补齐短板

    知道不足和短板,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又该如何推动国产纪录片“走出去”?业内人士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马黎认为,要推动国产纪录片的国际合作,要找准中外观众感兴趣的切入点,用国际化的表达讲述中国故事,打造精品内容。此外,还应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的空间,通过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实现节目内容全面提升和销售市场的国际跨越。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王晓斌则结合科教频道实例给出几点建议:“一方面要在专业频道领域里认认真真做事情,发现并了解反映真实的社会和生活,通过艺术创作变成节目。此外,还要重视国际交流和业内交流,多学习其他人的做法。有实力的单位还可拿出资金培养自己的制作团队和人才。”

    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党委书记姚远则建议国产纪录片应该多走入大众市场:“现在的纪录片不能自娱自乐。制作者要更多地走入大众市场,不断丰富创作题材。比如,纪录片导演是不是可以明星化?”姚远透露,明年3月份,知名导演范立新将会推出《快乐男声》纪录片电影,目前“快男”的粉丝已超过500多万。

    在政策层面,高长力建议,要推动纪录片市场发展,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如资金和政策等。“目前,广电部门每年有500万元人民币的扶持基金,但还太少,我们正在逐步争取,以后还会推出激励机制性的措施。当然,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引导让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国产纪录片制作领域。”高长力表示。(姜旭)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