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菜”让企业自己“炒”
  • “菜”让企业自己“炒”

    时间:2013-09-10 00:00:00  来源:  作者: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厨师烹饪,色、香、味、美。企业投资,比对、研究、分析、培育、拓展。能否对症下药、烹饪佳品、投资成功,取决于医生、厨师、企业的本领。中医摸脉要静心,厨师烹饪要调理,那企业投资尤如中医摸脉,厨师调理,需要企业自己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获得投资的成功,获得良好的收益。

    然而,企业投资常常事与愿违,往往自己作不了主,要面对“婆婆”的“指点”。开明点的“婆婆”注重为企业发展服务和投资咨询,遇到管得宽的“婆婆”,就会让企业举步维艰。西南一家有色企业曾准备离开当地到省外扩建新厂,本地的“婆婆”知道后对企业领导说,如果你们到省外建厂会伤害了本地几百万百姓的感情。惦惦这句话的分量,企业硬着头皮在本地花4000多万元接下一民营老板留下的“烂摊子”,背上了本不该形成的包袱。

    政府与企业在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中,各自要找准工作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工作重心,政府重在牵线搭桥,做好企业服务,为企业锦上添花,帮企业雪中送炭。企业重在科学投资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做好产品、梳理工艺抓好管理。政府把心思用在如何为企业排忧解难方面,企业把心思花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政府要为企业投资发展当家作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企业不要把心思都用在如何处理政府关系上。对于企业的发展,政府不要包办婚姻,不要拉郎配。过去一些包办婚姻或者拉郎配,外看好热闹,内瞧瞎凑合。时下出现的一些产能过剩与“包办婚姻”是有关联的,是在一些地方要求“做大做强”的企业中产生的,是在“婆婆”片面追求GDP中“超生”下来的。

    产能过剩是什么?即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婆婆”们在关心企业发展与投资时,不妨先对某个项目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或者未来的潜在能力做个科学合理的评判,眼光不能只盯着GDP算总帐。政与企是不一样的概念,政企要分开,懂“政”者不一定能抓“企”。

    投资让企业作主,市场让企业分析,发展让企业把脉。地方招商引资需结合实情,不能重“招”轻“商”,招只是引进来,商是培育市场前景。如果招商仅仅换来GDP增长,却缺乏开拓市场的商机,招商即是“招伤”而已。企业扩建与重组让企业自己作主,政府结合行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服务。政府要着眼全局,不重复招商引资,要关心招商引资项目能否在未来拥有市场。“婆婆”在为企业发展调研时,要对生产工艺、行业前景有所了解,不然,就很难为企业服好务,很难让企业满意。比如某企业破碎环节生产能力不足,“婆婆”调研时说,破碎就是“咔嚓咔嚓”两剪刀的事,那还不容易?前些年海绵钛供不应求,某“婆婆”调研北方一家钛厂时说,多生产“钛”,“海绵”就不要生产了,早点搞它个十万吨百万吨。这就是典型的不懂装懂和瞎指挥了,让企业领导哭笑不得。

    企业投资,政府可多提参考性意见,不能盲目包办给企业带来“投资不利,发展受阻”的痛苦。像那一句“伤害几百万百姓的感情”,致使企业接下了一个烂摊子后,“婆婆”们不再提那个事了。因此,政府应真正转变观念,在经济转型中发展经济,为企业投资与发展服务,做到权责明确,清晰,避免冲动式发展的地方经济,企业投资成功与否让企业自己到市场上去检验。在企业节能、环保方面,政府要帮助企业提升工艺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上台阶,而不是以处罚为目的。

    前不久,习近平在大连高新区观看虚拟五轴爬行机器人、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等代表性高技术产品时说,高新区正在稳步推进。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经营、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

    地方的“婆婆”们不妨好好咀嚼“不能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这句话。发展要上,但要遵循科学。GDP要上,但要切合实际。企业要投资,政府要服务,不能让服务变味,不能让企业失去自我。“菜”要让企业自己来“炒”,“饭”要让企业自己来“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对项目投资的望、闻、问、切中,“烹饪”出色、香、味、美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