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莫让机场成“鸡肋”
  • 莫让机场成“鸡肋”

    时间:2013-12-12 00:00:00  来源:  作者:

    “机场热该降温了。”这是众多社会评论人士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把机场说成是基础公共交通设施,听起来很美;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确实不能否定。但是应有个限度,如有的机场几天也开不了一个航班,而且就通航一两个城市,这样的机场对客商又能带来多大方便。这个机场只对开通城市的客商有吸引力,即使是开通航班的城市,如果航班间隔太长,也对客商没有多大吸引力的,因为现在交通如此发达,要到某个城市,不一定非要等几天来坐飞机。

    有的机场成“鸡场”就是很好的印证。如阜阳机场1998年投资3.2亿元兴建,当初规划定位是比广州和上海还要大的国际机场,后来受财力所限缩小了规模,但机场飞行区仍按4C级标准建设,航站楼设计负载能力可以满足高峰每小时600人次进出港的需求。但事与愿违的是,2000年仅有7300多人次,2001年上半年只有2000多人次,2001年7月不得不停航,处于闲置状态的机场,被人戏称为“鸡场”。现在阜阳机场虽然重新复航了,但是航班也是寥寥无几。

    一般认为规模以上的机场才是市场竞争主体,规模以下机场如何定位,至今没有定论。但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小型机场应作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身份。如果对小型机场,以盈利为要求,许多小机场将得不到政府补贴,而无法维持运转。但过分强调公益性,却又会使机场产生出吃皇粮的思想,不思进取。对中小机场的定位,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

    “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各机场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和安排,各自为阵,小机场之间为争夺航线不断加码给航空公司补贴,从而失去了对航空公司的话语权,”朱晓磊指出,有的相邻机场开通一条航线,结果造成各自客源都不足,如果能相互协调一下,错位竞争,这样双方既可以得到更多的客源,还可能在与航空公司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来源:中国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