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加速推进先进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新业态悄然兴起
  • 加速推进先进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新业态悄然兴起

    时间:2017-05-09 03:19:10  来源:  作者:郭涛

    随着“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的实施,一批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国际化发展机构及其他科技服务机构在高新区加快布局。伴随着一批具有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涌现,科技服务新兴业态开始悄然兴起,有力促进了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政策支持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世界,我国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以市场为导向,旨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火炬计划。从此,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探索开始踏上漫漫征程。在火炬计划实施过程中,一系列有关促进科技服务的决策,催生了科技服务新业态的“苗头”:2006年国家创新基金增设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2007年7月,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启动;2007年8月,《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出台;2007年9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认定和评价工作启动;2011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是“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2013年2月,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试点建设和运行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国家火炬计划25年来,围绕火炬计划已经形成了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为工作目标的火炬工作体系,它不仅包括国家高新区、孵化器、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还包括以培育科技企业创新为目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优化的诸多政策措施、科技金融和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等。

    2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已经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3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9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281家,特色产业基地314家,技术交易和服务机构2万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75家,创新驿站站点83个,科技金融服务机构130家,创业投资机构46家。

    创新驿站逐级服务成果丰硕

    “中国大规模的技术转移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过去在这个体系中尚存在不足之处。”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长期调研和周密准备,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借鉴欧盟创新释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开始了中国创新驿站的试点工作。中国创新驿站分为国家站点、区域站点、基层站点三个层级,每一个层级的职能有所不同。国家站点设在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全国创新骚站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建秘书处负责创新驿站的日常管理、活动策划和信息化支撑等工作;区域站点向基层站点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为技术交易平台提供支撑;基层站点主要是走访企业、挖掘技术需求、为其他站点提供服务支持。区域站点、基层站点之间可以开展广泛合作,不受地域限制。

    2010年8月,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试运行,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创新驿站站点累计走访企业6690家次,完成需求调研4819项,整合共享创新资源信息8814条,开展跨区域协同合作772次,完成服务项目876项,培育签约技术经纪人330人,与818个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初步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国家政策和内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为指引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新型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在此基础上,2012年中国创新驿站的站点总数由31家增至83家,其中区域站点26家,基层站点57家,覆盖全国26个地区,开启了中国创新驿站的新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两年多的摸索,目前中国创新驿站已经成功开创了多种服务模式,其中“创新事务所”、“创新云服务”、“创新快车”三类模式受到广泛欢迎。

    “创新事务所”有板有眼

    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创新驿站的基层站点。通过自身的客户网络,他们了解到捷克SOTIO公司希望将其拥有的“基于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免疫原性死亡肿瘤细胞技术”在中国落地。在充分了解到该技术的先进性后,华创阳光为SOTIO公司提供了专业的项目落地服务,并根据研发条件、配套政策、人才支撑、外部环境等综合考虑,推荐该项目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落地。

    事实上,中国创新驿站已成为专业为创新过程提供服务的“创新事务所”。从服务对象来看,中国创新驿站各站点面向具有同一特征即有创新需求的客户;从服务目的来看,各站点均以满足客户创新需求为目标;从组织架构来看,中国创新驿站以科技部火炬中心为领导核心,以中国创新驿站秘书处为行政管理中心,以各区域站点和基层站点为服务功能模块。由此,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创新事务所”模式,这一“创新事务所”为创新过程服务,以案例为统计/管理依据,以专业化工作人员提供标准化创新服务为日常业务。

    “创新云服务”提供微笑服务

    “中国创新驿站功能的嵌入,等于将各类功能不同的服务机构名称与品牌统称为‘中国创新驿站’,从而真正实现了创新管理与服务资源在云端的融合,成为‘创新云’。”中国创新驿站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安徽省“科技路路通体系”是“创新云服务”模式的典范应用,在集聚资源为创新型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

    作为中国创新驿站的基层站点,蚌埠市科技情报所通过走访了解到安徽人人家太阳能有限公司的创新需求后,协助该公司进行可行性论证、帮助其进行技术查新,并找到蚌埠学院的相关专家与企业深入交流,促成双方签订合作开发合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蚌埠市科技情报所又帮助该公司申请创新基金、指导专利申请和项目全程跟踪。“科技路路通体系”在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一站式“创新云服务”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意的笑容。

    “创新快车”动力十足

    中国创新驿站的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依托于“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又被形象地称作“信息高速公路”,借助信息互联技术,区域间的距离被缩短了,需求、供给、难题、专家方案等信息乘着网络快车高速传递。在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创新驿站的协同合作,“创新快车”模式能够实现跨区域的联合创新,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亦能跨区域实现,且专业服务机构也更进一步接近市场,服务于企业创新。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创新驿站的基层站点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通过广泛的企业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活化专利技术,加速专利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交易化。该中心利用重庆高新区企业聚集的优势,发动企业网络寻找技术转让对象,同时还借助行业协会和合作伙伴的项目供需数据库,调动技术经纪人队伍的积极性,进行技术转移的协同工作,最终帮助专利发明人找到交易目标,完成专利转让并实现产业化。

    事实上,目前全国已经开通了83列“创新快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新驿站通过集成利用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各类组织及公共信息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国家政策和内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为规范,力争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中国创新驿站秘书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创新驿站的近期目标是:到2013年年底,促成500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走访不低于1万家企业、建立与国际技术转移网络的全面合作与对接,力争带动中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突破7500亿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