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自主品牌应先“品”后“牌” 产品力是关键
  • 自主品牌应先“品”后“牌” 产品力是关键

    时间:2017-05-14 16:29:08  来源:  作者:周磊

    品牌,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对于汽车企业来讲,品牌拥有着市场价值,是消费者的信任,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就是心理的认可度,接受度以及期望度。因此,品牌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谁拥有品牌,谁就能够占着先机。正如现阶段的国内汽车市场,合资品牌依据其品牌优势正进行着疯狂的圈地扩产运动,通过产品的不断下探和进一步细分,不断的挤压着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而自主品牌因此而来的竞争压力,其实也是品牌力不足的表现。但品牌力的获得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品牌需要积累,而积累又要依靠产品力。也就是说,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要想要拥有“牌”,必须先拥有“品”。

    有业内人士近日以“深喉”名义,断言自主品牌已经无活路,三五年后就会消亡。这一说法纵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却值得自主品牌深思。自主品牌能否在未来三五年时间内存活下来,并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国内汽车消费近年增长很快,但不少自主品牌的中低端车型距离销量排行榜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当时可谓主要还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品牌对其的影响还并不是绝对。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内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提升,品牌对于终端市场表现的影响明显在加大。因此,由于合资品牌并未完成从低到高的真正全线产品布局的未来三五年,对自主品牌而言也的确是个“时间窗口”。在这种情况之下,自主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产品力的提升来实现品牌力的提升,在固守住在中低端市场的份额同时,努力向上拓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保确保生存,并继续实现发展。

    近年来,韩系车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劲表现,其实也就是其全力于提升产品力的努力结果。也就是说,韩系品牌车正是依靠于在“品”字上的下功夫,才不断的助力其“牌”的提升,进而实现终端汽车市场的不错表现。对于自主品牌而言,韩系车近年的发展历程,无疑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自主品牌若想在汽车市场生存并发展,也实际必须经历这一“先有‘品’,后有‘牌’”的发展过程。

    所幸的是,并不是所有自主品牌都被井喷的车市冲昏了头脑。还有着不少稳扎稳打的企业,他们坚守着造车的基本规律——发现、研究并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力,进而逐渐提升品牌。如近日在拉萨成功上市的力帆汽车力帆330、530和630三款车型,在上市之后就进行了“三强联袂 前所未有的征途”之旅,行进近千公里顺利挺进墨脱,成为首个进入西藏墨脱的自主品牌汽车。这样一种“先上战场,后上市场”的举措,无疑向消费者展现了其产品力,无疑也将助推其品牌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优秀的市场终端表现。

    而据J.D.Power近日发布的报告,2013年自主品牌新车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2000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396个PP100缩小为2013年的51个PP100。,而这其实也展现出了国内自主品牌在产品力领域的进步,相信随着产品力的提升,自主品牌的品牌力也将实现突破,也就是说看到了自主品牌“品”的积累,才会有“牌”的提升,并最终让我们对于自主品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仍然保持着希望。(周磊)

    来源:腾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