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萧山日报》:为服务找准着力点
  • 《萧山日报》:为服务找准着力点

    时间:2017-05-13 09:06:39  来源:  作者:陈蓉

    作为一家立足最基层的县市报,《萧山日报》以如何“找准服务着力点”为立足点,积极创新载体,推出了一系列做法和措施,力求将“走转改”深入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级联动 实施全员“走转改”

    三级联动具体是指“总编走基层”——总编带头“走转改”,“见习村主任”——12位骨干记者深入农村做村主任,“百村行”——50名记者走遍萧山所有村。

    领导带头是萧山日报社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大特色。报社于2011年建立了“总编走基层”制度,由总编或副总编带队,组成采访小组,共调研走访了28个镇街基层联系点。采访小组一行通过与镇街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企盼诉求以及对报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报社又在“总编走基层”宣传报道的基础上,由每位总编、副总编带项目、带任务为基层服务。

    领导带头下基层的活动为编辑记者作出了表率。为了让身处采编一线的记者真正“沉下去”,《萧山日报》随后又推出了《见习村主任》专栏,组织骨干记者到行政村担任“见习村主任”,并要求他们在见习过程中挖掘线索采写报道。

    除了《总编下基层》《见习村主任》两大新栏目,《百村行》这一传统栏目也是《萧山日报》“走转改”的重要载体之一。该栏目2006年推出以来,报社每年都要安排采编人员深入行政村,采访来自农村最基层的新风尚、新面貌、新问题。4年来,“走转改”采访人员访遍了萧山400多个行政村,体验基层甘苦,收集社情民意。

    与读者互动 真正做到“三贴近”

    “走转改”活动要接地气,更要有互动。《萧山日报》通过“法律百事通”“爱心系列”“为农服务”等活动,既真正做到为读者服务、为百姓服务,更做出了读者真正关心和关注的新闻,从而把转文风、新闻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

    《法律百事通》开栏以来,推出了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以及法律咨询会、免费打官司等活动,受到读者的欢迎。该栏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构建了一支“记者+律师”的团队,建立了“报纸+律师事务所”的运作模式,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咨询进行报道,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萧山是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因此,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也是报社考虑的一个关注点。2012年,《萧山日报》组合推出了由“爱心民工班车”“爱心年夜饭”“情暖民工清欠维权”专项行动构成的三大爱心系列活动。《萧山日报》和萧山长运公司专为在萧山打工的外来人员开出免费“爱心班车”,送他们回老家过年,避开春运高峰。“爱心年夜饭”让留守在萧山的民工朋友欢聚一堂,受邀的民工兄弟除了可以免费品尝到丰盛的年夜饭、观看精彩的助兴表演,还能领到一份报社送出的“新春大礼包”。在此基础上,2012年12月,《萧山日报》还联合区司法局、区法律服务业协会共同发起,组织全区骨干法律服务机构和资深法律工作者组成法律服务志愿团,集中在岁末年初开展“情暖民工清欠维权”专项行动,通过法律服务义务为民工兄弟讨薪。

    “为农服务”也是报社“走转改”活动的特色。报社的读者热线已经先后帮助临浦村民卖樱桃,为所前村民办“桑果节”,为进化村民推销青梅等,这样的助农服务既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也赢得了读者好评。

    媒体联动 全媒体记者随时待命

    去年是《萧山日报》全媒体全面实施年,报社为每一位员工配备了苹果手机,无论是采编岗位还是行政岗位,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做一个全媒体记者。

    根据报社要求,一线采访人员每月使用手机在全媒体采集平台的本地原创稿发稿量为10篇(幅、条),其中视频不得少于两则,图片不少于两幅;报社中层干部、编辑及其他员工每月使用手机在全媒体采集平台的本地原创稿发稿量为5篇(幅、条)。自平台正式执行考核6个月以来,截至4月底,共收到各类投稿14605条,通过审核13392条,已登记的其中800多条线索或内容被各个媒体采用。移动媒体的新闻稿件要求字数在300字以内,以突发性新闻为主,这也锻炼了记者编辑写短新闻的业务能力。2012年下半年,《萧山日报》又面向本单位和社会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地铁,改变生活”的微新闻大赛,鼓励单位人员和社会公众投稿。活动有效提高了报社人员和公众发现新闻线索、同题竞争和写短新闻的能力。

    2011年11月11日,一辆崭新全媒体直播车亮相萧山,为《萧山日报》的“读者节”增光添彩。去年6月14日19:35,报社“重燃生命的希望——渝萧两地空运救治小烨琳造血干细胞暨移植手术”大型全媒体直播在萧山国际机场接机大厅正式开机。这是报社全媒体自起航以来推出的首次两地同步直播,也是全媒体报道形式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一年半运行下来,直播车多次参与《萧山日报》的重大主题报道,逐步实现了全体媒运营。(作者单位:萧山日报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