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南阳日报》践行“社会办报”让报纸更具亲和力
  • 《南阳日报》践行“社会办报”让报纸更具亲和力

    时间:2017-05-13 08:46:51  来源:  作者:韩为卿 李华琴 邹朝晖

    前不久,438人报名参训的2013年度南阳日报社通讯员培训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为历年来参训人数最多、反响最好的一次。据了解,该报社自1987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爱好新闻写作的通讯员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持续25年,共培训1.4万余人次。实践证明,《南阳日报》借此走出了一条“社会办报”的新路子。

    近年来,南阳日报社把“社会办报”列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提高通讯员稿酬,规范记者和通讯员署名问题,开辟通讯员发稿园地等多种措施激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目前,《南阳日报》发表的通讯员稿件已经占到发稿总量的一半,许多来自基层又接地气的鲜活稿件见报,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通讯员的组织发展深化了“走转改”活动,实现了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把版面更多地留给群众,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各种方式培养通讯员

    首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南阳日报社邀请国家、省级媒体同行和专家学者,以及本报有实践经验的编辑记者讲授新闻采访理论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年度新闻宣传报道要点、新闻写作规范、党报舆论监督要素、新闻热点分析、新闻写作、提高新闻语言的表现力等多方面。每年一期,每期分14个专题,从提高通讯员的基础水平着手,力争让通讯员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真正送给通讯员一把进入新闻采写之门的钥匙。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每期安排一天,组织通讯员走进企业、社区采访,深入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素材写作新闻稿件,并由授课老师逐一辅导、修改、点评作品。通过理论加实践,课程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通讯员尽快入门,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其次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培训前,首先由报社制订培训规划,通过报纸渠道刊发培训内容、方法等信息,广而告之;再由负责培训的部室与县(市、区)宣传部及市直各机关联系,说明培训内容,取得合作共识,与新闻爱好者沟通,真诚邀请。组织培训期间,化整为零、分散培训,按不同培训对象设置不同课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组织报社资深编辑记者分别到金融、企业、公安、政法、水利等20多个单位进行授课培训。

    再次是专刊与专栏相结合。为了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南阳日报》专门开办《新农村周刊》《政法周刊》《文化周刊》,为“三农”、政法、文化战线上的通讯员单独开辟发稿领地,从而有效地宣传了这3条战线上的人物、事件。此外,开辟“通讯员专版”和《通讯员园地》专栏,每年培训期间集中刊发通讯员撰写的新闻及各种体裁的文章,每个月发七八个专版,凡是通讯员的优质稿件,编辑集纳后集中刊发。

    多种措施激发热情

    南阳日报社先后出台《南阳日报社关于鼓励和规范通讯员投稿的公告》《特约记者通讯员评优办法》《南阳日报稿酬标准》等措施,激发了特约记者、通讯员的供稿热情。

    报社评出的年度十佳特约记者、十佳通讯员和优秀通讯员,除颁发了荣誉证书外,还可分别获得1000元、3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此外,规范通讯员投稿箱,每天16点前,由专门编辑人员浏览通讯员投稿箱,从当天通讯员来稿中精选稿件;特约记者、通讯员的稿件刊发时要署上本人姓名,刊发后按照新的规定提高稿酬标准,而且落实到位,专人负责监督接待投诉。这些举措不仅能让通讯员发稿有成就感,还可以获得稿酬,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优质稿件明显增多。

    报社在多年通讯员培训工作中,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不仅为他们提供关心和关怀,还促其进步发展。如某县的武装部部长原是一名农民,通过参加通讯员培训学习后,认真采访、精心写作,由当地政府破格“农转非”之后,逐步成长为县武装部部长,自此改变了生活和工作状况;某县一通讯员掌握了新闻采访基础知识后,陆续采写了近千篇“三农”方面的新闻作品,现已被提拔为该县宣传部科长;一位通过参加新闻培训的普通工作人员,在报社编辑的鼓励下,除了采写近30万字的新闻作品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刊发外,还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现已成为该县的作协主席;与此同时,还从基层选调十几名优秀通讯员到报社工作,目前,这些通讯员都已经成长为报社的领导或中层骨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