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从三方面分析 钢材流通渠道萎缩情况
  • 从三方面分析 钢材流通渠道萎缩情况

    时间:2013-07-16 00:00:00  来源:  作者:

    一是重复交易功能萎缩。国内钢材流通渠道主要由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构成。在钢材供不应求的时代,钢材资源短缺,贸易商从钢厂拿货源,丰厚的价差推动形成了国内钢材流通渠道以重复交易为核心的典型特征。从一级批发到二级批发,再到三级批发甚至是四级批发,渠道中存在着大量重复交易。但是,随着钢材供需形势发生逆转、市场信息的高度透明,以及钢材价格震荡空间急剧缩窄,传统的赚取差价的贸易功能开始萎缩。

    在价格持续下行、缺乏交易驱动的形势下,大部分钢材交易市场生意清淡,部分钢材交易市场出入库收入已连续两年下降。一部分小贸易商退出市场,大中型贸易商直接开展钢厂到用户的直销、代理、送工地业务,钢材流通渠道的参与者正在消减,重复交易功能正在萎缩。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钢材流通渠道功能将回归本质,产业次序将趋于理性。

    二是价格稳定功能萎缩。在钢材供不应求的时代,钢材资源的稀缺性把钢厂推向了产业链的中心位置,钢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产品市场价格。在这种格局下,贸易商或终端用户从钢厂订货以签订代理制长协为主。由于代理制长协要求需求方通过“买断式”做出承诺或保证,流通渠道因此可以发挥生产稳定器的功能。如今,需求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终端用户或钢贸商向钢厂订期货的数量越来越少。因为行情倒挂,“一订就亏、越订越亏”,钢厂代理制疲态显现,流通渠道的价格稳定器功能难以持续。

    从市场实际看,突破钢厂代理制的交易形式已比比皆是。例如,部分中小钢厂“随行就市”,供需双方“看货议价”,签订合同“银货两讫”;部分大中型钢厂出厂价已沦为“名义出厂价”,买卖双方“一单一议”;远期合约不再以钢厂出厂价为依据,而是根据市场实际和后市预期,买卖双方议定价格;部分钢厂还采用“竞标拍卖”。这些模式背后的核心是渠道的价格稳定功能萎缩,也说明钢材定价模式发生了变化,钢厂代理制正在向市场化运作机制转型。这促使钢厂采取更加市场化的经营策略,渠道里的流通企业也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上游采购端,贸易商多采取灵活临采操作,通过集中式、小批量采购与结算服务,开展区域代理、联合定价、风险共担的厂商合作模式,主动引导钢厂建立新的、更加符合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在下游销售端,贸易商以增强服务能力为核心,改“坐商”为“行商”,积极贴近市场一线,运作模式从“囤货押行情”向“重服务、抓订单、低库存、高周转、扩终端”的精细化模式转变。“快进快出”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正成为趋势。

    三是实体支撑功能萎缩。过去,钢材流通渠道的重复交易、价格稳定等功能,催生了渠道有形实体功能的繁荣与衍生。例如,与其他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相比,钢材批发市场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居国内首位。据统计,全国仅传统的钢材批发市场就有两三千家。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以贸易为主的加工、仓储、配送企业。钢材批发市场是具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性特征的渠道业态。随着钢材流通渠道的变化,钢材批发市场和简单的加工仓储等渠道有形支撑实体,将被新的虚拟化、电子化、网络化等模式替代。特别钢材大宗交易平台的出现、成熟,将进一步推动钢材流通渠道有形实体格局的改变。

    在钢材流通渠道的部分功能出现萎缩的同时,一些功能却得以增强。一是金融功能。目前,贸易商对上下游的融资支撑功能在增强,为钢厂、用户提供资金支持成为交易促成的关键要素之一。此外,在钢材等商品逐渐金融化的大背景下,具有金融运作能力的贸易商也脱颖而出,并通过金融市场提供的各种手段,为上下游提供服务。二是信息功能,重点是客户信息。目前,拥有客户和订单资源的贸易商的主动性愈加突出,并能够通过订单赢得流通利润。三是技术功能,重点是为客户提供供应链优化方案、用钢轻量化和减量化方案、高等级钢材方案,如四级螺纹钢应用解决方案、物流优化方案等。

    来源:钢管门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