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钢铁业:或将迎接“剩者为王”时代
  • 钢铁业:或将迎接“剩者为王”时代

    时间:2013-08-15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产能过剩一直是钢铁行业最沉重的话题,控制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各类招数层出不穷,但越控制越增长、越淘汰越增加,关于过剩的钢铁产能,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释放渠道。面对钢铁产能已然过剩的事实,在控制新增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化解现有产能更是关键。金模钢铁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认为,一味依靠投资增长来化解产能显然不是长久之道,化解钢铁产能应该多管齐下,多处着力。

    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

    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正在研究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其实之前国家也一直在出台各项措施来抑制产能的过快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从政策上来说,要有效化解当前的过剩产能,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或许方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对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起到化解作用,因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原因引起的。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关注GDP增长,将GDP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指标,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造成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最重要的是从制度上着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扭转当前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适当降低GDP的权重,更注重居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环保等方面。

    近日,在一个经济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谈到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时,他也提到了从制度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他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上,只看到自己的局部利益,投资冲动始终不减,因此必须从规划上进行约束,用区域战略规划来引导行业结构调整,让各地明确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和调整方向,避免盲目投资。

    其次就是对待落后产能这个问题,落后产能长期难以淘汰也有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因此,从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来看,也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事实上,现在国家也正在从制度方面进行努力。“目前国家采取提前完成淘汰落后任务、严格执行环保指标要求等措施治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发改委要求各地对钢铁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进行清理和检查,对于违规的项目,不允许进行核准、备案以及提供土地、环评和信贷支持;环保部彻底清查近年内建成或在建的钢铁项目……这些都说明政府正在发力,力图化解产能过剩。”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说道。

    事实上,此次政府方面的决心和力度都不可谓不大,7月25日,工信部刚刚公布了2013年首批19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其中钢铁行业首当其冲。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潘云在一个公开采访中谈到,政府按照经济规律去引导企业,比考虑稳定GDP增速更为有效,所以此次国家出台调整产能过剩的19个行业,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对经济长远发展非常有好处。

    技术创新为化解产能提供可行性

    在化解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上,科技的作用不容小觑。其实,在很多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投资成本少、技术门槛低的产品过剩严重,而中高端产品可能还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依赖进口产品,因此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淘汰落后和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来化解这种现状。钢铁行业同样如此,高端钢铁产品并不过剩,过剩的还是低端产品。

    当前钢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而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国家也多次提出提高钢筋标准、淘汰低标准钢材,并出台相关审批和核准制度,但却并没有等到严格执行。潘云就表示,解决产能过剩,第一个是要在产业政策上出台标准,制定出产业政策,设置相关进入门槛,并严格执行,这样能对产能过剩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李毅中也认为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他表示,加快科技创新、支撑企业转型、鼓励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上做文章,这样还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他说,光是技术改造这一项,今年上半年就占到了工业投资的42.2%。

    “技术的作用要大于对规模的限制,根本上还是要鼓励大家在技术创新上做文章,钢铁行业应该往高端产品上走,这样容易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也非常有利。”潘云说道。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化解现有产能

    在“去产能化”的过程中,除了从制度和技术革新上着手,更重要的是用市场的手段来调节,有效消耗现有产能。国家发改委2日发文称,今年下半年,将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发改委提出,在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为重点,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

    李毅中在谈到化解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时,他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配套功能,比如地铁、轨道交通、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这些都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所应当做的,而通过这些基本建设也能化解一部分当前已经过剩的产能。

    除了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新建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环境保护等方式之外,罗百辉认为,市场的优胜劣汰、倒逼机制也是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一个途径。他表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那些有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度过严冬,而那些成本控制差、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则将被淘汰出局。通过市场的自然淘汰法则,也能有效的化解产能过剩现状。

    除了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化解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雷同,城镇化建设同样有此功能。总之,在钢铁产能高企的时代,除了有效控制产能,更应在需求方面着力,努力化解现有产能,运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达到化解产能的目的,并促进行业的良性循环,方是行业冲出困境的有效之法。

    在8月3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就工信部加强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了阐述,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1落实《钢铁行业规范条件》,营造行业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主要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6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6个方面既是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产品质量方面:要求钢铁企业应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两年内未发生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对适用于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产品,明确需按照《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钢铁企业须具备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配套必要的污染物治理设施;排污须持有排污许可证,达标排放。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在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要求钢铁企业须具备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能源(水)计量器具。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主要生产工序能源消耗应符合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选取吨钢新水消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综合性指标。

    在工艺与装备方面:主要从冶炼环节着手,对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电炉的容积或公称容量进行了规定,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落后的工艺装备须明确彻底淘汰。同时要求钢铁企业主体工序配备节能减排设备。

    在生产规模方面:明确按2010年企业实际粗钢产量(普钢企业100万t,特钢企业30万t,合金钢比不低于60%)核定生产规模,以防止企业为达到条件而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进而加剧钢铁产能的无序增长。

    在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方面:主要依据是《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以及企业必须承担的依法纳税、给予职工应得报酬和福利等社会责任。

    2013年4月28日,工信部正式公告了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其粗钢产量占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的41.4%,预计在11月完成第二批申请企业审核。计划在明年初再组织一批,将80%左右的现有钢铁产能纳入到规范管理范畴。

    2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促进钢铁产品升级

    钢铁产品升级换代的基本思路:

    一是推动钢铁工业与建筑、装备制造、交通、能源等行业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合作机制一般由政府部门和下游用钢行业龙头企业、部分钢铁企业、最终用户、科研单位、协会、金融机构等单位组成。

    二是建设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在龙头企业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开展下游用钢行业使用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应用研究和设计规范研究,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

    三是促进钢铁企业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专项、强基工程、新材料重大科技专项等相关政策,支持钢铁企业联合下游用钢行业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

    四是加强钢铁产品标准和下游用钢设计规范的升级。修订完善高性能钢铁材料标准体系,重点推进量大面广、引领下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标准升级,促进下游用钢设计规范的同步升级,推进高性能钢铁材料产品认证。

    五是探索建设钢铁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引导建立钢铁企业、用户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的加工配送体系,提高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

    在建筑行业,继续加强与住建部合作,落实《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淘汰235MPa光圆钢筋和335MPa螺纹钢筋,开展高强钢筋分类认证,加快600MPa高强钢筋产品的应用技术研发。2012年底,我国高强钢筋在钢筋产量中所占比重达到58%,在房屋建筑领域的应用比例达到50%,分别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但与到2015年底高强钢筋占钢筋生产总量80%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年将总结在河北、江苏、重庆、云南、新疆地区的示范经验,重点指导省会城市大量采用400MPa和500MPa高强钢筋,引导中小城市大量采用400MPa以上高强钢筋,年底开展一次检查。

    在装备制造业,重点围绕汽车、船舶、电工等领域,重点促进减量化使用,淘汰落后产品,推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目前还主要依靠进口的一部分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今年上半年,工信部成立了高性能电工钢推广应用协调组,推进电工钢的上下游合作。支持建设高性能电工钢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推进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应用示范。在节能电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工业行业开展国产化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示范。落实电工钢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到2015年,淘汰热轧硅钢片生产能力100万t,电工钢产品质量性能明显提高,高性能电工钢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其中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和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不低于75%和85%;到2015年,实现电机产品升级换代,50%的低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产品、40%的高压电动机产品达到高效电机能效标准规范。

    对于船舶用钢,工信部原材料司和部装备司组织召开了船舶用钢合作推进研讨会,交流了船舶用钢研发、生产及应用现状,着重围绕船舶用钢升级换代、降低空船重量和提高钢材一次利用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讨论。拟借鉴先进国家船用钢材标准的发展模式,结合国内当前船舶用钢在规格、公差控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由钢铁和船舶行业共同研究进一步制定船舶用钢分级分等和专用标准。拟采取先在部分骨干船舶企业、钢铁企业之间进行试点,逐步在行业推广后成为正式标准,并同步完善船舶用钢检验和认证规范。拟建立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的船用钢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优质优价,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和协作,实现利益共享和合作共赢,促进船用钢材和船舶建造质量的提升。

    在交通、能源等行业,拟与交通部、能源局等部门合作,待机构调整到位后,工信部将与这些部门相关同志进行沟通,共同商讨合作重点和合作方式。

    3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6月底,涉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的企业有10905家(工信部调查的钢铁冶炼企业约有600多家)。既有钢铁联合企业,也有独立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企业。显然有这么多钢铁企业要进行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有很大困难的。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钢铁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钢铁企业,才能够在资源配置、原燃料采购、技术创新、下游市场等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钢铁企业从来没有停止并购,都在不断扩大规模。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在组织格局上均是为数不多的大型钢铁企业与若干个中小型钢铁企业并存,大型钢铁企业保持着技术优势、设备优势、规模优势,并具有较高的行业控制力。

    2012年我国钢铁集中度不升反降,据统计,粗钢产量前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2.26亿t,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31.54%;粗钢产量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3.29亿t,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45.94%;粗钢产量前1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3.89亿t,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54.34%,分别比2011年前5家、前10家、前15家钢铁企业粗钢集中度指标低2.17个、3.26个、3.76个百分点。表明2012年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已进入“深水区”,推进重组需要在体制与机制上做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由于历史和区域地理分布原因,不可能只有几家钢铁企业,但有上万家钢铁企业一定会产生恶性竞争,再加上部分企业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不按市场规律进行投资等企业活动,钢铁行业内伤严重,行业效益难以提高。近两年的运行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钢铁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兼并重组目标。对于大型优势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对于本地区的兼并重组,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地方政府是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力量。工信部将集中能够支持的政策支持这些地区开展兼并重组。目前,山东、河北都制定了兼并重组方案,云南、江西、黑龙江也提出了兼并重组方案。而对于重点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工信部仍希望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依靠大型钢铁企业的人才、技术、管理优势提高重组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落后产能的退出实现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尤其是去年宝钢推进上海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看出,只要依靠大型优势企业,才能够推进行业的布局优化,才能够实现产业转移,才能够实现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道路。同时也大力支持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鼓励钢铁企业与矿山、煤炭、焦化、流通企业的整合,推动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矿)煤电钢一体化发展。

    4强化铁矿石保障体系建设,保障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长期居于高位,不仅对钢铁工业,甚至对国民经济都产生很大影响。2011年,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个部委和有关单位,成立了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为建立健全我国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探索新形势下铁矿石战略保障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协调组近期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强化铁矿石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推动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做大做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是协调机制工作组支持的铁矿石现货交易机构。要继续支持其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平台在铁矿石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引导、促进海外三大矿山在平台上的资源投放量,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在铁矿石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加强平台运营方与会员用户之间的对接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和相关业务培训。尽快完成平台的股份公司改制工作,逐步打造成独立运营的、业内普遍认可的第三方铁矿石现货交易机构。

    二是要做好铁矿石流通秩序规范工作。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铁矿石流通管理职能进行了相应调整,总体来看不会对我国铁矿石进口形势带来较大影响。未来几年,国外主要矿山的产能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球铁矿石供求形势将会发生明显变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要继续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流通秩序,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铁矿石市场环境。

    三是要探索合理的定价机制。铁矿石产品金融化趋势越发明显,钢铁企业要主动了解和熟悉期货交易业务,充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减少因铁矿石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市场应对能力。(最近证监会完成了铁矿石、铁合金、热轧板卷等产品的期货研究,争取国务院能够批准开展期货交易,钢铁企业要做好相关准备)。为平稳推进铁矿石期货交易,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调监管机制,加强有关业务培训。

    四是加强铁矿石市场新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积极探索建立铁矿石综合价格指数的方法和途径,发挥好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上海钢联铁矿石价格指数、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等价格发现作用。

    5加强科技创新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从整体上看,我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还比较弱。“十二五”是钢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钢铁工业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一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努力提高钢铁工业的质量和效益。钢铁工业发展的着力点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和提升钢铁工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钢铁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努力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要通过科技创新,去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性能钢铁新材料,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推动发展动力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深入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钢铁工业作为高耗能产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的效率和效益,结合企业实际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钢铁、化工、建材、煤炭等产业之间耦合发展,不断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打造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平台。加强政府引导,依托中介组织,整合钢铁企业、研究院所、高校、下游用户等单位的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以项目为纽带,发挥集聚效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协同创新平台,对重点项目予以资金、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注重培养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五是通过专项行动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目前,工信部有工业转型升级、新材料、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强基工程、产业示范基地、淘汰落后等资金渠道,都可以用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提高行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来源:全球模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