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铁路货运改革启动高铁快递或将“门到门”
  • 铁路货运改革启动高铁快递或将“门到门”

    时间:2017-05-12 00:09:30  来源:  作者:任震宇 黄劼

    中国铁路总公司从6月15日起正式实施货运改革,意在加快铁路走向市场的步伐,充分展现铁路运输全天候、大运力、低运价、节能环保的优势。这也是铁路总公司今年3月成立以来面向市场的首次重大改革。此次铁路货运改革,将对我国物流行业带来哪些利好?网购一族能否全面享受高铁快递带来的便捷和实惠?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

    拉开改革大幕

    从6月15日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这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受理,随到随办,给客户提供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二是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及时安排装运,提高运输效率。三是清理规范货运收费,执行国家的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收费。四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行“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

    据记者了解,以往客户通过铁路办理货物运输,手续比较繁琐。客户不仅要申报月度计划、申报请求货车计划,还要联系货物的受理和装车;不仅要找铁路货运部门,还要联系铁路调度和运输部门,介入铁路的运输生产过程。因此,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简化受理方式。

    在谈到铁路货运改革的背景时,有关专家分析指出,随着高铁网络初步建成,我国原有客货混运的铁路改为客货分开,部分线路单独运行货运列车,释放的运能增幅远大于运量增幅,铁路有了“敞开收货”的底气和需求。此外,近期铁路货运运量出现萎缩,今年前4个月铁路货运逐月下行,以5月23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交通运输运行数据为例,4月份铁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下降6.5%和5.4%,降幅较3月份进一步扩大,铁路运输量不足导致出现“等米下锅”的局面,货运改革势在必行。

    利好物流行业

    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秘书长江川指出,在长途运输方面,同样的货物运往一样的城市,将以往的公路运输转变成铁路运输,其物流价格肯定是大大降低,而且走铁路运输还会减少货主因走公路而产生的车祸、罚款、堵车等额外的风险负担。相比公路运输,采用铁路运输货物可降低物流成本,进而扩大产品降价空间,最终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

    江川表示,此次铁路货运推出的“门到门”运输,是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实施延伸服务,将货物从工厂运到铁路货运营业站,通过铁路运输至终点站后,再通过其他运输方式将到达货物运送到收货人指定地点。整个运输环节,由铁路部门全程服务,完全不同于传统货运中“站到站”的服务,打破了原有铁路货运的单一性,局限性,让铁路货运犹如现代快递行业,运输过程完全衔接。对于货主来说,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更是免去了货物中转的困扰。

    江川同时指出,由于一站式货运服务才刚刚起步,铁路部门开展“门到门”运输业务还需要逐步积累经验,并逐步提升服务水平。此外,在货运相关制度规章、业务受理、部门衔接等方面工作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铁路货运最有优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博士分析认为,铁路货运改革将加速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其意义是跨时代的,但铁路货运的改革效果不可能马上立竿见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

    高铁快递启航

    在此次铁路货运改革中,中国铁路总公司还推出了高铁快递业务,即利用每天发出的第一趟高铁确认车不载人运输快递包裹,进行城际“当日达”或“次晨达”等小件包裹快运服务。相比航空快件,高铁快件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但目前高铁快件仅在部分地区运营,大面积铺开仍需解决专有货运车厢、货运与客运站台的接驳、批量快件的安检安全等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快递业格局并不会因铁路货运的改革而产生多大变化。

    中国快递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分析指出,我国快递企业主要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即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的比例很低。快递企业最关心铁路货运改革能否解决3个问题,即铁路运能是否能够满足快递企业的需要?能否即时交货?能否快速提货?“这3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正是此前快递企业不愿意使用铁路运输的原因”。

    邵钟林表示,对于高铁快递,一些快递企业已经和铁路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就整个行业而言,还需要时间观察。他对记者说:“高铁本来是客运系统,现在要用它来运快递,如何操作,效果如何,都需要在实践中观察。”

    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秘书长江川也指出,全面启动高铁快递需要配建庞大的落地分拨系统,目前来看铁路方面在这方面还准备不足,要建设也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网购一族希望能很快就全面享受到高铁快递的便捷和实惠,目前来看恐怕不大现实”。

    来源:中国消费网·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任震宇 黄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