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食品全程冷链需加强标准化建设
  • 食品全程冷链需加强标准化建设

    时间:2013-11-22 00:00:00  来源:  作者:

    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断链现象一直是阻碍我国冷链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了解,某些食品冷冻物流企业为了低价竞争,有的在中途关闭制冷机组,有的采用伪装的冷藏车,有的则中途换车,以此节约成本。在仓储、运输设备等其他环节,也有一些不规范操作,这种情况大量存在,造成了“冷链不冷”,此种现象亟待国家标准的规范,来保证食品安全。

    我国冷链物流管理制度每年都会有适当的更改与修订。冷链行业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但做大做强的企业寥寥无几,更多的是路途中就折戟沉沙。目前,市面上存在大量使用常温/保温车辆来代替从事冷冻物流车辆的现象。中国的冷冻物流似乎陷入一个怪圈,需求者一方面要求有质量的服务商,而另一方面又往往使用价格便宜的非正规的服务商。国内食品企业在采用成本相对高昂的冷冻物流运输方式上并不积极。

    冷链是食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贯穿供应链的始终。冷链本应是一个封闭的链条,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需要冷藏的食品从出厂到食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而冷链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温度超标等问题,威胁到食品质量和安全。

    “断链”的产生,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利益的驱使。食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要求严格于其他运输,所产生的运输成本过高,配送企业为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便出现违规操作;其二,技术、设备落后。许多食品流通企业或第三方物流在冷链环节上实力不济,技术和相应的设备老化,无法适应某些特殊食品的配送要求;其三,政府和市场配套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现阶段,我国尚未真正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操作细则,而政府在制定冷链标准化时要完全依靠配送企业自建,造成标准参差不齐。食品冷链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政策标准缺失,冷链食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衔接上均存在管理真空,并且企业普遍对冷链控制意识不强,管理技术落后,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形成专业化、网络覆盖能力高的大型企业也是造成冷链“断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很多中小型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内部,一直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不仅阻碍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良性竞争,还造成冷食企业对冷链物流运输行业的一些误解,认为如果全程冷输是可有可无的,只要能控制成本费用,普通运输也是不错的选择。专业人士指出,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政府的官方支持与正确的引导政策,让更多的冷食企业认识到冷链运输的重要性。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冷藏食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其次,企业应看到,新版GSP的落实将会有效引导冷链物流集约发展,将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引导食品冷链的高效发展,食品冷链物流也将随之得到规模优化,更专业的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必然会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由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其规范化进程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使其标准化将会格外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要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要有足够的耐心。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