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双相障碍临床特征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
  • 双相障碍临床特征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

    时间:2013-06-21 00:00:00  来源:  作者:

    最近一项发表于《情感障碍杂志》(J. Affect. Disorders.2013 June 11)的研究显示,根据发作年龄的不同,双相障碍 I 型患者可被分为三个亚组。

    马赛Sainte Marguerite医院的Jean-Michel Azorin与其合作者使用混杂分析,根据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将1082名法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分类。研究者称,这种分析方法避免了根据发作年龄进行分类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先前有研究使用技术手段,分别以20岁和30岁发病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提示这种按照发病年龄分组的模型可能很有意义。”

    研究者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发作年龄≤20岁)、中间组(发作年龄21-30岁)及晚发组(发作年龄>30岁),这三个亚组的患者人数分别占研究对象总数的28.3%、38.5%和33.2%。各组之间患者及疾病的特征存在显著不同,早发组和晚发组更是如此。

    早发组较中间组和晚发组有更多的男性患者,其比例分别为45.8%、40.9%和37.3%。早发组患者躁狂状态评定量表的得分较高,情绪不稳、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表现较突出。在疾病的进程方面,早发组患者出现快速循环的几率最大,发作间歇症状完全缓解的几率最小,自杀未遂的几率最大。此外,他们出现物质滥用的几率最大。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晚发组女性患者比例最高,且抑郁症状占主导地位。他们出现躯体并发症及酒精滥用的几率最高。

    三个亚组中,早发组自发病到获得诊断及治疗所经历的时间最长,而他们在初诊时常常被诊断为精神病性障碍。

    “中间组的表现介于早发组和晚发组之间,各种临床特征看起来是折衷的,同时拥有早发组和晚发组的某些特征。”研究者称。

    他们相信,在将来评价药物或心理治疗的疗效时,除了针对某些特异的生物标记物之外,通过发病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类同样“值得考虑”。

    研究团队还强调:“发病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这种情况在三个亚组中都能见到。更多地了解这些患者有助于缩短这个时间间隔。”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