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海洋资源开发须环保先行
  • 海洋资源开发须环保先行

    时间:2013-06-05 00:00:00  来源:  作者:

    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据新华社6月2日报道,今年山东将在渤海海域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提高海洋环境保护门槛。

    2003年国务院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数据显示,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接纳了我国沿海污水排放入海总量的32%和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47%。我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80亿吨,直接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海洋是地球表面资源与环境的最大载体。历史与现实经验证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甚至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而过度开发所导致的全球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给沿海各国带来了长期和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曙光认为,与陆上传统资源开发模式不同,海洋资源开发应该走环境保护先行的路线。要在充分认知海洋环境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推进海洋开发。

    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深海生态环境与陆地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人类全面了解海洋带来不少难题。目前,海洋环境的全貌是什么,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何种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认知和探索。如果在不了解对象海域的环境状况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地开发,其后果可能是任何人类活动都无法补救的。海洋是覆盖全球的巨大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环境破坏和污染,很容易出现跨海域扩散,造成国际性生态环境灾害。“面对海洋,尤其是深海和远海,海洋环境的力量是强势的,开发在策略上应该是弱势的。在海洋开发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持环境认知与保护先行的理念。否则,将导致海洋开发的失措和短视。”刘曙光说。

    事实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深海开发实验,以求对深海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展的海王星海底观测计划卓有成效。日本则将研发的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用于深海探测。“浦岛”可在3500米深的海下进行海底探测,能够获得清晰度很高的海底地形和海底以下地层构造的数据。

    在深海石油开采方面,英国和挪威的钻采平台自给率达到80%,分别在动力定位技术、钻机顶部驱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意大利的海上铺管技术、管线涂敷技术,荷兰的大吨位海上浮吊技术装备及海底工程地质调查技术等均能称冠全球。

    刘曙光表示,深海开发的成本非常高,能否带来价值、能带来多少价值,在很多情况下有待于进一步产业化推进。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不惜重金进行深海开发实验,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打造深海开发领域的先发优势。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对深海环境有深入了解之前,他们着力构建系统性的技术研发标准、海洋开发规范,而其他后发国家进入深海海洋开发之时,可能面临着不得不选择这些先发者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这意味需要交纳巨额的“学费”。

    我国开展现代海洋开发的时间相对较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水平有待提升。这使我们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引进已有的先进技术,立刻投入到海洋资源开发之中,降低了前期技术研发的高额成本。但开发与保护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意识缺失,将阻碍我国走向深海大洋的战略。缺乏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装备及其研发体系,可能意味着我国的海洋产业将难获突破性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体的,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会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的水平。”刘曙光说。

    来源:中国石油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