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高油价时代”油企一体化经营审思
  • “高油价时代”油企一体化经营审思

    时间:2013-06-27 00:00:00  来源:  作者:

    重新认识一体化,这是“高油价时代”油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截至6月底,关于墨西哥湾漏油案的责任认定审判已经持续三年之久。

    尽管,已经可以初步确定BP公司作为主要责任方,但控方同样需要明确越洋公司和哈里伯顿两家油服公司的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三方如同踢皮球一样将责任踢来踢去,BP甚至指责哈里伯顿销毁证物——固井作业用的水泥。

    无论最终责任如何划分,BP将面临高达数十亿的赔偿金,而另外两家油服公司同样难辞其咎,极有可能承担相应高额的赔偿。如果将三家公司为风险埋单的罚金转化成为开采石油的间接成本的话,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不能不让人们感慨时下越来越高昂的石油成本。

    事实上,随着“石油民族主义”的崛起,国际油公司为寻找油气资源不得不上山下海。随着勘探和开发难度的提升,石油巨头们被迫采用的技术难度也与日俱增,使得原油成本升高。根据斯伦贝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全球石油行业的年度资本支出增长了两倍以上,2011年达到5500亿美元。

    然而,如此巨额的投入并没有换来太大的回报。以欧洲石油巨头为例,2012年新探明的油气储量并不足以弥补已消耗的储量,储量替代率仅为92%。埃尼石油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克劳迪奥·德斯卡尔齐甚至公开表示,耗资不菲的国际油公司在产量方面突破不大,过去10年内,各公司的储量平均复合增长率“几乎为零”,大部分新增产量与成熟油田的自然递减相抵。事实上,埃尼在哈萨克斯坦的遭遇证明了这一点。由埃尼主导作业的卡沙甘项目,在耗时十年,且投资近300亿美元之后,其投产日期依然一拖再拖。道琼斯通讯社甚至将其比喻为“无底洞”。

    尽管卡沙甘这个“无底洞”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由于恶劣的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致使项目实施难度大,而且复杂的地质条件及油气性质,对开采工艺及设备要求很高,这使得工程十分庞大而复杂,仅仅海工建设一项就有82个公司参与其中。

    面临高成本难题的不只有埃尼公司,在国际油公司储量增长缓慢的背后,普遍面临项目进度拖延、预算超支的窘状。

    对于成本为何如此之高,有些高管认为,之所以行业对成本的控制力在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倾向于将项目开发阶段的重要环节外包,而且超出了油公司自身的掌控力。此外,另一种主流声音认为,高成本源自油公司没有严格管理供应链。

    如果回头重新审视BP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事情或许会比较清晰。BP早在2010年9月就曾发布了一份内部调查报告,在井喷发生前,溢流超过40分钟而越洋公司钻井队并未发现。同时,哈里伯顿公司进行固井作业使用的水泥不稳定,造成固井质量缺陷。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钻井平台的爆炸沉没与原油泄漏。最近,经过美国司法机关的核实,越洋公司的雇员的确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化训练。

    尽管越洋公司和哈里伯顿公司对此否认,但问题在于,BP作为作业者对工程施工方缺乏有效监管。在这背后,是监管意识的缺失,还是监管能力的缺失?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曾刊登的一家巨头公司高管的抱怨似乎很能说明问题:“你的工作一直是削减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但突然你必须承担项目经理的职责,主要与建筑施工打交道,但与石油没有丝毫关系。”在过去30年间,石油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早期石油工程并没有今天这样复杂和庞大,油公司自己便可应对自如。但随着项目越来越大和复杂,而且面对更高的环境要求,这意味着油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油公司没有这样的能力。

    作为上游资源的运营方,油公司更多的角色身份是业主和组织者,而不是施工方。在这种背景下,油公司最初将一部分工程、采购和施工外包,随后外包范围越来越广泛,甚至核心业务领域也在外包之列。

    在这种背景下,油服公司得到了巨大发展。以国际三大油服公司巨头为例,它们发展出了一体化作业服务能力,而且其主顾由最初缺少技术的国家系油公司正逐渐转向国际油公司。在这种背景下,油公司的议价能力被削弱,而且风险控制能力也无法得到保障。试想,油公司用一小组人马去管理一家庞大的工程承包商的后果,这种局面下怎样来控制承包商的成本呢?怎样监督工程质量和平抑工程风险呢?

    事实上,更值得思考的是:传统的油公司和具有一体化作业能力的油服公司相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呢?难道仅仅是手中的上游资源吗?或者是缺乏技术支撑,仅仅停留在商务层面的组织能力吗?

    重新认识一体化,这是“高油价时代”油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来源:中国石油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