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煤改气”加剧“气荒” 天然气全年缺口
  • “煤改气”加剧“气荒” 天然气全年缺口

    时间:2017-05-11 10:26:00  来源:  作者:李自琴

    “当我们刚刚要开始大张旗鼓的开展‘煤改气’工作时,新一轮气荒的威胁却来了!”

    在日前举行的2013非常规天然气论坛上,当与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还在为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出谋划策时,另一个与之发展初衷相悖的现实供应难题又浮出水面。会上据悉,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露了对我国新一轮天然气供应链严重吃紧问题的担忧,预测2013年全年我国天然气的缺口将达到140亿立方米,而造成“气荒”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京津唐地区大规模以及高强度的“煤改气”工程。

    产量远远落后概念炒作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概念上的大热,结合我国的油气领域的实际环境带来以下两个结果:

    1. 非常规天然气概念大热,但产业化发展远远落后于概念的炒作。

    2. 非常规天然气概念大热,“气化中国”工作的开展早于天然气产业化到来,造成供需极度的不平衡。

    2012年中国页岩气产量0.5亿立方米,通过过天然气管网销售页岩气1500万立方米,累计销售3000万立方米。2012年我国煤层气产量126.02亿立方米,利用量52.58亿立方米,但业界对这个数据一致存在质疑,认为真实的产量要低于这个数字。这些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在我国去年总产量1080亿立方米的大基数之下,势单力薄;相对于我国去年1485亿立方米的总消费量,也显得微不足道。

    另一方面,舆论对天然气清洁性的大力宣传,使得政府与民众普遍认同天然气在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上的重要意义。出于治理雾霾污染的决心,我国已率先在京津唐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治理措施,限制煤炭使用。按照国务院及环保部的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到2017年前减少煤炭消耗9300万吨,年均约2000万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增加天然气消费1500亿立方米。

    分析我国现有的几种可能替代掉煤炭的清洁能源,水电受移民及环保等因素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内陆核电因潜在社会稳定风险巨大被搁置,风光发电短期内难以形成气候,唯一可替代煤炭的清洁能源就是天然气。

    中国能源网分析师冉泽认为,从我国目前天然气生产与进口情况来看,煤改气带来的巨大天然气需求增量是市场无法正常满足的,气荒缺口也会因此拉大。

    储能与管道加剧“气荒”

    在中央预测的这140亿立方米天然气缺口中,有近一半反映自中石油的业务统计。中石油在前不久公布相关数据“今年用气高峰期间,中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不容乐观,且管道输气能力有限,缺口或在80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能源网编辑李自琴也就此天然气缺口问题咨询了中石油内部人员。知情者表示:“80亿立方米只是中石油一家的缺口,全国总缺口是汇总了其他几家公司的数据得出总量。就目前中石油天然气业务这块的运营状况来看,气荒最主要原因来自于京津唐地区煤改气的压力。”

    至于是否有其他因素助推“气荒”形式加剧,知情人士表示:“储气库数量不足和管道运输能力有限也是加剧天然气供应缺口的重要的原因。中石油已经在西南地区建了一些储气库,例如重庆相国寺的储气库项目,所以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形势要比东部地区好一些。京津唐地区一方面加快煤改气步伐,另一方面又无储气库为供气提供保障,更重要的问题,即便有了储气库也无气可储。”

    “大力鼓励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与其来的“气荒”结果是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促进天然气发展的初衷是为增加清洁的天然气消费量以代替污染的煤炭消费量,但如果“煤改气”工作盲目求大求快,我国天然气产业因市场不成熟,定价机制未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多方面因素,势必会陷入畸形的发展路径中。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打趣的说道:“过去别人找我们做‘煤改气’,现在天然气供应跟不上,已经有很多人找我回去做‘气改煤’了!”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自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