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成本何成洋奶粉涨价“外交辞令”
  • 成本何成洋奶粉涨价“外交辞令”

    时间:2010-04-16 00:00:00  来源:  作者:

    乳业的涨价风一轮接一轮地刮着,外资奶粉的涨价风由来已久,但在2008年之后,这种涨价变得越来越频繁,两年内就有3次较大的集体提价行为,部分洋品牌涨幅高达50%。洋奶粉借涨价抢占市场话语权,市场份额已提升至60%~65%。历次涨价的理由多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但乳业专家透露,市场价300元一罐的奶粉,成本是100元,仅占1/3。(4月15日《新京报》)

    当成本变成涨价的“外交辞令”,探寻奶粉涨价真实原因也成了一个层层剥茧的复杂过程——涨价不因成本,是因为产品品牌宣传推广的费用?这其中除了广告费,也包括给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推荐费,经销商、代理商的返点等,也就是说,消费者埋单的不只是奶粉,也包括企业高额的促销费用;相对而言,广告营销费用虽所占份额较大,但不应成为涨价的主要理由,那么是因为商场超市的进场费?据介绍,奶粉进驻超市的费用每年都在递增,品牌费、海报费、条码费、专架费种种费用越来越多。因此,奶粉涨价将厂家和超市的矛盾转嫁到了顾客身上;那么,超市是涨价的祸首?或也不尽然,一奇特的景观便是,在奶粉宣布涨价的同时,超市却在大力度促销,且促销是“厂家自己提出的”,这种边涨价边促销的行为只是一种手段,玩的就是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在这一系列奶粉涨价的可能性背后,各方都在击鼓传花:生产商拿成本说事儿;经销商将矛头指向超市;超市又说厂家在玩手段。剩下消费者在雾里看花,同时在一声叹息后且涨且买。“面对洋奶粉涨价,购买者非但未望而却步,反而问津者众。”这一怪相或也诠释了一位乳业专家提出的真正原因——供求关系。

    正是牢固的市场基础,让洋奶粉不愁销路,可以频繁行涨价之风又保持风行天下的得意。2008年以前,国产奶粉品牌与洋品牌“七三”分天下,而以“三聚氰胺”事件为分水岭,这一格局彻底颠倒。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外资品牌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价格同盟。而且,洋品牌率先涨价后,国产品牌才随之跟进。正是洋品牌对于价格话语权的实权在握,才可以让涨价反而成为一种促销策略,真实上演了洋奶粉与国内消费者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剧目,在这一可以美名其曰为供求关系的戏中,双方分别扮演了周瑜与黄盖的角色。

    国内消费者的无奈就在于,他们没有对国产奶粉的产品质量和奶企责任感的信任暖心,便只能任凭洋品牌“吹风”。一位网友疾呼:“为了儿子不会结石,进口奶粉再贵也坚决不买国产奶粉。”国产奶粉被三聚氰胺击中了质量和责任的软肋,创伤的复原和品牌重建在洋品牌冲击下变成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说来说去,会有人抱怨“还是国产奶粉品牌不争气”。可悲的是,国产奶粉的不争气,恰恰成了洋奶粉与国民争利的机会,打着“成本”的外交辞令,在与消费者玩涨价促销的“心理战”中恣意纵横——既然你们的企业不得人心,就莫怪年轻父母的钱囊变成我一个策略的牺牲品。

    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不过,与其为洋品牌虚虚实实的“外交辞令”愤怒,不如寄望于国产品牌东山再起,收复民心。唯如此,国内消费者或才有希望在洋奶粉品牌与国产品牌之间放心地公平投票,从而抑制涨风狂暴,还奶粉市场一轮清风明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