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行业分析:人参产量大国的20年困局
  • 行业分析:人参产量大国的20年困局

    时间:2013-10-23 00:00:00  来源:  作者:

    产量大国却是产业小国,这一直是中国人参产业的切身之痛。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的20多倍,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韩国的1/20。甚至,中韩人参之间还存在“兜圈子”的现象:韩国人从中国买入人参原料,在加工后却以成本价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卖到欧美、东南亚,甚至返销到中国。

    2006年至今,吉林省政府多次发文振兴当地人参产业。近年,由于紫鑫药业等企业参与到人参产业中,其价格才走出了多年的低谷,达到了目前每公斤200元的高价。然而人参攀至高价后,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开中国人参产业多年的困局仍有待时日。

    吉林集安市清河镇人参商会会长柳赞润认为,中国鲜参质量其实不低于韩国,但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价格难与韩国相比。

    据测算,仅是韩国“正官庄”韩国高丽参的品牌老字号2010年收入就达到12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与人参的企业约5000多家,效益却十分有限。

    据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很长一段时间内,韩国人参产品的原料30%都来自长白山人参,但经过加工之后,部分行销欧美,部分却以十倍之多的价格返销中国。

    此前,不少业内人士将中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归咎于人参不能作为食品。在韩国,三分之二的人参是以食品的方式消费的。

    去年9月4日,中国原卫生部网站公告称,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目前行业门槛虽然已经放开,但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还是非常有限,吉林大部分还是中小规模的人参初加工企业。

    “做得比较零散,不成规模。”柳赞润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中国人参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

    在我国人参品牌创立初期,很多企业仅将人参看做经济作物,在包装、加工等方面均落后于韩国。吉林省注册的人参品牌有30多个,但每个品牌的产品产量均不高,市场覆盖面窄。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吉林政府已经下决心振兴人参产业,正在打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以开拓海内外市场。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