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专家解读2013年中国年中经济数据
  • 专家解读2013年中国年中经济数据

    时间:2013-07-17 00:00:00  来源:  作者:

    未来经济增长不会“硬着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 张立群

    进入2013年以后,经济增长显现下行态势。GDP增长率一季度为7.7%,较上年四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二季度为7.5%,较一季度又降低0.2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之后,我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将趋稳。

    分析短期经济增长态势,关键要看市场需求变化。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主要是消费、出口需求增长放缓。上半年消费实际增长率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较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剔除热钱因素后,估计出口增长率较一季度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消费、投资)增长基本平稳,出口增长没有大的滑坡。从未来趋势看,预计消费将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会有所提高,房地产投资基本平稳,受前两项投资和结构调整因素推动,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趋势将逐步改变,投资增长基本平稳;受外部市场环境向好,人民币汇率升值趋缓,支持出口措施增加等因素推动,预计出口增长将有一定恢复。目前库存处于历史低位,预计库存变动对市场需求影响不大。综合起来,从需求角度看,未来经济增长总体趋稳。

    我国经济增长不会“硬着陆”,其基本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改革开放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创业活力增强和生活水平提高从生产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而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高储蓄带来的资金优势,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结合形成的技术供给优势,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基本条件目前仍然存在,没有本质的改变。

    从需求方面看,其一,消费增长具有较高稳定性。我国居民基本消费占比仍然较高,2011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居民为40.4%,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消费刚性较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支持基本消费的能力比较稳定;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尽管减速,但仍保持正的增长,电子消费等新的消费点扩大;汽车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改善,市场需求平稳恢复。其二,在确保“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按期完成,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住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增加需求压力较大地区的城市住房供给,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稳妥调整低水平过剩产能,投资可以保持平稳增长。其三,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完善支持出口的各项政策前提下,出口增长有望接近上年水平。

     

    从政策方面看,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适时地转向稳增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加注意稳定市场需求,投资增长由落转稳,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

    综合分析,我认为未来经济增长不会出现“硬着陆”,GDP增长率全年有望达到7.5%左右。

    经济健康与否核心还是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2013年行程过半,中国经济增长从2010年一季度的12.1%,一直回落到今年上半年的7.6%。这种回落说明中国经济已不能仅靠刺激政策重返高增长路径。

    怎样才能够使中国经济步入到一个相对健康的路径?核心问题依然是结构性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因素触发下,导致我国结构性问题全面凸显。同时从全球来看,在大危机之后步入到一个大结构调整的竞争过程中。如果在结构调整中不能占得先机,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可能就会处于劣势。调结构的前提是要“守住底线”,要防止经济回落速度过猛,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出现财政增长的过度回落,出现地方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问题。

    分析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底线”是能够守住的。

    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投资的增速还在一个回落的区间里。下半年民间投资会出现触底现象,但是出现明显反弹的可能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制造业萧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没有出现缓和迹象。由于换届因素,地方投资规划接近28万亿元的水平。只是由于投融资平台的整顿和财政收入的下滑,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有心无力。下半年这样的状况会改变,中央政府和央行对好的项目条件逐步放松,投资增速会呈现出一个止跌的过程。

    消费方面,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收入增速不明显的情况下,消费增速出现了回落。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步缓解。如果二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仍然维持在6%至7%水平上,今年的消费水平也会出现一个前低后稳的状况,收入增速的反弹依然是消费反弹的基础。

    进出口方面,1月至4月态势很好,5月份出现回落,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可以预测三季度贸易状况将继续回落,四季度将有所反弹。下半年会处于一种波动中总体有所改善的状况。

    把三大因素综合在一起,可以判断出今年经济增速会呈现出一个“前低后稳”的态势,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首先,1月至5月新增就业量600万左右,说明就业状况没有恶化;其次,财政收入保持了6%的增长,地方政府财政还能够平稳运转;此外,虽然企业的利润有所下滑,但总体资产的负债状况没有全面恶化,不会导致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从短期看,经济复苏疲软的状态还会持续,但是就业底线,财政底线,以及金融风险底线等能够守住,全年的经济增速依然能保持在去年的7.8%左右。

    对于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我认为是促改革。从下半年开始要进行全面性的改革,通过改革促进结构性的调整,来实施结构性的大改革的全面推行。特别是以政府自身改革为主导的新一轮的大改革全面推动,这是一种态度,更是我们宏观经济出现反弹,步入到一种新的增长模式的核心要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下半年调控政策应聚焦优化结构

    本报记者 崔文苑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认识,当下具有特别的意义。就此,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贾康认为,国民经济运行正处于党的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关于全面改革“顶层设计”的指导文件即将制定,可谓是关系全局的头等大事。这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相对有利的操作环境;努力多年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针,在矛盾凸显的压力之下也迫切要求主观上力求把短期运行与中长期追求有效联结,以打开持续发展新局。

    GDP自去年四季度的7.9%下调为一季度的7.7%之后,二季度继续下行至7.5%。贾康表示,这种情况不出乎意料。

    “这样的运行结果是相对比较好的,甚至可说是相对理想的。”贾康表示。他进一步分析认为:

    第一,自201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偏快下滑后,调控中虽以“稳增长”措施使之在当年第三季度于7.4%的增长速度上阶段性触底后有所反弹,但大趋势上已可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不可避免,不再企求把年度增速定位在8%以上;

    第二,增长速度适当降低而使景气支撑减弱,客观上的好处是,只要推进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建设和配套改革,就可以运用市场这个资源配置基础机制更好发挥优胜劣汰、优化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作用,而这正是在中长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

    第三,在经济速度下行的趋势中,宏观调控中又需注重提防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以防经济问题复杂化的风险。从现有种种相关指标分析,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相机抉择的调控之下,今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有望止跌企稳,全年仍具备维持在7.5%左右或稍高一些水平上的增长态势;就业、物价等指标,目前也都还处于相对健康状态。

    贾康表示,今年下半年的调控方略,应继续坚持改变“GDP决定一切”意识,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于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特别是要按照年度改革部署实质性深化减少行政审批的改革和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力求以改革红利激发、汇聚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和社会管理红利,进而衔接中长期的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的战略目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要特别控制产能过快释放

    本报记者 顾 阳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趋优的基本特点,经济发展体现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效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各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都保持50%以上且波动较小,表明经济运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也反映出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与此同时,制造业内部各行业指数变化也反映出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优化的趋势。

    蔡进表示,相对于制造业来说,服务业发展更加稳健。上半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平均为53.3%,仍处在较高水平,表明服务业市场趋于活跃。非制造业就业指数持续3个月稳定在51%以上,6月回升至51.5%,扩大了就业空间,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同时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稳增长的基础,这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新亮点,经济发展体现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效果。”蔡进说。

    蔡进认为,当前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供大于求带来的下行压力。“当前要特别注重从供给方面控制产能过快、过度释放,要限制不合理的无效需求,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把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控制产能的过度释放变成企业自觉行为。因此,稳增长要立足于控制产能过快释放,而调结构就是解决产能过剩最根本、最长效的机制。”

    对于下半年经济形势,蔡进分析指出,虽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保持平稳适度增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一是需求面表现稳定。6月份制造业新订单需求仍保持50.4%的水平,服务业订单需求还有所回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将会表现为稳中有升的基本走势,为稳增长奠定较好的需求基础;二是当前库存水平较低。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已经连续12个月低于50%,6月份回落到48.2%。去库存化过程为下半年稳增长腾出了市场空间;三是最近小企业PMI指数呈现出回升势头。6月份为48.9%,虽仍处在50%以下,但环比回升1.6个百分点。小企业经营出现好转迹象;四是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降幅有所收窄,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出现回升迹象,市场开始回暖。

    蔡进指出,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下半年经济保持平稳适度增长,全年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年初预期目标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经济“换挡期”更需培育增长新动力

    本报记者 裴珍珍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阶段,增速适度放缓是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客观反映。”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高速增长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过程。虽然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略有放缓,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长7.6%,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影响上半年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王一鸣表示,主要是外需市场疲软、内需动力还不强,以及企业压缩库存等因素。从外需看,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加之国内劳动力工资和汇率成本上升,我国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出口增速比一季度回落8.0个百分点。从内需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从供给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企业仍处于去库存过程中。

    下半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在哪里?王一鸣认为,下半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节能环保、信息消费等领域的发展潜能不断释放,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低成本优势梯度延续,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美国经济弱势复苏,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内生动力不强,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国内产能过剩矛盾仍较突出,受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成本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一些困难。

    王一鸣认为,面对当前形势,要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稳中有进,既不能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结合起来,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激活市场活力。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增强稳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作用,把握好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另一方面,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钱箐旎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看,货币政策总体较为稳健,也是灵活有度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在调控方式上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方面显著增强,未来在针对性和灵活性方面还会进一步提高。

    对于央行针对6月下旬以来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所采取的措施,郭田勇表示,央行此举旨在纠偏,即调整过去大量资金流入产能过剩领域的情况。

    “要从两方面考虑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与经济企稳回升之间的关系。”郭田勇表示,一是从统计本身看,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但在统计中可能存在一些重复计算的部分。二是从银行信贷本身来看,不仅要看信贷新增量,还要看信贷结构是否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也打了折扣。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金十条”,针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及结构转型进行了一系列部署。郭田勇认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难点仍在于风险。大多数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仍采用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做好风险控制,因此对小微企业往往“近而远之”。

     

     “金融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还需要金融体系和金融运作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和稳健。”郭田勇说,这就要求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比如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进而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扩大债市规模,从制度上规范股市发展等。

    郭田勇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除了公开市场操作外,并没有采取其他大的动作,体现出的是央行“以静制动”的调控思路。“有时候大家看起来没有大动作,恰恰也是最好的动作。”郭田勇认为,“要推动产业升级,将货币政策总体保持在稳健、中性是比较合理的。”郭田勇说,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就是要以“小幅微调”为主,而非进行一些方向性的调整。

    郭田勇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还会继续保持稳健,因为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会越来越多,因此不需要走单纯依靠货币刺激来拉动经济的方式。总体看,央行将灵活运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使用,进而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