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银行产能过剩存款利率低使其高盈利
  • 银行产能过剩存款利率低使其高盈利

    时间:2013-10-24 00:00:00  来源:  作者:

    最近三个月来,民营企业们最热衷的一件事是申请银行牌照,苏宁云商、凯乐科技、中关村科技园、均瑶集团、红豆集团、腾讯、美的等都透露出正在申报的消息。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经申请和正在申请民营银行的企业有几十家之多。

    这股热潮的政策背景是,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7月5日,被称为金融“国十条”的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让民营银行的梦想照进现实,从此各地民间资本申办民营银行渐成燎原之势。

    早在20世纪80年代,城市信用社就向民营资本敞开了大门,30多年来,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民营资本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时至今日,完全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只有民生银行、台州商业银行、泰隆银行等少数几家。

    民营银行放开后,银行数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内人士预计,今后民营银行的数量将会增加到2000-3000家,也有预计说到上万家。但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银行吗?有专家称银行已是一片红海,呼吁研究银行产能过剩问题。

    变化的不仅是数量,还会有服务。最近,关于银行服务意识淡薄和诚信缺乏的消息不绝于耳:中风老人被要求“拔了针头”来取钱结果猝死,重病老人被120急救车送到银行只为重设密码,储户本可兑付22万元银行却以存单失效为由给8000元打发……相信银行垄断打破之后,服务意识不再饱受诟病。

    储户和消费者关心更重要的变化,应该是会有银行倒闭。绝大多数在国内银行存款的人也许从未考虑过,因此,他们也从不担心自己存在银行的钱有可能拿不回来。现在,这种观念要换一换了。央行日前称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

    “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是打破金融垄断的风向标式的破冰之举,意义不容低估。民营银行申办热潮刚起,各方鼓励和叫好的声音也已经很多,就不再锦上添花了,借用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先生的话:野蛮生长及搅局的吹捧,那不是爱之,而是捧杀之。“本着爱护的初衷,中国新闻周刊网希望从更冷静的角度,来剖析民营银行的这股申办热潮。

    民企办银行:各有小九九?

    “神州银行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有望在民营银行申请者中率先获批”、“苏宁银行有望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家民营银行”、“民营银行首批最多放5家”,每天都有新消息传出,似乎在提醒民营银行的渐行渐近。

    涉及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也是炙手可热,凡有筹办民营银行消息,市场立即“涨升”回应。

    同花顺数据显示,一个月以来,民营银行概念所涉及的二十余家上市公司中,仅8家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另有一家浙江广厦涨跌幅为0,其余上市公司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佳都新太上涨27.79%;高鸿股份、苏宁云商、御银股份、有阿股份四家上市公司一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过40%,其中高鸿股份涨幅最高,达61.28%。从8月23日苏宁云商确认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起算,截至10月14日收盘,股价由7.64元上涨至13.7元高点,涨幅为79%,总市值增加超过500亿元。

    “有些上市公司申请民营银行是看中银行的高收益,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像苏宁云商,他们开办银行是为平台提升服务,为中小客户提供消费贷款服务。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上市公司有单纯炒作的嫌疑”,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表示。

    相较于一般的上市企业,银行由于具备较高的杠杆率,净资产收益率要比一般企业高很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一半以上,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为11.25%,远远高于上市公司上半年2.5%的平均水平。

    金麟称,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比如苏宁云商等公司是为平台提升服务的。由于该公司的客户大多是中小客户,民营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消费贷款服务。

    苏宁云商也在公告中称,苏宁银行要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

    有分析称,通过网络销售和数据分析平台,苏宁可以掌握用户的真实情况,为进行各类信贷业务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同时苏宁手上大量的供货厂商资源则是小额信贷的主要客户来源。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器零售渠道之一,苏宁手上掌握了这些厂商的盈利点以及盈利能力最准确的数据,而这正是为日后的信贷客户做了最好的积累。可以想象,通过苏宁银行的成立为那些真正盈利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以助力其进行技术研发及革新;为百姓提供更加稳健、便捷、优质服务的金融产品。这些都将是苏宁银行面临的机遇。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有炒作意图”,金麟说。

    由于民营银行概念炙手可热,似乎凡是跟民营银行有关联的股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浙江很多企业资金压力很大,于是放出风来,希望能借机拉升股价,其实在宣布筹建民营银行以后,并没有什么动作”,一位相关上市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分析,很多企业不具备参与或开办银行的可能性,对参与银行或控股银行的获益预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对民营银行概念的追捧,更多的是投机而非投资。一家银行的筹建,在3年至5年内是很难有盈利的,因而从获取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说是不对等的。”

    郭田勇所在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正在帮几个企业设计方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采访时,郭教授也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办银行,对近期民营银行大热喜中有忧,提两点希望,希望民企能把银行真正当做事业来做,不要有投机心理,认为办银行就能发大财,更不要动机不纯,把银行当做关联交易的抽水机或借此提升名气炒作股价。希望监管机构认真把关,毕竟银行是对资本、信用要求极高的行业。

    银行产能过剩比钢铁严重百倍?

    民营银行放开后,必将带来银行数量上的爆炸式增长。民营银行研究人士董秀生称,关于民营银行是数量的问题,第一批试点的时候应该是十家,以后会逐渐发放开。如果参照美国的银行数量,民营银行的数量应该在接近1万家。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中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银行,银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

    近日,曾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后任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张化桥撰文呼吁:请研究中国银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文章中称,2006-07年,美国的银行业占到整个股市的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然后。它轰然倒塌。为什么?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了让这个行业不断有利润,联邦储备体系断断续续减息长达20年。减息的结果当然是存款利率几乎为零。银行即使在资金成本如此之低的情况下,赚钱也不容易,因为好的机会已经被充分挖掘,利用。怎么办?加大杠杆,投资高风险的资产,给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们放款,或者闭上眼睛投资。

    中国的银行业占整个股市和整个企业界的利润总额的比重早就超过了美国2006-07年的高峰。咱们把存款利率压低到通胀之下,保证那些活宝贝有足够的利润。

    言外之意,如果没有央行压低存款利率的“保护”,中国银行业怎么可能活得这么滋润!

    张化桥继续写道,表面上看,由于大量坏帐的出现,中国的银行业资本金可能并不够。但是,银行业是个奇怪的行业。即使它没有资本金,甚至是资不抵债,它依然可以创造信用。它只需要牌照,信心和流动性。大家看到每年咱们银行业的贷款增长15%,所以倒算过来,咱们需要给它增加资本金。但这是本末倒置,非常危险!如果我们不断地迎合贷款的高速扩张,不断地给银行增资扩股,并且让越来越多的银行上市集资,同时压低存款利率,最终的结果是,全中国只剩下银行业,没有其它行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再加水。最后我们剩下的就是一堆面,但是,厨师也被吃进去了。这太可怕了。

    张化桥并非危言耸听。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已经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目前,存款利率还未放开,但这这是时间问题。最后张化桥非常严肃的提醒:咱们的银行业也许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房地产泡沫,高通胀只是两个症状而已,注意:银行业的产能过剩比钢铁业,水泥厂和电解铝严重百倍,恶果也要大百倍。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撰文指出:银行业已是红海,民营银行需谨慎。

    吴晓灵分析,金融业的高额利润也是吸引各路资本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2012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银行业上市企业资本回报率是16.59%,确实很高,但资产利润率很低只有0.99%。很多银行不遗余力地扩大资产负债表,就是在追逐高额利润,但从资产回报来说,银行并不是最高的。

    然而,并不是真的不需要新的银行了。 “钱荒”事件影响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缓解。

    中国金融业目前最主要的不是银行过剩,仍然银行供给不足,问题是银行存在资源错配,中国人民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光远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光远的药方是,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只有大量民营银行成为主流金融机构,金融短缺和金融资源的错配才能化解。

    目前,中国GDP是美国的40%,而看看银行的数字,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我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美国是我们的30多倍。再看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则更是“奇缺”,中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村镇银行到现在不过10余家,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更是面临很多制度障碍。也就是说,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并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稀缺的金融资源只会选择大企业、大客户,而绝不会流到中小企业的田里去。

    金融短缺、不发达的根源就在于金融垄断。唯有放开垄断,鼓励民资进入银行业。

    该让市场解决的还是交给市场。

    尽管市场会自己淘汰,但吴晓灵还是提醒,民资办银行,要警惕风险过于集中于某一行业。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最朴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方便,既然大银行不给我们好好服务,我们是不是办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比如科技、教育要发展,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办个科技银行、教育银行呢?事实上,这些办银行的想法违背了银行特有的规律,不能说哪个领域缺钱,哪个领域就要办一家银行。银行吸收公众存款来放款,为了保证公众资金的安全,在放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流动性、可偿还性,因此银行资产运用必须是分散的,不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

    银行可能会倒闭,存款还安全吗?

    银行倒闭?绝大多数在国内银行存款的人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他们也从不担心自己存在银行的钱有可能拿不回来。

    现在,这种观念要换一换了。央行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什么意思呢?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

    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新生事物。 1929-1932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先后有近万家商业银行受冲击倒闭,存款人损失严重。1933年,美国通过《银行法》,据此设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已投保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存款人提供保护,目前为大多数存款账户提供10万美元全额保险,部分退休账户达到25万美元,超出限额的按比例赔付。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有数十家商业银行轰然倒下,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公司“兜底”,必定引发更大的恐慌。目前,在金融稳定理事会的24个成员国地区中,只有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国没有建立。

    在我国,国家一直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担保人,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这也是老百姓对银行有天然信任感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代表金融机构就不存在经营危机,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海南发展银行因严重支付能力不足而关闭,境内居民在该银行的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后由人民银行指定工商银行保证支付。此后发生在河北省肃宁县的尚村农信社破产案,最后同样由央行指定其他商业银行予以救济。

    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金融机构将自身兑付风险转嫁给存款保险机构,必须支付一定的保险金。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通行的一个做法是,只对自然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企业存款不在赔付范畴之内。并且,随保对象是储户的各类存款,但不包括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或其他投资产品。

    储户能获得多少赔偿呢?

    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在研讨会上表示,未来存款保险机构可能实行限额保险制,央行计划为98%的储户提供全额保险。有专家据此分析,由于目前50万元以下存款户占比超过98%,这意味着,未来限额保险的上限可能是50万元。

    按照央行计划的50万元限额,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假如储户在单一银行的存款不高于50万元,万一银行破产倒闭,储户将获得与实际存款金额相等的全额赔偿;如果存款超过50万元,则最多获赔50万元,超出部分或者不能获得赔付,或者像美国和中国台湾一样,按一定比例赔付。

    此外,限额保险赔付金额究竟是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还是只赔付本金,目前尚无明确信息。

    杭州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储户一定要做好两个转变,一是观念转变,不能再迷信银行不会倒闭了,要有风险意识,把银行当作一般企业来看待,经营得不好,一样会关门。二是储蓄方式转变,大额存款尽量分开存放,也就是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万一一家银行发生风险,也不至于损失过大。

    银行会不会成关联企业“提款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表示,如果以目前的单一上市企业来做一家银行的做法,恐怕难以界定清楚银行到底是为控股公司本身融资服务还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放开民营银行机构准入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需要进一步细化,警惕银行成为企业自身的赚钱机器。

    知名财经评论员苏培科在接受采访时说,别责难和否定民营资本办银行,但他同时也表示,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跟风办银行带有不纯的目的,有可能有些公司就是为了银行的吸储功能而来。如果想获取贷款的高利息回报,贷款公司完全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但贷款公司目前缺失银行的储蓄功能,不能聚集流动性和不能用别人的钱去杠杆经营。从上市公司过度偏好办银行的倾向中我们隐约发现有些公司确实带着传统的圈钱思维。

    众所周知,IPO暂停已经有一年之久,在直接融资难度加大后,很多企业在想方设法地筹资,如果资金流向和对关联方缺乏防火墙措施,企业自己办银行来为自己筹资的关联行为也是难免的,所以必须要设立严格的风险隔离措施,限制银行资金往来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走向,保障银行是纯粹的社会银行,让其发挥金融中介服务,而非个别企业的提款机。

    对于民企办银行会不会涉及关联交易的问题,郭田勇显然更乐观一些。

    关于利益输送的问题,郭田勇认为广义上讲利益输送是非常好的事。就关联交易而言,国有银行只愿意给国有企业贷款,也是一种利益输送,也是关连交易。从狭义上讲,利益输送如果是企业跟民间资本关联起来,给自己贷款,就要有监管。银行业有关联股东贷款监管要求,也有对于单一企业贷款占资本金的最高限。把现有的监管政策落实到位,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

    现在办民营银行,与上世纪80年代办信用社、办银行的情况不太一样。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发展银行为什么办了一段时间就倒了?当时海南要搞实验区,也要吸引民间资本进来。当然,当时民企还不成气候,很多企业只是名义上很大。银行成立以后,贷款5000万元,企业把钱拿走,一开始就形成了“空心”,基础就没有打好。现在很多民间资本钱都是非常多的,所以说现在和以前的环境还是不一样。

    至于比如说银行没有办好,民间资本会不会一走了之,郭田勇认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把银行出问题后导致公众利益受损害和银行自身的利益屏蔽开。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非常重要。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开。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可以隔绝单一问题银行的风险传导。未来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没有银行倒闭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提前把防线建立起来。

    有人提出来,民营银行自担风险,能不能作成无限责任的民间银行,就像古代票号一样,父债子还,不让你逃债。郭田勇认为,设立无限责任是对民间资本的歧视,因为国有资本、外资都不是无限责任。办无限责任银行也不利于民营银行发展,同时对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形成阻碍,单独给民营银行加一个紧箍咒的办法,值得商榷。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始末

    海发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第一家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关闭的银行另有原汕头市商业银行因经验管理不善而停业整顿长达10年之久,后重组为广东华兴银行,并于2011年9月8日正式开业。

    谁也不曾料到,中国首例银行被关闭事件,会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发生。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了5家信托投资公司而设立的海南股份制银行,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股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政府控股。

    一开始,海发行的发展势头的确让人称羡。据1997年《海南年鉴》称,该银行收息率为90%,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应该说,在海南整个金融界连续30多个月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海发行的成绩的确引人注目。

    不久,一项赋予海南发展银行历史重任的大事发生了。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发行。

    次日,海发行即向全社会发出公告,宣布兼并和托管的有关事宜。

    此事是1997年全国金融改革会议召开后出现的第一桩大事。有消息称,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亿元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实力大为增强。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担心:海发行能不能把城市信用社这个沉重的包袱背起来,会不会救人不成反被所救的人拖下深渊。别的不说,光是兼并后银行职员就成倍增长,达3000多人。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起初,仿佛一切都照常进行着,但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出现了。

    造成挤兑的原因很简单,海发行的信用度降低了。

    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海发行兼并诸多城市信用社后,明确规定,只保证28家信用社储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的支付。对于托管的5家被关闭信用社的储蓄,也大致如此,而单位存款则被视为所欠债务,在债权债务清算后进行清偿。应该说,这些措施也有其合理性,尤其是按国家正常利息付息本来就是国家的硬性规定,不得有违。但一些谋求“钱生崽”的老百姓却不这样想,他们将钱存入信用社,就是为了获高息。这就使许多问题变得复杂了。

    最初是到期的储户将存款取款,不在海发行续存。然后甩下一句话:“当初是签了合同的,利息一下子由22%降到7%,少了10多个百分点,这样的银行谁还相信。”出来的多,进去的少,市民存款本息源源不断地提款使海发行有些捉襟见肘了。

    未到期的储户也开始提前取款。某公司的一职员,为提前兑现存款,将定期变为活期,牺牲利息3万多元,还连称“胜利大逃亡”。类似情况不在少数。海发行有的营业部,光是定期变为活期,三四个月节省的利息就接近100万元。

    越往后,取存款就越难,海发行规定的每次取款数额越小,上个月还是每周可取3次,每次限额2000元,下个月就是每周取两次,每次限额500元,甚至是200元。每次去取钱所需等待的时间与数额之比成了反比例。取款人自然就在海发行的营业部闹开了,指着银行里写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承诺骂起来。最惨的是那些以单位名义存款的机构,领导一个劲儿地催财务人员要钱。而银行内部规定,首先保证老百姓私人存款的兑付……

    于是海发行的存贷业务,似乎只剩支付部分储户的本金和利息了。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挤兑者,海发行一些营业部又开始高息揽储,开出的年利率达18%。这种承诺,在国家利息频频下调之际,显得十分反常。有过取款痛苦的人们,也没有再将钱存入的念头和举动,海发行只得加大向债务人讨债的力度。但银行是贷款容易收贷难,更何况好多债都成了空在那里的房地产,哪来的钱还贷?

    要在海南解决问题,显然是没有出路。于是海发行将眼光投入了岛外。继1996年在广州设立分行以后,1998年5月,海发行又在深圳设立分行,想以岛外的储蓄缓解岛内兑付的压力。但一切并未如人愿。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鉴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收缴其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也发出公告,宣布即日起对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进行托管,并公布了托管、登记等有关事宜。

    德隆系覆灭事件

    2004年4月,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德隆帝国”轰然倒下,成为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原来只属于“资本主义”的股票市场。“德隆”创始人唐氏兄弟以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嗅觉,走向了资本大舞台,开始用原始积累的数千万资金投入新兴的中国股票市场。1996年到1997年,德隆相继入主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及湘火炬,并陆续在3只股票上建仓,开始了疯狂操纵股票。

    其间,德隆还收购新疆金新信托,并进而控制多家金融机构,最多时德隆旗下拥有177家子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被称为“股市第一强庄”。

    2001年7月,对中国股票市场是个灾难的时期,经历了5年的大牛市后,终于出现了“股灾”。

    直至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被中国华融托管,旗下金融机构也相继被托管经营,其负责人唐万新锒铛入狱。

    德隆事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机构经营的一个分岭。此后,民营企业被严格限制染指金融机构。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