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药价管理从最高零售价转向基准价,成药或年底前调价
  • 药价管理从最高零售价转向基准价,成药或年底前调价

    时间:2017-05-10 14:40:07  来源:  作者:陆志霖

    药价管理模式从“最高零售价”转向“基准价”,有助于抑制贵药处方

    国家发改委将对中药价格进行下调的消息在行业内疯传。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第32次专门针对中成药的价格调整有望在年内出台,此次下调的幅度在10%-20%之间。高毛利的中药注射剂或将成为降价的“重灾区”。同时,发改委也明确表态,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将从“最高零售价”转向“基准价”的管控,且部分高价药将面临最高零售价的调整。这意味着,不管是中成药还是化学药,高价药今后都将面临着降价压力。

    中成药年内或下调10%-20%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发改委将在年内落实的第32次调价专门针对中成药,基本原则是“有升有降有保”,但仍以下调为主,预计下调的幅度在10%-20%之间。但由于不少常用的中药材价格一直在上涨,而且波动较大,预计降价的品种将集中在中药注射剂等高毛利品种。

    据悉,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去年底就针对中药产业进行了系统的摸底调研,并于7月下旬完成摸底工作,方案已提交有关部门。11月下旬,发改委还特地在杭州召开医药价格座谈会。

    据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在会上透露,在最新的中成药价格调整上,大部分中药价格将下调;对于部分价格在5元以下的中成药,以及部分已经不能保证生产的药品品种,价格将保持稳定甚至上调。

    对于提价的品种,有参加中药价格调整的专家透露,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定价并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是中药材成本占制造成本50%以上,主要药材是野生或多年生,尚未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或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且近5年价格持续上涨超过6倍的;三是市场价格与最高零售限价之间的价差不超过25%。

    而对于降价的品种,广东一家药企的市场部负责人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中药注射剂由于很多都是独家品种,定价很高,毛利也相当高,因此不少厂家都很积极研发。“国家此举或在传递一个信号,就是要给厂家降降温,厂家研发中药注射剂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打击。”

      发改委拟设药品“基准价”

    另一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是,在杭州会议上发改委也明确表态,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将从“最高零售价”转向“基准价”的管控。据悉,所谓基准价模式,即通过对药品实施定额医保支付,由患者选择不同价格的药品,超额部分由患者自付的管理方式。让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形成更为合理的药品价格。

    举个例子,同一通用名的药品,进口药品为100元,国产仿制药为30元,而医保对这一品种药品只支付20元。那么患者多会选择国产药。

    在业内人士看来,管理模式改变后,对于医院而言,销售价格低于基准价的药品,差额归医院,而售价高于基准价的药品,则医院没有利润,超额部分由患者自付。医院出于利润考虑,有可能会主动推荐低于基准价的药品,贵药处方有可能得到抑制。

    对于药企而言,对专利药和原研药品将会造成一定冲击,仿制药品有可能因此获得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高价药品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有可能采用降价等手段,药价因此而下降。

    “但以上基准价模式必须要建立在医患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患者才有选择权,而医院在考虑药品的价格的同时,也要考虑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业内人士认为,“改变一种管理模式需要牵扯各方面,包括社保、医院、财政等等,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落实到位并不容易。”(记者陆志霖)

    来源:羊城晚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