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原油期货 > 油脂油料:从进口、库存、消费看国内市场价格变化与交易逻辑
  • 油脂油料:从进口、库存、消费看国内市场价格变化与交易逻辑

    时间:2017-10-01 21:31:25  来源:  作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赫桥智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 | 蔡能斌

    来源 | 经济逻辑(ID:elogic)

    1、中国油脂油料进口跟踪(主要油脂对比,进口不国产对比)

    油脂供应豆油地位增强,菜油出现阶段性供应增加,棕榈油出现阶段性进口减少,葵油因产量小幅增加。

    中国年度食用油脂供应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豆油增长趋势明显,近两年进口利润不佳导致中国直接豆油进口减少,豆油供应主要依赖大豆压榨,豆油定价不大豆压榨利润密切相关。

    随着2015年中国临储菜油的拍卖,中国国产菜油供应量大幅增加。棕榈油受融资进口退出,季节性消费限制,2016年产地减产影响等因素,24度棕榈油进口明显减少。随着中国油脂消费结构多样性需求, 近两年国外葵花籽油增产,价格优势下中国增加了葵花籽油的进口量,但增幅有限。其他品种油脂供应相对稳定。

    随着中国临储菜油库存的逐步消化,长期看中国油脂消费的增长主要以来豆油和棕榈油的进口。

    从结构上看,中国油脂供应对外进口依赖度在加强,虽然近两年政策调整导致中国临储菜油增加市场供应,但只能是阶段性的改变占比,长期看中国油脂对外依存度在提高,进口占比超过80%只是时间问题。从结构上看,中国油脂供应对外进口依赖度在加强,虽然近两年政策调整导致中国临储菜油增加市场供应,但只能是阶段性的改变占比,长期看中国油脂对外依存度在提高,进口占比超过80%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食用植物油需求不宏观政策和经济增速有关, 但年均增速在放缓,目前增速在5%左右。因品种间基本面的不同,整体豆油消费在提高,棕榈油消费随产量供应的改善有望增加, 菜油消费受供应限制会逐步减少。

    2、油脂油料进口成本跟踪分析(价格跟踪,价差跟踪)

    2、油脂油料进口成本跟踪分析(价格跟踪,价差跟踪)

    油脂价格趋稳,下跌空间有限。价差影响油脂进口变化,棕榈油波动仍是油脂较大的变量。 跟踪 2013年以来进口均价,体现几个特征:

    (1) 豆油、菜油、葵油2014年前下跌趋势,2015年后区间震荡价格走稳。

    (2) 棕榈油价格随产量预期和季节性库存波动变化较大,仍是判断油脂价格走势的重点。通过24度和44度的的关联走势(涨跌和 价差)可以了解产地供需变化。

    (3) 进口油脂间价差通过一定程度通过口量的变化影响消费结构(豆菜葵油间价差缩小), 通过进口价格分析后期油脂市场品种间差异分析,我们注意目前市场信息:棕榈油价格有所走弱;大豆供应增加价格小幅走低,豆油价格相对稳定;菜籽产量增幅有限,稳中趋高;目前进口油脂价差格局与2014年同期部分相似,后期油脂价格的波动一方面看美豆产量定型,但更多仍受棕榈油的影响。

    3、中国临储菜油对油脂供应的影响(数量统计,品种差异化影响)

    3、中国临储菜油对油脂供应的影响(数量统计,品种差异化影响)

    预期兑现的上涨,资金及仓库的占用,节奏不确定性增加。

    2015年开始中国先后三轮进行国产临储菜油拍卖,累计成交451万吨。2015年上半年的首轮拍卖,起拍价为 5800元/吨,质量及价格无优势导致成交率低,只累计成交了15万吨。2015年12月开始的第二轮拍卖,起拍价下调到 5300元/吨,质量改善及价格 优势成交率提高,累计成交了228万吨,同期菜油价格优势也体现在消费的增加。2016年10月开始的第三轮拍卖,国产菜油稀缺性概念下的去库存预期,单周约10万吨的拍卖基本全部成交,累计成交达207万吨。

    临储菜油拍卖和大量成交,一方面增加了中国油脂的市场供应,也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菜油品种差异化价格下的囤货待涨,前期过多采贩导致港口菜油库存的走高和仓库的占用。按统计口径,2013年及以前的临储菜油近40万吨仍待拍卖,2014年临储菜油约100万吨转中储粮择机销售处理,这增加了流入市场节奏的不确定性。中国菜油去库存仍需时间,但须警惕越拍越涨情况的出现。

    4、中国油籽进口评估(大豆进口增加,菜籽受限)

    4、中国油籽进口评估(大豆进口增加,菜籽受限)

    大豆进口增长趋势,菜籽进口受制政策和产量。

    进口关税差异和蛋白需求增长,中国油脂供应主要依赖压榨。套盘进口和基差交易的成熟,进口量不压榨利润密切相关,预计 2016/17消费年(10-9)大豆进口超过 9100万吨,压榨量8700-8800万吨。豆粕对压榨利润的贡献更大,豆油作为副产品受豆粕供需和价格的影响。国产油菜籽产量逐年减少,沿海港口菜籽进口压榨产能增加,但受制进口资源以及进口政策的变化,进口量大幅提升空间有限,正常年进口量在300-450万吨区间。

    油籽进口增加也导致豆菜油直接进口量的减少,棕榈油进口量不刚性需求匹配。从直接油脂进口品种份额看,棕榈油仍是最大的变量。

    5、中国油脂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占比跟踪)

    5、中国油脂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占比跟踪)

    分析中国食用油脂品种间结构,豆油占比趋于提高,2015年起因临储拍卖菜油消费占比增加,2014年起棕榈油消费占比减少。 整体豆油、菜油、棕榈油三种油脂的消费占比相对稳定。预计临储菜油去库存还需要一段时间,随着中国油菜籽产量的缩减,长期看菜油占比趋于减少,豆油占比稳步提高,棕榈油占比经过近两年萎缩,减少空间有限,后期占比有望小幅提高。我们也注意到葵花籽油的占比小幅提高,但空间有限。

    统计中国年度食用油脂消费量,目前在3200万吨左右。其中豆油占比52%,菜油占比16%,棕榈油占比14%。

    6、中国棕榈油进口跟踪(年度对比,月度趋势、24度&工棕对比)

    6、中国棕榈油进口跟踪(年度对比,月度趋势、24度&工棕对比)

    行业自律,进口有所下降,印尼占比增加。

    中国棕榈油消费依赖进口,主要口 24度和44度,极少口CPO。44度口平稳中小幅增加,24度口受DCE交易合约集 中在 1、5、9月影响,以及夏季需求增加等因素,进口高峰集中在 7、8、9、12月。随着2014年后融资进口比例的大幅减少,行业 采贩需求为主的进口导致24度口量更趋于理性。叠加产地 2016年产地减产,整体棕榈油进口量下降明显。

    中国棕榈油进口集中在马来、印尼,随着印尼产量增长,印尼占比在提高。我们也注意到,马来、印尼库存压力差异、关税调整 会体现价格强弱,质量稳定性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国进口占比的变化。库存压力不大时,印尼价格优势不明显,马来占比会有所提高。

    不能忽视下半年的进口能力,特别是12月的进口潜力!

    7、棕榈油库存变化(进口格局变化,预期不节奏影响,月度趋势变化)

    7、棕榈油库存变化(进口格局变化,预期不节奏影响,月度趋势变化)

    不同时期因素不同影响进口格局,库存变化波动明显。

    2014年起中国融资进口逐步退出市场,棕榈油库存从120万吨回落到50万吨。2015年产地库存压力大,棕榈油套盘进口利润 改善,大量套盘进口导致中国库存从 2015年4月后阶梯性提高,到2016年1月超过100万吨。2016年初的质量门导致进口质检趋 严,进口趋于谨慎叠加产地减产的价格走高,中国库存出现断崖式走低,最低在30万吨左右。2016年10月中国宏观去库存下的商品牛市,利润改善导致套盘进口增加,导致 2017年1月库存大幅走高到70万吨。

    刚性需求下的进口,库存下降更多依赖进口减少,低库存也抑制刚性消费量。产地价格阶段性下降刺激中国集中订船,产地超卖 也影响中国到船节奏,改变国内库存变化预期。

    套盘进口导致中国库存呈现阶梯性上升和快速下滑的变化。第四季度仍有套盘进口机会(看产地卖货心态),后期是否能步入 2015年的口节奏要看产地产量情况。

    8、棕榈油消费评估(年度对比,影响因素)

    8、棕榈油消费评估(年度对比,影响因素)

    棕榈油测试刚性需求,继续压缩空间有限。

    中国棕榈油需求中工棕需求稳定略增(月均11-12万吨),24度棕榈油消费自2012/13年度到达高点后开始下滑。跟踪24度消费数据,2014/15年度下滑明显24度消费约390万吨(低于400万吨),2015/16年度下滑到 370万吨,2016/17年度则大幅下滑 逼近 300万吨。从2013/14年度起,传统 5-9月消费旺季月均消费不再明显,棕榈油消费逐步进入刚性需求,而 2016/17年度消费 继续下滑,表明刚性需求仍有压缩的空间。

    评估中国正常24度棕榈油年度消费在 340-360万吨,工棕消费在130-140万吨,两项合计消费在470-500万吨。因装船延迟, 预计 16/17年度中国24度棕榈油进口约323万吨,较上年度减少约10万吨,44度进口14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约10万吨,总进口量不上年度基本持平。

    9、棕榈油消费影响(豆棕价差对替代的影响)

    9、棕榈油消费影响(豆棕价差对替代的影响)

    因套盘进口模式,中国棕榈油价格跟随国外船期价格波动密切,棕榈油盘面进口利润主要维持-200至+50区间。现货价格与国外近月船期成本保持高度一致,库存高低和现货可流通量影响盘面不现货基差,当库存偏低供需紧张时通过高基差修正,随着交割临 近基差也会回归。2016年4月以来中国棕榈油低库存支撑现货基差走强,当国外inverse较强的结构也导致中国远月订船积极性不高。

    10、油脂价差跟踪(豆棕菜价差走势,对消费的影响)

    10、油脂价差跟踪(豆棕菜价差走势,对消费的影响)

    库存结构,豆棕价差走扩提升棕榈油消费空间

    2015年国外棕榈油产地库存压力大,中国套盘进口导致棕榈油库存走高,导致豆棕价差大幅扩大。2015年12月中国开启第二轮临储菜油拍卖,豆菜价差缩小抑制豆油上涨空间,同时国外棕榈油减产明显,导致豆棕价差开始缩小。套盘进口减少下的棕榈油库 存走低导致2016年9月豆棕菜价格基本等价,期间一度出现棕榈油高于豆油的情况。

    随着2016年4季度进口的增加下的棕榈油库存恢复,豆棕价差重新扩大,冬季价差无法支撑消费。临储菜油逐步进入市场消化,同期中国大豆压榨量大幅提高,低价豆油挤压棕 榈油消费空间,棕榈油出现供需两不旺,国外7月前价格维持高位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随着临储菜油消费压力释放,豆菜价差重新扩大,6月后中国豆棕价差也小幅走扩,有利棕榈油夏季消费的提高。

    11、油脂市场交易变化

    11、油脂市场交易变化

    现实与预期的对比,不同时期交易重心的变化,库存结构差异通过价格变化影响消费。

    交易判断:预期的博弈,宏观背景的影响,注意时间性驱动和时间节点。交易判断:预期的博弈,宏观背景的影响,注意时间性驱动和时间节点。

    豆油供需两旺背景下,在棕榈油和菜油间继续获得消费增长空间,库存推高的幅度有限。

    棕榈油增产和库存重建继续发酵,国内套盘买船窗口打开,下半年进入增库存阶段。

    菜油差异化消费,去库存仍需要时间,供需紧平衡是预期,关注买船。

    前期政策去杠杆在供应端基本体现,宏观经济数据影响商品需求,十九大前后相关措施还会影响市场,冲高注意回调风险。

    12、印度油脂进口

    印度国产油籽减产,棕榈油进口明显增加,目前库存已高(采贩提升空间不能抱太高期望)

    13、近期棕榈油交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近进月价差(BMD11、12、3月合约,对连盘p15头寸的影响)

    印尼CPO价格走势,印尼与马来FOB价差。(印尼的压力)

    出口数据(产地出口数据变化;对中国出口和国内库存影响;豆棕 FOB价差;关税调整)

    套盘进口利润(订船,需求缺口)

    国内豆棕价差(库存消费比对基差的影响)

    产地产量变化幅度(年度总产量评估,市场交易到什么数据)

    美豆油与BMD走势共振(趋势性评估)

    14、国内油脂库存跟踪:

    14、国内油脂库存跟踪:

    赫桥智库,让财富更有深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赫桥智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