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原油期货 > OPEC会议遗留隐患 后市请警惕这些“冷枪”炸响
  • OPEC会议遗留隐患 后市请警惕这些“冷枪”炸响

    时间:2017-07-26 20:50:16  来源:  作者:

    周一OPEC会议为油市带来了诸多利好,油价应声上涨。但是实际上,这次会议并没有解决豁免国的增产问题;俄罗斯也一直是减产协议的隐忧;在影响力下降的情况下,沙特对此也无能为力,未来油市尚不知何去何从。

    对原油多头而言,昨日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的乐观言论似乎仍未在市场散去。沙特油长法利赫与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有关支持延长减产的联手表态,正驱散自上月起笼罩在油市上空的阴霾:在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会议结束后24小时,国际两大基准原油价格美油布油累计上涨已逾1美金,截止北京时间7月25日21:12,WTI原油升至47美元/桶上方,布油亦逼近49.50美元/桶位置。

    或者受到上月原油试探42美元低位的“惊吓”,本次欧佩克临时会议可谓是“高规格高质量”。作为减产监督例会,这次会议不但官宣了减产执行率接近100%,更透露了各产油国在“如有需要将延长减产协议至明年3月”的共识。尤其是作为欧佩克领头成员,沙特带头正视了减产豁免成员国“尼日利亚与利比亚”增产过快的现象,提议进行监督。同一时间,非欧佩克成员、主办方俄罗斯也对沙特方面表态予以高度配合与支持――油市恢复供需平衡的乐观情绪正在蔓延。

    但产油国就这样可以高枕无忧了么?结合数据分析,欧佩克实施减产后,其产量却在5、6月接连录得上升,原油出口更一举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加上油价仍处于去年12月2日宣布减产前的价格水平,欧佩克意图通过减产达到“控量抬价”的目的依然没有任何成功迹象。另一方面,亚洲多国的进口数据也显示美国页岩油正逐步蚕食欧佩克的市场份额。或者原油投资者需要冷静盘点,这次看似乐观的产油国临时会议当中,到底藏有几分凶险。

      沙特有心救市,但或许无力回天

    在OPEC成员中,沙特是全球最大产油国,而其财政收入大部分依靠原油出口,再加上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上市前继续改善财务状况,该国对油价上涨有着最迫切的需求。沙特在一系列保油价活动中表现最为积极,试图以其传统的油市霸主地位引导市场走向。这次会议上,沙特也再度表示将加大减产力度,并在8月继续降低出口。

    事与愿违的是,美国页岩油的崛起已经动摇了沙特的霸主地位。在OPEC减产协议实施后,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已经逐渐和沙特持平。而随着减产活动的持续,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丧失。以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为例,在2016年以前,沙特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然而在这之后,占据这一宝座的成了减产份额更低的俄罗斯。而他们的死敌美国,今年前5个月对华原油出口增长至去年的10倍。


    产量和份额的萎缩,使沙特在油市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其承诺的减产以及降低出口对市场的影响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之数。

    俄罗斯搞事情成性,仍是减产隐忧

    在这次会议上,俄罗斯作为最大的非OPEC减产国,同样发表了豪言壮语,要求未来所有成员国的减产执行率达到100%。但是从过去的表现来看,他们反而是最喜欢出尔反尔的那个,根本没资格这么说。


    在自1998年以来的4次减产协议中,俄罗斯仅在1998年的两次中出现实际减产,而在99年以及2002年的两次中出现实际的大幅增产。在本轮减产中,先是迟迟不表态支持延长减产,之后又分别拒绝进一步减产,以及暗示可能在中途退出减产。归根结底,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减产的协议,一旦有利可图,它将会毫不犹豫地退出协议,搭OPEC的便车。

    OPEC容忍豁免国增产,市场能容忍吗?

    在本次会议上,各国对减产豁免国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增产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最终没有限制两国产量。而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目标产量为180万桶/日和125万桶/日,加起来比现在多出45万桶/日。这意味着两国今年恢复生产之后,增产总量将达到185万桶/日,已经超出了OPEC和非OPEC国家的减产总额。大会成员国表示可以接受尼日利亚的产量而对利比亚不予置评,但是不知道市场是否能接受这个结果。

    作为补救方案,与会国提出未来将会监控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原油产量,同时监控各产油国的原油以及原油制品出口,改变现行的各自上报产量的制度。如果未来减产执行力度不够,那么其将采取额外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措施可能包括将减产时间延长至2018年3月份之后,因为俄罗斯和沙特都提及了这一点。

    中东地缘危机成最后救星

    6月初的海湾国家外交危机持续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卡塔尔在国际政治和全球油市中都是小国,但是地区大国伊朗和土耳其都在为其站台,如果危机加剧,不能排除引发地缘冲突的可能。

    此外,以色列的一系列行动更加剧了地区的紧张情绪。本月14日,以色列因两名警察被枪击,在圣殿山入口处加装金属安检门和摄像头,引起包括巴勒斯坦穆斯林群体的强烈不满,后续冲突导致逾500人伤亡。巴勒斯塔总统阿巴斯宣布停止与以色列政府在各个级别的联系。而在23日,以色列驻约旦使馆内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两名约旦人死亡,一名以色列使馆职员受伤,事后以色列撤回了驻约旦大使馆全体人员。

    中东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也是著名的“世界火药桶”,该地区任何地缘政治关系紧张都可能直接冲击到原油生产领域,从而引发油市波动。如果在今年11月欧佩克大会召开前,卡塔尔、以色列局势仍未有缓和甚至进一步升级,或将是油市除却减产外的另一番意外刺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