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文明祭祀渐行渐近 成为成都新风尚
  • 文明祭祀渐行渐近 成为成都新风尚

    时间:2018-08-25 18:35:56  来源:  作者:

    记者昨日从市城管委获悉,从连续4天督查反馈出来的情况来看,“今年比往年同期焚烧香蜡纸钱下降三分之二”,市民文明祭祀意识正在提高。少了呛喉刺鼻的浓烟,多了淡雅清香的鲜花。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摒弃焚香烧纸的传统祭扫方式,一束花、一棵树、一句留言……文明祭祀正成为潮流,鲜花追忆蔚然成风。

      市民说

    以丝带来“传情” 以鲜花慰先人

    “我的愿望就是家人身体健康,和和美美。”青龙场致力路街头公园的小凉亭里,李阿姨一边笑着,一边在文明祭祀的黄丝带上写上自己的愿望。随后,她将丝带系在了一旁的栏杆上,而栏杆上,除了随风飘舞的丝带,还悬挂了许多“树叶形”的心愿小卡片。原来,这里是成华区青龙街道为辖区居民设立的集中祭祀点位。居民可以到点位免费领取黄丝带和小卡片,写上自己的愿望和对亲人的思念,挂在纪念点处。“丝带具有哀悼、思念、祈福的含义,用系挂丝带的方式,‘树’说内心的思念,为已故亲人祈祷,既有悼念意义,又文明、低碳、环保。”

    家住摸底河附近的市民黄女士说,“今年七月半之前,我就看到了文明祭祀的倡议,我还收到了短信,所以今年就采用了鲜花祭祀的方式。”黄女士表示,她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了鲜花的方式,或者给逝者写一封信的方式来祭祀。

    在一家花店,正在订购花篮的方阿姨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烧纸钱祭拜先人,现在都提倡文明祭祀,鲜花一束慰先人也是一种很环保的方式,以后都改用鲜花祭祀,再去坟前跟逝去的亲人说说心里话。”

    环卫工人说

    焚烧纸钱的情况比往年少了很多

    “近年来,在街面烧纸的人越来越少了。”在金牛区抚琴辖区做了10多年环卫工作的刘秀群说,以前中元节一临近,街面就乌烟瘴气的,上夜班的环卫工人经常要工作到凌晨才能下班。今年,在街面烧纸钱的情况好很多,“只有零星的人在烧,我们晚上比往年轻松好多。”刘秀群说,傍晚时分,她就到街面现身说法,“我们的辛苦大家都看得到,我们去劝说宣传,希望大家用鲜花、水果代替烧纸,大家大多数时候还是会听的。”

    “今年河边焚烧纸钱的情况有所减少,我们的工作量也小了一些。”武侯区的环卫工人张小林告诉记者,此前,沿河都张贴了《关于中元节期间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的通告》,还在草坪上竖起了倡议“文明祭祀”的标语牌。

    “根据每天环卫工人动态反馈回来的情况,今年比往年的情况要好不少。”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8日开始,环卫工人每天晚上都是盯守保洁,发现一处就清理一处,动态记录着每天各地焚烧香蜡纸钱的情况,并于每天下午3时上报前一天打扫清理焚烧纸钱的情况。

      花店老板说

    顾客多了不少中老年 鲜花销量增加很多

    “从6月开始,就陆续有人来订祭祀用的花了。”在莲桂南路附近,一家开了5年的鲜花店老板章静轩告诉记者,“刚开始每个月有十几束,现在平均每天都有人来买,以老年人居多。”

    章静轩说,随着文明祭祀观念深入人心,这几年每到祭祀的时候,她家花店的菊花、向日葵、桔梗销量增加很多,今年8月以来更是达到了去年的两倍多。

    不仅如此,记者在市区多家鲜花店走访时发现,最近几日,几乎每家花店都将祭祀鲜花作为销售主打,白菊、黄菊等鲜花俨然成了花店的“主角”。由此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一枝菊花卖5元,一枝百合花更高达15元,祭祀花篮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卖得最好的是菊花,这几天卖了六七百枝菊花,鲜花花篮一天也要卖几十个。”据一家花店的店主彭女士介绍,花店但凡遇到清明节、中元节,销量是平时的三四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购买鲜花祭祀的顾客多了不少中老年人的身影。采访中,大多数市民都表示,他们将以鲜花代替烧纸钱进行祭祀。

    专家声音

    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倡导文明祭祀还需深入宣传

    这几年,全国都提倡文明绿色环保祭祀,但是从目前我市的情况来看,中元节不文明祭祀的现象还是少量存在。针对这样的现象,袁庭栋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多年来部分市民养成了焚烧冥纸祭祀的习惯,让这些市民摒弃传统祭祀方式,完全接纳新的祭祀方式还需要一定时间。

    袁庭栋说,随着社会进步,祭祀活动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既有对传统祭祀习俗的摒弃,同时也彰显出时代的文明与进步,“倡导文明祭祀的关键在于提高市民对文明祭祀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尽管鲜花、音乐、网络等文明节俭祭祀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传统祭祀陋习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摒除迷信、浪费等祭祀陋习,关键还是要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的人文理念,通过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自觉抵制这些传统祭祀陋习。袁庭栋表示,他相信,随着“低碳环保,绿色祭扫”观念的逐渐形成,采取“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方式祭拜先人的市民将会越来越多。本报记者 李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