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川西雀儿山雪地垃圾“引燃”户外圈 该咋监管?
  • 川西雀儿山雪地垃圾“引燃”户外圈 该咋监管?

    时间:2018-08-23 20:55:53  来源:  作者:

    近日,有关川西雀儿山雪地上垃圾的小视频“引燃”了整个户外圈,白雪皑皑之上,花花绿绿的垃圾格外刺眼,是谁将垃圾投向了雪地?

    一位户外登山达人表示,最近两年,川西的雪山开始迎来一波又一波登山者,特别是一些网上自发组织的团队,经验不足,环保意识又不强,“上山后保命都难,还提什么保护环境?”对于这一情况,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认为,说到底还是部分登山者环保意识不足,回到管理上,这种随手扔垃圾的行为所要付出的成本也太低,保护雪山,任重道远。

      ■刺眼

    雀儿山上垃圾散落

    雀儿山坐落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主峰海拔6168米,是海拔6000米级的登山训练营,便利的交通、密布的冰裂缝和成熟的商业登山协作,吸引着大批登山者前往,这里也是登山者攀登技术型雪山的首选。

    近日,两段关于雀儿山上垃圾散落的小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让不少户外爱好者愤怒。一位常年组织雀儿山登山的户外公司负责人表示,视频是当地老乡拍摄的,当时有登山者在C2营地出现了严重高原反应,几名老乡上山救援,在救援途中拍下了这些视频。

    这位负责人说,调查发现,其中一段视频里出现的垃圾,是一支登山队伍在营地晾晒垃圾时被乌鸦叼走了一些,后来这支队伍的负责人进行了道歉。而另外一段视频上出现的垃圾,则是有一些户外登山者遗留下的。

      ■行动

    他们自发背回垃圾

    登山爱好者小艾7月29日到达了雀儿山大本营,营地和休息点的生活垃圾让她有些痛心疾首,“主要就是在C1和C2营地。”小艾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下山时自己所在的队伍将其他陌生人遗留的垃圾打包带下山。

    “留在雪地上的主要是包装袋和空氧气罐。”她透露说,后来几家商业登山队协商后,清理了营地的垃圾,“我们的队伍主要负责清理C2营地。”

    网友明信也在今年8月初登顶雀儿山,他表示,山上的生活垃圾不多,但确实很碍眼,“很多乌鸦也会将营地垃圾四处传递。”他看到的垃圾分布在大本营去C1营地的路边以及高C2营地,“主要是塑料瓶和方便面袋子。”下山时,他和向导背了两袋垃圾返回。

      ■业内人士

    部分登山者环保意识没跟上

    “随手扔垃圾还是反映出部分人的环保意识不强。”一位从事登山活动15年的业内人士吴峰(化名)表示,每年他们都会组织两三次雀儿山的登山活动,作为专业的户外公司,他们对客户都有严格要求,“我们的口号就是带下山的要比带上山的多。”环保也在他们的户外课程之中。

    不过,最近两年,在网上组队、AA制爬雪山的小团队开始多了起来,“除了环保意识不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户外经验不足造成的。”吴峰解释说,攀登雪山和旅游不一样,雀儿山环境恶劣,这些没有经验的队伍在糟糕的环境中,整个人都崩溃了,早就顾不上垃圾了。

    吴峰表示,为了保护雀儿山的环境,目前,常年组织雀儿山攀登的几支商业登山队约定了相互监督,自己团队内也有监督,A组下山后,B组如果发现营地有垃圾就要报告给营地。“几十个向导靠着这几座雪山(生存),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这座雪山”。

      ■省登山协会

    付出成本太低,需出台措施

    已经定居成都的美国登山家曾山告诉记者,现在每年至少有四五百人进山,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八月到十月中旬,“雀儿山的线路比较成熟,越来越多人涌向那里,处理垃圾势在必行。”他表示,要控制垃圾,除了要宣传环保理念,还要教会大家处理垃圾的方式。不过,这些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主管部门应该进行引导,制定一些规定来进行约束。

    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则表示,四川登山运动在2000年之后发展就比较迅速,对于这些环境污染问题,谁来管理,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国外一些地方就由景区统一管理,对破坏山峰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他介绍说,比如,进山时对登山者开包检查,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掌控,如果下山时不足重量,就要进行重罚。

    “现在对于登山者来说,扔垃圾付出的成本还是太低了。” 高敏说,很多正规的俱乐部还好管理,一些私人在网上组织的队伍,出了问题也不好追查。

    也有一些户外达人表示,可以考虑在景区大门口设立押金制度,“估算出一个人产生的垃圾重量,他在出来时如果重量不足,估计还会捡一些其他人的垃圾来增加重量。”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图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