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博物院获悉,一场名为“翰墨至宝――四川博物院藏书画精品展”的高水准展览将于29日闪亮登场。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从各时期的代表风格,带领观众欣赏中国灿烂的书画艺术。其中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宋人柳枝观音像轴》、宋徽宗赵佶的《腊梅双禽图》等画作都是国宝级展品。还有“吴门四家”之一唐伯虎唐寅的真迹,近现代如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大家之作也将出现在展览上。本次川博可谓拿出了“压箱底”的书画精品。展期为两个月(周一闭馆),展览地点为四川博物院二楼书画厅(成都市浣花南路251号)。同时,为了给各位艺术迷更多时间参观,川博实行夜间延时开放,闭馆时间为21:00(20:30停止检票),参观者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换取门票,免费参观!
由于部分作品极少与公众见面,加之古画难得一见,成都商报记者昨天特地采访了四川博物院方面,提前透露部分展品的情况。
▲《宋人柳枝观音像轴》
(80.4×50.2cm;裱233×70cm,国家一级文物,四川博物院藏)
作品材质是绢本(双丝方眼细绢,唐绢),设色绘柳枝观音坐于须弥座上,头顶化佛冠,面相丰腴,身材修长;左足踩莲瓣,右足置于膝上;右手持柳枝,神态悠闲。画面右侧上下端各绘一童子手托荷叶,面向观音作飞腾状和跳跃状。该画无款,系敦煌流散的宋画,可能根据唐代旧稿摹写而成。左下角钤“新铸印(长方墨印)”。据悉,四川博物院所藏的这件《宋人柳枝观音像轴》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究其缘由,大致有以下四点:
1、张大千所藏。
2、来源于敦煌藏经洞。
3、宋画。现存宋画约千件,珍稀加上年代的久远,使宋画的保存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艰难。
4、真迹。196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成员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等鉴定,均认为该画系敦煌的宋画。
《现代齐璜墨笔虾蟹图轴》
(139.9×34.4cm,四川博物院藏)
纸本,水墨。图中绘池塘一角,茨菰数丛,有鱼(2条)、虾(5只)、蟹(4只)游戏其中。画面右上侧题行书款一行:“甫澄先生主席属 齐璜画于治园精室”。款尾钤朱文方印“白石”。此图虽未署创作时间,但款识中有“齐璜画于治园精室”句,可知绘于成都王瓒绪公馆治园。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珍贵书画中共有32件(套)齐白石作品,囊括了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四种形式,署有具体创作年款的21件,时间跨度为1932~1947年。
■《宋赵佶腊梅双禽图页》
(25.8×26.1cm;裱32.8×36.3cm,国家一级文物)
绢本,绘腊梅一枝穿插于柏叶间,两只山雀顾盼有情,鸣于枝头。山雀用生漆点睛。画面右下角以“瘦金体”题“御笔”及“天下一人”签押,上钤“御书”葫芦形印一方。左下角押有清代成都知府,著名书画鉴赏家“于腾私印”一方。
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宋徽宗,在艺术领域颇具成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善书法,独创“瘦金体”;绘画尤精于花鸟。
■《明唐寅虚阁晚凉图轴》
(171×138cm,裱304×140cm,国家一级文物)
绢本,设色,绘青绿山水,树荫下水阁临溪,远山隐现,阁中二叟纳凉清谈。左上作者自题七绝一首:“虚阁临溪趁晚凉,槛前千斛藕花香。蔗浆满贮金瓯冷,更有新蒸薄荷霜”,款署“吴门唐寅”,下钤朱文隶书“唐伯虎”“南京解元”二方印。起首钤朱文“梦墨亭”长印。
唐寅(1470~1523年),明代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师宋元古法,擅山水、人物、诗文。墨韵流溢,黛秀色丽,与沈舟、文徵明、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明陈洪绶花卉册》
(25×24.3cm;裱40×28.8cm,国家一级文物)
绢本,设色画梅、石、菊、海棠、竹、蝶等,其中一页有题款,每页均钤白文篆书“章侯”或“洪绶之印”。末页款署“洪绶画于七章庵”,钤白文“章侯”一方印。
陈洪绶(1598~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人谓其人物画成就“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的许多有彻底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现代黄宾虹烟岚云壑图轴》
(130.3×40.1cm)
纸本。绘浅绛山水,笔法老陈,结构尤严,色浓气润,姿态如生。右上有作者题诗:“朔风猎猎晓寒冲,景自萧疏兴自浓。兽炭煨垆红 ,螺环排闼碧芙蓉。曲香初漉前村酒,霜气逾清晓寺钟。楼息园林未岑寂,朝昏变灭见云容。池阳湖居近作,隐岑先生属正,黄宾虹。”侧钤白文“黄质之印”。
■《现代徐悲鸿画马图轴》
(62×49.2cm)
纸本,水墨。该作品画一奔马,右下款署“悲鸿癸未”,下押朱文篆书“徐”一圆印。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图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