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未来班”长啥样?看明德实验学校这样做
  • “未来班”长啥样?看明德实验学校这样做

    时间:2017-03-29 10:36:5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孙颖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校园开放日,吸引了800多名家长、学生参加。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教育的均衡化,不是让所有孩子享受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促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资质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3月25日是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校园开放日,校长程红兵在主题演讲中所说的这句话,赢得了台下众多家长的掌声。

      3年多前,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福田区政府合办明德实验学校。该校公立而非公办,政府为其提供基本财政拨款,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先后为其注资共1亿元。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教学上则实施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明德”被贴上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探路者的标签。如今,该校进入深圳优质学校行列,近两年招生火爆。去年小一报名录取比达到约10:1。

      2017年,在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开设的第二年,程红兵宣布在高中部启动新的教育探索:推出资优生成长计划“未来班”,培养未来行业领军人物。课程设置上包括普通高中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以及国际课程,与此同时,为每位学生配备中学导师、大学导师、社会导师3个导师,帮助学生们更个性化的成长。

      “未来班”究竟有啥不同?明德实验学校在高中开展力度颇大的创新探索背后有何用意?日前,南方日报记者走进明德实验学校进行了深入了解。

      “未来班”每个学生课表不同

      通过深圳中考进入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的学生,在今年9月有望进入该校特设的“未来班”。用程红兵的话说,“未来班”以培养未来领军人物为核心目标,以升入一流研究型大学为阶段目标,以未来社会核心素养为课程依据,以高中教育无缝对接后高中时代。个性化的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师配备等是“未来班”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未来班”实行小班化、分层次、走班制教学。在课程方面,实行“3 1”模式,以国内高中课程为主、大学先修课程与国际理解课程为辅,同时加入社会实践课程。

      其中,大学先修课程方面,明德实验学校已与南方科技大学、美国知名大学等高校达成初步共识,让学生可以提前学习大学的部分课程。大学教授们将走进“未来班”,成为学生们的导师,帮助学生实现高中与大学的“无缝对接”。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走进大学,跟随导师开展科研学习等。

      国际理解课程方面,学校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将通过到海外学校短期游学、大于1个月的中期插班以及为期1年的交换生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国外教育文化等。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国内课程之余挑战自己,参加美国高中相关考核,获得中美两国高中文凭。

      社会实践课程则采用和“社会导师”结对模式,学生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进行实践体验。比如,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去律师事务所实习,对传媒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得到去媒体采访的机会。

      “我们把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充分设计、科学安排,配上‘3个导师’,即中学导师、大学导师、社会导师,希望孩子能够在高中阶段找到人生目标。”程红兵说。

      “未来班”学生的课表与传统高中的学生课表有何不同?程红兵告诉记者,具体的课程内容是基于学生设计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具体需求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基本判断等来最后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学生的课表都不同,“上午会安排国内高中课程,在英语、数学等科目按学生学习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下午开展拓展性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在周内会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周六、周日、寒暑假孩子们可以跟随大学导师、社会导师开展相关研究、实践等。”

      学生要有“超越自己的强烈动力”

      诸多的课程是否会使学生负担过重?是否会影响孩子们的高考成绩?这是部分家长所疑虑的问题。

      程红兵称,“未来班”学生会张弛有度,也会收获很多。“周末整天‘刷题’,会让孩子们钝化,而开展相关研究、实践,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同时也会反过来让他们更清楚高中应该怎么学,人生规划可以做得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经历、视野不一样,也会内化成学生实际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记者了解到,在“未来班”的入选条件中,有一项便是需要学生“有超越自己的强烈动力”。此外,还需要认同“未来班”的理念,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而关于高考成绩,程红兵也认为“不用担心”,“我们不要让孩子做低水平、重复性的劳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而是让他们做精题,达到对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课程教学效率最大化。腾出时间让孩子们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且通过这样的探索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提升了综合素养,会反过来促进他们高考成绩的提升。”据了解,“未来班”培养的学生既可以选择参加国内高考,也可以报考国外的大学。

      “‘未来班’是第一年进行尝试,先根据学生实际做小样本探索。”程红兵告诉记者,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今年招生人数要待教育部门批复,“未来班”人数会根据招生质量等情况再做确定。

      记者了解到,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分为公立部分和私立部分(国际课程)。“未来班”将在该校公立高中开设。据介绍,事实上,“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未来班”的专利,明德实验学校高中的课程体系除了基础课程外,都增加了体现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和满足学生兴趣的特需课程,将东西方教育精华高度融合,特别开设国际理解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分层次、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对话

      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

      高中教育不打破常态,就会死水一潭

      “素养教育会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南方日报:有人曾说,基础教育改革在小学阶段比较轰轰烈烈,但越往上走越“静悄悄”,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程红兵: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原因在于小学没有升学考,可以多做尝试。但到了初中、尤其是高中,因为关系到升学,没有太多时间成本,因此很多人会畏手畏脚,不敢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一些尝试。

      但我个人觉得所谓的常态再不打破,高中教育就会死水一潭。高中教育需要突破,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同时也会提高高考升学率。我过去在上海建平中学当校长时,也做了比较大力度的改革,比如将语数外三门课程重新构建。事实证明,步子迈出后,不但没影响高考升学率,反而提高升学率了。这个尝试也给了我继续探索的信心。

      南方日报:你想通过改革探索,最后收获什么?

      程红兵:改变高中教育千校一面的情况。一个人的素养非常重要,基本素养里面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人文素养。高中阶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使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积淀,将对学生终生有益。我在建平中学时,高中3年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文学名著。现在在明德实验学校开设了中华文化原典阅读及西方思想名著选读等课程,引导学生读经典,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读死书”“死读书”,整天做题,而是应该给他们更宽广的文化平台。带他们去国外走走,看看国外的学生在学什么、玩什么;带他们去国内比如陕西榆林观察、体验陕北生活状况……把孩子们带入这些反差大的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去思考自身、思考社会、思考世界或明天,会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教育均衡不等于学一样的东西”

      南方日报:对“未来班”的创新探索,一定程度上也基于你对教育均衡化的理解。

      程红兵:一些人会觉得教育均衡化就是大家享受一样的教育,把一大堆孩子放在一起学一样的东西、考一样的东西,这其实是有误区的。我觉得所谓的教育均衡化,应该是创造适合每个孩子个体化发展的教育,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资质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育的均衡化也不该是以“牺牲”少数资优生为代价的。

      国内高中教育比较统一化,不太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我就想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这也是办“未来班”一个很重要的初衷。

      南方日报:为什么要在高中做这样的改革探索?

      程红兵:高中3年是基础教育的至高点,如果不关注高中,基础教育的改革就会半途而废。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如果孩子们有更宽广的平台,视野、气质等都会不一样,很多东西会内化成学生实际的能力,这对其成长非常有利。这样的改革创新,也会促进教师素养大幅度提升。

      南方日报:明德实验学校已经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全覆盖,各个阶段的改革创新怎样有效衔接?

      程红兵:我们已经做了明德K12年教育行动纲要的整体规划、设计,目前已经有国际理解与国际交流、体育、艺术、科技5个K12行动纲要,突出各阶段的衔接。比如小学我们开设了西班牙、法语、科技课程,那么在初中、高中也会开设,只不过内容、难度等会有不同,有效衔接,梯次上升。

      “希望明德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南方日报:明德实验学校已经创立了3年多,你觉得已经在做或者将要做的很多改革,有没有可复制性?

      程红兵:我们改革实验的目的就是推动教育变革,当然希望有学习借鉴的意义。完全复制可能很难做到,但我觉得至少一些做法可以学习借鉴,比如我们招聘教师时不单纯招聘师范院校学生,还会强调招收一流综合型大学、理工大学学生,以此使教师队伍多元化的做法,目前就在福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中推广。再比如我们在小学探索的一、二年级整合课程,目前一些学校也在跟着做。

      南方日报:有些人可能会说,一些改革探索在明德会成功,是因为你们是政府与企业基金会合作办学的模式,对此你怎么看?

      程红兵:新的办学模式会对我们的改革创新有帮助,但这并不是不去创新探索的借口。我觉得只要有强烈的意愿、倡导个性化教育,还是有很多空间去做的。比如我们开设大量选修课、社会实践课供学生选择,帮助他们个性化成长,这些其他学校是可以做到的。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 策划/统筹:刘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