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梅县区:激活创新因子 引领工业“加速跑”
  • 梅县区:激活创新因子 引领工业“加速跑”

    时间:2017-09-06 21:52:54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唐林珍

    广东航鑫科技股份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何森垚 摄

    梅县庆达实业有限公司激光车间。何森垚 摄

      “二期工程预计年底投产,届时产值可达5.5亿元,实现翻番。”广东航鑫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杨海说。得益于创新,航鑫科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高锰酸盐生产基地,以及广东省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

      这是梅县区委、区政府和企业强化创新驱动的成果。

      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正是梅州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动力换挡的关键时刻,也是梅州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爬坡越坎的关键时刻。作为梅州振兴发展的主战场和排头兵,今年来,梅县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扶持奖励政策、抓好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改投入,加快构筑创新生态圈,增强发展活力,引领工业“加速跑”。

      针对上半年工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梅县区近日召开工业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共商发展大计。梅县区区委书记钟光灵指出,一方面,企业要提振信心,加大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政府也将加大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梅县区区长张运全表示,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出台更多扶持奖励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大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通讯员 翁尚华 王雅 许国义

      氛 围 浓 厚

      企业创新力度加大,新动能初显

      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一边,已投入使用的一期项目厂房里,机器忙碌运作,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另一边,二期项目的厂房已经建好,技术人员正在安装机器。这是位于梅县区城东白渡产业园的广东航鑫科技公司的一幕。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我们投入了1.5亿元进行二期工程建设。”杨海说,在扩建的同时,公司也很重视加大科研经费和技术创新投入。作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航鑫科技股份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占产值的5%,目前公司拥有自主发明专利3个。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品质,“我们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是销往欧美国家等国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杨海说。

      “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更大的发展。”在梅县工业企业走访,这是企业家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很多梅县工业企业正在身体力行的内容。

      走进BPW(梅州)车轴的试验中心,一个台架试验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专门定制,用于测试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轴产品。

      为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在原有的研发中心基础上,筹建了BPW亚洲研发中心。目前,公司通过该中心先后研发出了农用车轴、13吨和10吨刚性悬挂产品等,其中农用车轴已经批量出口,这一系列的技术研发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借力越来越强大的研发平台,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有望成为BPW在全球最大的车轴和配件出口基地。

      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也是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近年来,该公司按不同国家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销量。目前,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已经生产了200多种型号的轮胎,市场反响良好。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梅县区企业创新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不少企业像BPW(梅州)、卡莱(梅州)等企业那样,纷纷通过建立研发机构,组建研发团队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自主开发了一批新产品,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梅县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2016年梅县区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共28家,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今年1-6月,梅县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63亿元,三大主导产业(电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

      值得一提的是,梅县区现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拥有省级工程中心7家,市级工程中心7家,区级工程中心3家。今年上半年,梅县区出口总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46%。

      搭 建 平 台

      构筑创新生态圈,汇聚创新要素

      “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二期技改扩建项目,主要是建设压件研发中心,并在一期项目基础上进行技术和设备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梅县庆达实业公司总经理陈金胜说,公司二期技改扩建项目,选址城东镇白渡工业园,占地65亩,目前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

      梅县庆达实业公司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主要进行汽车部件研发和生产,拥有先进的生产线和完善的检测设备,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近年来,随着技改的升级,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是一个企业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梅县区完成工业投资(含技改投资)1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实际上,近两年来,梅县区的工业企业投资,包括技改投资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这背后,缘于近两年来梅县区强化创新驱动,激活创新“春水”,推动转型升级。

      为鼓励创新发展,近年来,梅县区出台并实施了包括专利授权补助、科学技术奖励、企业贷款贴息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培育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梅县区通过在打造政务环境、社会管理等“创新支持系统”上加码,着力构筑创新生态圈,加快汇聚创新要素。

      梅县区云电商生态城就是一个例子。云电商生态城是由梅县区于2014年,腾退政府办公楼而设立。如今,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云电商生态城成为了拥有20多个科技企业,年产值近7亿元的创新孵化器。

      成立以来,云电商生态城整合多方资源,着力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规划建设、工商财税、人力资源等相关服务。“企业进驻,就可享受到政策信息、金融服务、管理服务、创投服务、天使投资、培训和招聘等便利。”云电商生态城运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生态城的孵化下,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其中一家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云电商生态城正在申报市级科技孵化器。

      云电商生态城只是梅县区营造创新生态圈的初步探索。为进一步营造更大的创新生态圈,今年梅县区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与省、市共建梅州市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

      目前,该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12层楼高的专利技术孵化综合楼、首栋研发车间已经封顶,装修也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孵化园还将建2栋研发车间、3栋创业服务楼,并预留了1000亩土地建设专利技术园区产业化项目。”梅州市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这里将成为梅县区涵盖园区类服务、市场类服务和政务类服务三大领域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具有空间物业、创业辅导、创业文化与互动交流、科技金融、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政务服务等7大服务模块。

      到2027年,梅县区将在园内全面建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标杆,创新生态圈的效应也将显现。

      加 大 扶 持

      今年再投500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创新

      设立2000万元企业“助保贷”担保基金,累计为23家企业发放“助保贷”贷款1.75亿元;制定企业上市(新三板)扶持实施办法,累计发放奖励金1780万元;设立了5000万元企业贷款贴息基金,累计发放贴息资金2079.68万元……

      可以说,为支持企业发展,梅县区真情实意,也投入了“真金白银”。

      “去年以来,在梅县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企业增资扩产又有了新的进步。”陈金胜对此深有体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去年获得用地指标100亩,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此外,区中小企业局还经常派人到企业送政策、促融资。”

      这是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强化“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的写照。

      “今年,我们准备从区财政列支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争取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资金2.4亿元,促进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研发。”梅县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罗时亮说,并出台融资、贷款贴息、扶持“新三板”上市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着力构建崇商重企的大环境。

      除此之外,梅县还将抓好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具体而言,就是突出产业集聚,加强产业招商工作和鼓励乡贤回归投资兴业,积极谋划和大力推进项目落地,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企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积极抢抓省促进珠三角和粤东北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广州增城对口帮扶政策的梳理和对接,切实提高政策利用的精准度,集中精力谋划项目,争取引进汽车配件生产、纺织服装等项目落户梅县区。

      同时,激活工业存量,全力支持企业挖潜增效。接下来,梅县区将通过技术改造、股权投资等措施,大力扶持现有的规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精心谋划、加强对接,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与梅县区产业优势的互补,充分发挥梅县区产业配套优势,促进工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尤其是继续开展“暖企”行动,全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梅县区将通过领导挂钩联系、招商引资、创新奖励、增资扩产扶持等方式,推动企业“上规”“上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业投资方面,在推进已“入笼”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协调加快畲江工业园区项目投资进度,继续积极加快梅州市综保区申报进度,同时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延长优势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力打造粤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我们将继续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协调解决好企业增资扩产中涉及的相关审批流程、用水、用电、用地等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罗时亮说,同时积极为民营企业营造放心发展、放手发展、放开发展的良好环境。

      记者观察

      创新发展

      需用“有形之手” 激活“无形之手”

      主板和新三板上市企业达10家,上市企业数量居粤东西北12市74个县(区)前列;规上工业企业101家,规模占据梅州市近1/4……作为梅州市经济大区,梅县区的经济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梅县区近年来致力创新驱动的成果。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在梅县区走访,从政府到企业,创新发展是最热的话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

      近两年,梅县区先后出台了《梅县区企业融资(助保贷)扶持实施办法》(试行)《梅县区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实施办法》(试行)《梅县区企业上市(新三板)扶持实施办法》《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梅县集聚区招商优惠办法》《梅县区扶持企业上规模(限额)奖励办法》《梅县区财政产业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近日,该区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学习研究《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实体经济十条”,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将从用地、人力、用电、运输、融资、税收等方面提出对接思路,研究制定激励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针对上半年经济发展形势,近期,梅县区区委书记钟光灵、区长张运全多次率队赴当地重点科技企业开展暖企行动,要求区财政、科工商务、国土、住建、发改等职能部门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八大抓手”,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配套奖励资金,服务企业搞好科技创新。

      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梅县区着重在打造创新发展的机制、环境和氛围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经济学中的“洼地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就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梅县区用“有形之手”营建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激活、吸引众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聚集,有效地推动了创新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城市,梅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距离发达地区的城市仍有很大的距离。

      就目前而言,梅县区还需要以动员包括民间资本等内生力量的姿态来对待创新。政府力量虽能一马当先,但同时也具有天然局限,更大的创新必须以市场为主体。同时,梅县区也需要以打造生态经济的理念来对待创新。除汇聚科技机构、平台、孵化器等创新要素外,还需要引入创新人才群体、高等教育资源、资本市场力量。只有把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渗透进这座城市,梅县区才能真正脱胎换骨。

      ■梅县区2017年创新发展目标

      1.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17年实现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不含畲江高新区),争取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4家(不含畲江高新区);

      2.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争取2017年全区技术改造投资1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27家,培育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企业1家,新增机器人应用36台套,力争20%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3.促进研发机构覆盖。力争2017年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50%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达30%以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