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看病更方便!深圳将再增600家社康中心
  • 看病更方便!深圳将再增600家社康中心

    时间:2017-09-05 00:10:3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向雨航 通讯员 深卫信

      怎样才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全国医疗联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深圳和罗湖的改革经验被充分肯定和推广。笔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深圳规划布局了15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7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还将再增加600家社康中心,全面推进医联体的建设,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模式的两级架构医疗服务体系。

      A“罗湖模式”打造四大“共同体”

      作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深圳着力推进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要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功能区)为单元的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罗湖区以罗湖医院集团为载体,以建立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机制为核心,以做强社康中心、做优家庭医生服务为抓手,探索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当天,深圳和罗湖医联体改革的四大亮点被大会“点赞”。一是系统优化,打造医院和社康的管理共同体。罗湖区通过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实现“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并成立医学检验等6个资源共享中心和人力资源等6个管理中心。二是服务协同,打造医院、医生和患者的服务共同体。将医联体建设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包括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在内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三是机制创新,打造医院、医保、医生和患者的利益共同体。以医院集团打包整体支付为纽带,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推动集团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四是激励引导,打造政府、医院和医生责任共同体。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将居民健康状况等内容作为主要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与财政补助、集团领导班子年薪挂钩;实施基层全科医生享受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同等待遇措施,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集团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的条件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了分级诊疗。

      据介绍,改革两年多来,罗湖区医改初步实现了“四提升、两下降”的目标,即社康中心能力提升、预防保健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医务人员收入提升,以及医院运营成本下降、居民就医成本下降,有效解决了“医院愿意放、人才下得去、基层接得住、群众愿意去”的问题。

      “‘罗湖模式’之所以被肯定,是因为做了很多实事。”对罗湖医改长期跟踪评估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葭燕说。病人为何都要去大医院?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信任社康,而“罗湖模式”则通过改革创新,把医生引入到社区——比如高薪招聘和培训优秀全科医生,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在社康开设工作室……医生下去了,病人也会跟着下去。

      黄葭燕认为,罗湖医联体走了一条非常有前景的道路,通过做强社康和做优家庭医生服务,不仅把目前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断点”给连起来了,医患之间也建立起了信任感。居民跟家庭医生非常熟,愿意到社区去看病。

      B 构建两级架构医疗服务体系

      有了“罗湖模式”的样板后,深圳将如何推进医联体的建设?

      据介绍,深圳今年在全市全面推广“罗湖模式”,各区都将建立基层医疗集团。未来深圳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分为两级架构——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两级”分工明确,上下贯通,防治结合,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层医疗集团主要通过整合区属公立医院、社康中心组建而成,承担区域内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服务。区域医疗中心由市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升级而成,主要承担疑难杂症的诊疗服务、医学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重大医学科技攻坚等任务。

      深圳在全市规划布局了15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7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截至目前,已有11家基层医疗集团组建成立,基本实现了每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一家基层医疗集团以及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康中心。2016年,全市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的住户占比达到95%以上。

      深圳将从财政补助、医疗收费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综合施策,引导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集团建立专科医疗联盟,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业务指导等方式,支持基层医疗集团提高技术水平。目前,深圳已经建成运行心血管、眼外科、康复、脑卒中、胸痛、精神卫生、儿科等7个专科医疗联盟。

      同时,政府还要逐步将基层妇幼、慢性病、老年病等“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层医疗集团,引导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基层医疗集团服务,实现“医防融合”。此外,深圳还将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清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清单、公共卫生机构目标任务清单,整合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主编代涛认为,医联体的建设,除了政府的强力推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医联体内部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医联体的机构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等,都能实现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区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医联体的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多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代涛说。

      C 投4.9亿元增购社康检查设备

      分级诊疗制度要落地,关键在于“基层要接得住”,换言之,社康中心要有良好的就医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过硬的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充足的人才资源。

      为此,深圳将在强基层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深圳将扩大社康的规模,在现有630家社康中心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企业总部、工业园区、商贸中心区等新增600家左右便民社康机构。

      其次,解决社康“缺医少药少设备”的问题。政府投入4.9亿元新增彩超、胃镜等常用检查设备,社康中心常用药品配置将从530种增加到1380种,慢性病可开具“长处方”。允许符合条件的社康中心开设康复护理等床位、开展门诊手术,符合规定的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用人政策向社康倾斜,安排财政专项补助,鼓励三级医院专家到社康中心坐诊或开设工作室,专家诊查费可按社康中心举办医院的标准收取。安排不超过3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鼓励取得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毕业生到社康中心工作。在条件成熟的社康中心推行社区医生年薪制,按不低于基层医疗集团公立医院同级专科医生的薪酬核定年薪。对基层医疗集团内取得副高以上职称且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全科医师,其岗位聘任可不受所在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

      再次,加大对基层门诊和家庭医生服务的财政补助。门诊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40元/人次,高于三级医院门诊补助标准。家庭医生服务,每一签约参保人每年补助1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70元/每常住人口。家庭病床建床费提高到100元/床,巡诊费提高到80元/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强基层’非常不容易,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达到的。”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申曙光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联体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根本性转型,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强基层”除了加大投入,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家庭医生的培养不仅是薪酬上的提高,更要从建立体制机制、提升社会地位、培养模式、上下流动等方面着手,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