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火炬区聚焦高精尖产业锻造“火炬质量”
  • 火炬区聚焦高精尖产业锻造“火炬质量”

    时间:2017-03-29 10:40:2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以联合光电为代表的光电产业,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惯性,在火炬开发区进一步集聚。叶志文 摄

      火炬开发区今年上报装备制造项目8个,投资总额34.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叶志文 摄

      伶仃洋畔,春风拂绿意。

      距离火炬开发区马鞍岛15公里外,连接珠江东、西岸两大经济圈的超级交通工程——深中通道主体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一桥飞架东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市在城市群发展中将迎来新一轮契机。而站在深中通道登陆点的翠亨新区,也将成为对接珠江东岸创新资源、产业溢出的枢纽站。

      开放发展,再逢新契机。

      在今年的“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火炬开发区揽金87.32亿元,完成预期目标170%。其中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达6.2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203%;内资项目投资总额达44.75亿元,完成预期目标147%。

      创新发展,再添新动力。

      在今年签约的23个项目中,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光成像三大高精尖产业唱主角,高端服务业崭露头角,科研力量也不断加盟。

      从“火炬速度”到“火炬质量”,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深入,火炬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发展水平向中高端迈进,为中山乃至珠江西岸的创新发展提供样本。

      ●撰文:罗丽娟 孔冰 韩永 郑许力

      新亮点 三大高精尖产业唱主角

      在火炬开发区今年“3·28”的招商项目中,新增的联合光电项目是由国内最大的激光电视公司、国内技术领先的激光投影设计公司以及制造能力和自动化能力领先的3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其目标是做成全球最大的激光电视核心部件设计和制造公司。

      该公司的设计团队由来自深圳、台湾和中山的光学、激光、LED专家组成。借助国内领先的光学设计核心技术,采用国际领先的工业4.0自动化生产线,联合光电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激光电视和无屏电视核心部件设计和制造商,力争成为投影光学设计的领导者。早在2016年8月,联合光电就设计出了全球第一款变焦全玻璃微型投影光学引擎。今年,该公司将研发、生产和销售激光电视整机作为重点业务方向之一,预计产值将达15亿元。

      以联合光电为代表的光电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惯性,在火炬开发区进一步集聚。当前,该区已有光电产业企业120多家,产业新动能进一步壮大。

      除了光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健康产业也在这次招商洽谈会上表现出色。今年,火炬开发区在洽谈会上报装备制造项目8个,投资总额34.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如根植火炬开发区发展壮大的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增资3亿元,计划用于投资建设信号检测塔、新研发中心以及扩建厂房,进一步壮大火炬开发区通信领域产业集群。

      另一优势产业——健康产业链也在进一步延伸。据悉,今年签约的健康产业项目共有6个,投资总额10.9亿元,包括明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华南总部项目、越洋药物缓控释技术平台项目、中源协和POCT仪器试剂产业化基地项目、中山拓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缪特斯经皮肾镜可视化项目、科瑞康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等。

      除尚待招引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外,这些项目的入驻,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完善。其中,明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华南总部项目,计划将华南地区总部落户在中山市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园区,并将256排CT以中山公司申请产品生产批件,形成以中山为主体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中心。

      新动能 看重好项目 更看重好科研

    火炬区这次引进的一家公司极为特别:公司全职硕士及以上研发人员占比41%,本科及以上占比93%,平均年龄30.6岁。

    这是从深圳引进的艾特网能公司,是目前除3家500强企业外国内唯一自主完整地提供中大型高端数据中心网能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掌握了中国及全球主要国家的IDC领域前沿技术。该公司的研发团队攻克并自主掌握氟泵&压缩机混合供冷技术、轴连接防泄漏技术、氟泵一拖多分流控制技术、机柜内变容量制冷防结露技术等网能基础设施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使得氟泵自然冷节能时间由冬季延长到春秋两季、节能地域由黄河以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让BAT(百度、腾讯、阿里)尖端服务器技术天蝎机柜的分布式柜内冷却技术得以实现。

    近年来,除要求新准入的工业项目符合环保、经济等指标规定外,火炬开发区在引进项目时,明确要求入驻项目同时设立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同时,对于专门的研发机构,给予诸多准入便利。

    从这些年火炬开发区引进的项目来看,有不少是获过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项目。如该区引进的广东迈雷特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曾在中国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首届“珠江天使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获得广东粤科风险投资集团A轮天使投资500万元,其各项技术先进性均处于同行前列,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15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截至目前,火炬开发区的高企数达到了202家,占全市的23%。除已洽谈成功的这些项目外,另有大批优质高科技项目正在洽谈和孵化之中。另外,该区已建成14个国家、省、市级孵化器,总面积达31.29万多平方米,目前正在抓紧建设加速器,并在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创新和支持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的相关政策措施。

    新趋势 借助交通利好布局高端服务业

    因深中通道释放的发展红利,正在推动深中两市的产业对接,其中服务业的动作尤为明显。据统计,近3年间,深中两地服务业对接企业超过1000家,有160多家深圳企业落户中山。

    产业对接,融合发展。近年来,火炬开发区的高端服务配套正在提速。在今年“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中,火炬开发区的服务业项目共计4个,总投资27.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项目中的盈富环球集团设立的生态农业投资项目,投资额达3亿美元,也是今年中山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此外,万达院线、正大会员店属于生活性服务业,这两个项目都计划租赁位于长江北路的富逸广场商业裙楼,预计2020年正式开业。万达院线预计年营业额5000万元,正大会员店预计年销售额5亿元。

    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满足多样性的消费需求,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也是火炬开发区“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当前,火炬开发区已经完成“十三五”现代服务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修订服务业发展政策,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同时,该区也在积极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发展亿元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提高服务业集聚度,并扩大统计样本企业数量,推动服务业企业上规上限。

    纵深

    解码“火炬质量”背后的生态支撑

    布局“创新矩阵”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

    “火炬质量”的实现,背后是该区“创新矩阵”的布局与完善。

    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分子,火炬开发区将在珠三角创新生态中承担重要的功能。在2015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对全国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共115个单位的评价中,中山火炬开发区综合排名第25名,跻身全省前三名,仅次于深圳高新区和广州高新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来临,火炬区在这个创新轴带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围绕创新驱动和城市建设两条主线,火炬开发区通过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培育创新动能,为助力中山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提供更强的引擎支撑。

    创新投入▶▶

    全年R&D占GDP比重达5.91%

    在火炬开发区2016年的工作总结中,有两组数字值得关注:一是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6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6,同比增长11.5%。这是火炬开发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二是该区全年R&D占GDP比重达5.91%,远远高于省、市的平均水平。

    这两组数据,背后蕴含着一个逻辑关系:在新发展环境下,创新发展的能力将对预期的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来看另外一组数据:目前,火炬开发区获批省工程中心13家、市工程中心30家;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4家,市级协同创新中心7家;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获立项332项,金额达2.7亿元,比增180%;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引进英诺创新空间、中关村E谷、创客邦等一批国内品牌孵化器,目前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9个;孵化面积55.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79家,累计毕业112家;留创园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考评优秀;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其中博士20人,“千人计划”人才5人,培育“万人计划”人才3人……

    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介绍,按照市创新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争取国家自创区“6+4”政策在火炬开发区得到充分落实。他表示,围绕《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政策》和全市“1+N”创新政策体系,火炬开发区的创新驱动政策框架正在进一步完善,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全市乃至珠江西岸的创新政策高地。

    创新生态▶▶

    搭建新型平台推动成果产业化

    围绕加强公共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孵化创业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火炬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

    侯奕斌透露,借鉴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有益做法,火炬开发区正逐步扩大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形成的“1+4”平台,最大限度整合区内外创新资源,探索建立基于火炬区和中山各专业镇全产业链层面的中山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为火炬区乃至中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该区还鼓励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组建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同时积极寻求和国内外名牌大学共同建设高校的机会,以此进一步激发“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器的作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成果产业化。

    火炬开发区还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行为。围绕大数据、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该区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券、研发准备金、项目配套、入库培育、资助奖励等点对点政策扶持力度,强调精准扶持。

    另外,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也是火炬开发区完善创新服务的一大重要举措。当前,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火炬高新区分中心探索实行机构法定化、管理企业化、职员专业化,力争建设区域性科技金融特色公共服务平台的示范点。

    创新抓手▶▶

    “高企计划”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从高新技术企业入手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而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的成型、发酵,是火炬开发区实施创新发展的一大抓手。

    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为重点,火炬开发区着力孵化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形成火炬开发区创新型企业集群。

    所谓“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是筛选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主要是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投融资、知识产权、国际化等方面给予支持。

    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计划,是鼓励海外留学人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以及企业科技人员到区内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同时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厂租、房租、水电等多方面补贴。

    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方面,该区通过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相关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认定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重点科技项目。

    实施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则是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若干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领军企业,并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根据目标,今年内该区实现拥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35%以上。

    ■数读

    “3·28”招商成果(2017年)

    内资项目14个

    上报项目23个,投资 总 额 为87.32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0%

    外资项目9个

    ◎共计8个项目将上台签约

    ◎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达6.2亿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03%

    ◎内资项目投资总额达44.75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47%

    创新发展动能(2016年)

    全年R&D占GDP比重达5.91%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高新技术企业达202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52.81亿元,比增21.2%

    ◎获批省工程中心13家、市工程中心30家

    ◎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4家,市级协同创新中心7家

    ◎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获立项332项,金额达2.7亿元,比增180%

    ◎留创园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孵化器考评优秀

    ◎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其中博士20人,“千人计划”人才5人,培育“万人计划”人才3人

    ◎完成技改投资61.43亿元,比增30%,获上级技改专项扶持资金7107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