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田间地头来了“农业服务员” 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兴起
  • 田间地头来了“农业服务员” 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兴起

    时间:2017-07-05 21:53:3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马发洲

    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兴起,开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何森垚 摄

    在柚子树下,农管家的技术人员和农户交流施肥方案。何森垚 摄

        “今年59岁,小孩在广州工作,这把年纪要管好果园体力上吃不消,技术也跟不上。幸好服务队的大学生来帮我管理,花小钱买服务,省力又省心。”站在柚子树下,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村民叶叔说。

        叶叔说的“大学生”,是梅州市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专职技术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下,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兴起于梅州的田间地头,为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崭新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准“三农”,明确指出,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其实,早在2013年,传统农业大市的梅州就开始探索,创建“五专”(成立专门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培训专业技术、配套专业设备、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化服务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温景添 刘菲 李新

        高效农业呼唤社会化服务

        初夏时分,走进梅县区松口镇,绿色的柚子挂在枝头,一片欣欣向荣。上午7时,农管家的技术员分赴各自服务农户果园进行指导。

        “近段时间,要注意施肥方案,特别要注意防治黄龙病。”站在柚子树下,农管家的负责人周叶春和叶叔交流。周叶春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80后。

        在这些技术员中,大部分是农学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专业技术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开方”,让农户信心倍增。从2014年成立公司开展服务以来,农管家指导管理农作物面积已超5万亩。

        这是梅州市农业服务社会化的一个缩影。

        “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悄然成为农民的“顺口溜”。近几年,随着城乡二元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生产力要素和环境不断改变,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用工荒”成为农业发展“拦路虎”。

        另一方面,在梅州农业生产中,逐步演化出“新农人”和“老农人”两大类群体。其中,后者占了一半,多是靠农业谋生的散户,存在规模小、土地碎散、财力有限、管理水平低下等生产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梅州耕地面积约250万亩,然而土地流转阻滞,2014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不到14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5.6%。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梅州这种细碎化经营的现状很难得到根本性改观。”梅州市行业人士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向城市、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低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土地撂荒、用工荒问题愈发突出。如何解决农业转型时期碰到的瓶颈,也就成了当前农业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要以组织化为抓手,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大力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以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弥补经营的细碎化,“让农业也能像其他行业一样,花钱可以购买农业上中下游全程服务。”

        早在2013年12月,梅州市以整县推进的方法,在大埔县启动服务社会化试点,遴选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作为首批试点主体,相继成立了蜜柚修剪技术服务队、机耕服务队、、配方平衡施肥服务队、果带开垦服务队等,专门从事经营性服务,主要面向乡镇散户。

        梅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业服务队由技术人员组成,经过市、县农业部门系统的培训,再配备专业实用的机械设备,在基地规划、梯田垦殖、田间管理、初级加工、产品流通、冷链保鲜等环节提供专业的经营性服务,解决种植散户的农资、技术、市场等问题。

        刘玉涛说,成立专门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培训专业技术、配套专业设备、提供专业服务等“五专”模式,是公益性服务的补充和延伸。

        几年探索,随着经营性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梅州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与综合服务相协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专业服务产生新盈利空间

        在田地间,兴宁市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李志新准备迎接一年的忙碌。5年前,李志新开始帮助周边农户“代耕”“代育”,如今和120多户农户形成合作,“代耕”“代育”面积超600亩。

        “帮助农户代耕,每亩收费100元,代育(种子钱除外)每亩更便宜。”李志新表示,待稻谷成熟时,合作社还可以提供机械化收割,“比较耗费人工的环节由我们来提供服务,农民也乐意跟我们合作。”

        梅县区南口镇的种粮大户吴银华则是采用更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除了帮助农户代耕、代育1500多亩农田之外,还引进无人植保机为周边500多户农民提供病虫绿色防控服务,面积达2000多亩。

        通过专业服务公司帮助农户现代化耕作,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这是梅州市农业服务社会化的真实写照。

        经过数年探索,梅州已初步构建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经营性服务为骨干,个性化“点单”服务与全程化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衍生出技术外包型、联户作业型、庄园托管型、利益联结型、综合服务型五大类服务主体。同时,还不断向周边地区拓展实行跨区域作业,在服务范围、种类、深度等方面深度延伸。

        技术外包型受到热捧。这是针对劳动能力较强,但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服务对象,专业服务公司结合农时定期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松口镇金柚种户叶叔就属于“享受”技术外包的果农。“要施什么肥,需要多少农资,怎么管理,技术服务队都会定时下来指导。由于技术支持,柚子量高质量,柚子收购价每斤比别人多出5毛钱。”叶叔觉得很值。

        目前,传统的技术、市场、农资等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各类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的个性化、全程化和综合性的需求。2014年以来,梅县区建立起了12家集“土地托管、农资销售、农事服务、农产品购销和融资服务”为一体,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综合型“农业服务超市”。如今,农业超市为5000多户农民开展过农机服务。

        土地租金居高不下是推高农业种植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地方土地租金已经占到种植成本的一半以上。在梅州社会化服务五大类主体中,“土地托管”服务无疑是化解土地规模经营难题的有效手段。

        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承担居高不下的土地租金不同,“土地托管”经营模式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及经营权的情况下,对土地进行耕、种、管、收等全过程托管服务,合作社也不需要承担高额的土地租金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既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又化解了租地带来的规模化经营风险,受到了多方关注。

        专家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或者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为自身拓展盈利空间,帮助农民降低种植成本,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提高农民种植收益,是一种双赢。

        延伸服务提升农业发展能力

        “农户缺的不是农资,而是专业作物管理技术。”广东天禾农资梅州配送公司总经理黄承富告诉记者,公司确立了“以农户为中心、以作物为导向”的战略,帮助农户减少农资用量投入,控制经营成本。

        去年,该公司在梅州各地举办了100多场村级技术培训会,为农户提供技术、植保、营养“三位一体”配套指导,以标准化种植管理引导农户精准施肥、高效用肥。今年,该公司还将与梅州市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推进“天禾好金柚”贫困村技术惠农和实物惠农系列活动。

        黄承富认为,梅州市主要农产品是金柚,提高金柚品质,实现“稳产、提质、增效”极为重要。除提供技术服务外,该企业还开始与农户合作,在15个种植基地内实施标准化种植。同时,布局品牌、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去年“天禾好金柚”实现销量1万多箱。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今年,梅州市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除了主抓“驮娘柚”的金柚品牌,还在蕉岭参与了1500亩水稻种植项目,计划打造从种植源头开始到标准化生产、品牌塑造、社会化服务全链条服务……

        周叶春表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农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今年3月,梅州市农家邦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家邦”)进入梅州,为梅州金柚、慈橙、茶叶等作物提供土壤诊断、土壤修护、施肥套餐、技术培训、品牌市场等一系列高效优质专业化服务,特别通过测土测叶定制施肥套餐,让农作物“吃饱”不浪费,达到品质与产量、用土与养土相统一。

        目前,该企业已经着手在梅州各县建立“县级农家邦服务站”“镇级农家邦服务点”,根据当地土壤情况,专门定制符合当地土壤的平衡营养施肥方案。该企业总经理彭俊声告诉记者,梅州高端农业服务市场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广阔的开拓空间。短短数月,该企业已拿到一批金柚种植户的合作合约,逐步在梅州布局以提升农产品品质为核心的平衡施肥专业技术服务。

        种、养、产、加、销,农业社会化服务犹如串起珍珠的链条,连接了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农资企业也在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同时梅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逐渐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甚至有企业在解决农民融资难方面作出了大胆的探索。

        “服务社会化的创新发展为突破经营模式、生产规模提供了多种可能。”刘玉涛认为,建立健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持续性地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老化、技术滞后等原因导致的土地撂荒、用工荒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区域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产品变为农商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名词解释

        农业服务社会化

        农业服务社会化是指农业服务组织、种植户通过一体化经营,利用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产前),农产品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产后),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性(产中)的服务,促进各种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它包括农业科学技术服务;良种繁育及供应服务;农业机械服务;水利灌溉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资金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服务等9大服务类别。

        记者观察

        “农业服务员”期待更多关注

        近年来,随着专业合作社、农管家、农家邦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兴起,梅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结构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提高着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分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农业服务员”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局。有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困惑:我们服务农民,谁来服务我们?

        以目前最为成熟的农机服务为例,早在2012年,梅州在山地农机研发与推广方面先行探索,截至2015年5月,梅州市成立农机合作社共94个,全市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更是达到60%以上。然而,这些提供农机服务的组织有所感慨:如今开始步入智能化时代,老式农机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新机器配备竞争容易带来巨大资金压力。

        由于竞争激烈,产品更替频繁,大部分厂家都不愿冒压货风险大量生产配件。现行农机推广和补贴目录也存在“喜新厌旧”的现象。此外,旧设备会出现“找不到配件”的事件,新设备就近维修难度大。

        有企业负责人反映:“在前期的推广中,常常遭遇到农户的不理解,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这是露天作业,受天气影响的程度很高。一旦遭遇损失,农民常常归咎于服务组织。”目前,各级部门有多种鼓励农民种粮的补贴,但没有扶持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专项资金。

        记者发现,在服务功能上,目前提供“一条龙”式服务的组织还是少数,更多社会化服务组织只能提供单项或多项服务。不少企业也担忧:没有政府的扶持,害怕扛不住风险,不敢进一步扩大规模。

        行业人士希望,能够得到多一点的关注,出台一套专门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及实施条例。在《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条文基础上,从市级层面对农业服务进行政策指导,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综合体。

        农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融资难等特点,“农业服务员”作为新兴的经营主体,需要多一些关注。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引导政策,确保高消耗易短缺生产资料的保有量。同时,对服务组织、相关企业合理扶持,支持金融机构将其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信贷资金解决其季节性、临时性经营资金不足问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