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斗门首批家庭农场受牌满一周年 如今咋样了?
  • 斗门首批家庭农场受牌满一周年 如今咋样了?

    时间:2017-07-04 22:20:5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董谦君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成员角色分工更为清晰,日后将向公司化经营转变。图为斗门长丰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大棚。关铭荣摄

      随着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铺开,部分较具实力的家庭农场已成为促进周边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的重要力量。如长丰公司建立了小型实验室。关铭荣摄

      清晨6时多,廖伟平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稻田边喂鸭子。然后,他会绕着稻田走上一圈,看看水稻的长势,为家庭成员们分配施肥、除草等工作任务,维持着这个家庭农场的运转。

      廖伟平是斗门镇大赤坎村禾菜园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以农业技术骨干为核心,带动家庭成员投入农业生产,像禾菜园这样的“家庭农场”还有不少。去年下半年,斗门首批家庭农场正式受牌,如今已满一周年,共有60多家农户获得家庭农场认证。

      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这些家庭农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笔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家庭农场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农户生产的松散性、随意性,部分农户选择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在当地“闯出名堂”。但与此同时,农场也存在着经营规模受限制、农场“归属感”有待提升等问题。

      作为珠海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部署,斗门区将在下半年率先启动评选生产经营良好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利用示范农场在主体职业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样板效应,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1 从“一手包办”到“明确分工”

      到访禾菜园的时候,水稻已接近成熟,还有10多天就可收割,稻田里不时窜出的鸭子,为田园风光的画面带来了几分动感。这几天,廖伟平正忙着销售这批鸭子,而安排人手除草、采购肥料、预约收割农机等事项也逐一在落实……有着农村高级技师技术职称的廖伟平是禾菜园的“大脑”,承担起了农场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农场模式,普遍存在人手短缺的问题,因此每个人的角色功能都要更加清晰。”作为家庭农场的“指挥官”,廖伟平需要考虑如何做到合理分工、人尽其才。平日里,廖伟平和妻子每天坐镇这60多亩的农场,并聘请了两名员工负责田里的农活。儿女则成为农场在营销、市场、物流环节的主力军。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其并没有严格的工作时间,人手安排相对灵活。因此,廖伟平鼓励自己的儿女要有除农场外的工作,不能与社会脱节。“把年轻人拴在农场做全职农民实际上并不划算,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了与社会接触增长见识的机会。”

      儿女们的工作,主要涉及生产链条中与外部连接更为紧密的上下游环节。廖伟平的儿子在斗门从事销售工作,除了所在行业,还能了解到农产品的行情,平时也兼顾农场送货发货的业务;而从事会计工作的女儿则承担起了生产物资选购、比价等“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便以后他们有意接手农场,这也是一段非常有益的社会经历。”

      与禾菜园有所不同,长丰家庭农场的规模更大,运营模式也更接近公司化。

      走进位于鹤洲北垦区的长丰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丰公司”),办公区外墙上一张家庭成员示意图尤其显眼。以总经理叶佳为核心,其妻子、儿子、女儿、媳妇、女婿、侄子组成了公司主要管理层,涵盖了总经理、业务经理、技术员、后勤、出纳等岗位。

      作为关系图中的“儿子”,同时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叶振彪表示,长丰公司成立于2008年,其管理班底基本以家庭成员为主。但公司化经营显然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分工不清、大包大揽等家庭作坊式通病仍然存在。像这样由家庭成员集聚的“公司”反而会引起客户的不信任感。

      “公司化经营是大方向,但目前阶段家庭农场的模式更适合实际状况。”叶振彪认为,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实质是家庭作坊向公司模式的正规化经营靠拢的过渡阶段,既树立了向规范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又保留了家庭成员基础上的沟通灵活性。

      “团队的角色从模糊逐渐趋向清晰,从过去的一手包办向细分、专业化的个人分工发展。”叶振彪说,如在业务洽谈、生产协调、技术主管等都有独立的人手去跟进。相比起过去仅有“公司”之名的家庭式作坊,“家庭农场”则更清晰地展现了自身经营模式,使对外形象得以提升。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