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生态美超市”,兑出“绿色获得感”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生态美超市”,兑出“绿色获得感”

    时间:2019-08-25 11:54:35  来源:  作者:

    每到星期五,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村民江必莲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平时收集的垃圾分门别类装好,拿到村里“生态美超市”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江必莲说:“家里盐、料酒、肥皂等日用品基本不用买了,都靠垃圾兑换。 ”

    在石桥村“生态美超市”,兑换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几大类。超市管理员吴文飞介绍,超市开办近1年来,85%的村民开了户,3700余人次用垃圾兑换物品,累计回收垃圾1.3吨。村里环境整洁了,村民得到实惠,养成了生态保护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生态美超市”,是黄山市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中涌现出来的生动实践,是“政府引导、市场补充、公众参与、生态共享、全民保护”的制度创新。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负责人毕孟飞介绍说,2016年,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率先创办“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将收集的矿泉水瓶、烟蒂、塑料袋等垃圾分类,按数量标准兑换食盐、黄酒、牙刷、肥皂等日用品。去年起,黄山市实施以奖代补,在78个乡镇172个村建成了“生态美超市”。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与“垃圾兑换超市”相比,“生态美超市”从内容到形式有了进一步创新。黄山市出台推广“生态美超市”实施意见,超市增设扶贫e站和土特产展销柜台,建成垃圾兑换、便民服务、文明宣教的“三合一”窗口,建立超市会员制、积分管理制、生态红包奖励、扶贫济困激励、生态文明教育等工作机制,将垃圾兑换量、门前三包、志愿服务、好人好事、参与环境整治活动等纳入积分范畴,评选季度、年度“生态美之星”或“生态卫士”,给予一定“生态红包”或实物奖励。

    “在实际探索中,有些地方以垃圾分类为导向,调节兑换数量标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有些地方将‘生态美超市’延伸到自然村,或建立流动兑换点,让村民少跑路。”毕孟飞跟记者算了几笔账:一是生态效益,平均每个超市每年回收塑料瓶10万多个、易拉罐1万多个、塑料袋5000多只,有效减少了农残、重金属和白色污染,强化了群众垃圾分类理念和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二是扶贫效益,超市优先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鼓励贫困户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超市的日常运营管理,获取相应积分,鼓励党员干部将积分转赠给贫困户及弱势群体,使贫困户可凭积分兑换实物补贴家用;三是经济效益,平均每个超市收集垃圾效率相当于3名农村保洁员工作成效,所需成本仅为1名保洁员的费用;四是社会效益,通过垃圾兑换物品,让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初步实现了村民从“要我收集”到“我要收集”的转变、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从“末端清理”到“源头减量”的转变,形成了群众主动参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记者 吴江海)

    【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