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女儿服药自杀 父母诉同居男友索赔87万元
  • 女儿服药自杀 父母诉同居男友索赔87万元

    时间:2017-08-30 07:54: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元元(化名)与张某在网上结识,一年后二人在张某的家里同居。但好景不长,两个年轻人不时拌嘴吵架。一次元元发过脾气后,张某要求其搬走,后元元服下农药死亡。因认为张某与女儿的死亡存在关系,元元的父母起诉张某索赔。一审法院判决张某承担15%责任,赔偿元元的父母各项损失26万余元,张某不服上诉。8月29日,该案在北京市三中院二审开庭。

    女儿自杀父母索赔87万

    原告郑女士与孙先生诉称,2016年7月28日,二人的女儿元元在张某位于朝阳区华严北里的家中死亡。经警方初步查明,元元系吃安定、喝百草枯后死亡。郑女士等人从警方及张某处了解到,元元与张某通过网络相识一年,在张某家共同生活4个多月,双方有过吵架,张某曾动手打过元元。元元死亡当天,张某在22点左右拨打了120、110。因认为张某对元元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人起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张某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合计87万余元。

    男友辩称女方弄假成真

    面对起诉,张某在一审庭审中辩称,他与元元认识近一年,2016年4月底,元元突然要求到他家里来玩。“没想到她来了几天就没有走,还要以男女朋友的关系在我家借住。”张某说,借住期间元元经常抱怨家里人对她不好,于是元元才离家出走。“她经常说着说着就发脾气、摔东西,还说早就不想活了。”张某称,自此他与元元就没有共同语言了,但元元一直赖在他家不走,元元住在东屋他住南屋,两人基本不见面。

    张某说,2016年7月26日,他下班回家后发现元元把家里砸了,张某要求元元立即离开,但元元不想离开。“她想用假自杀的方法吓唬和威胁我,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假成真了。”张某认为,元元自杀身亡他不应承担法律责任。“首先,我没有打过她,没有与她吵架。其次,是她主动到我家来的,我劝说她也不离开。最后,在她出事时我也第一时间拨打了120、110,积极进行救助。”

    一审酌定担责15%赔偿26万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双方陈述以及刑侦询问笔录,可以确定张某与元元系恋爱并同居关系。同时,根据法医鉴定说明及张某在接受公安机关询问时的陈述,可以确定二人在元元自杀之前发生过争吵,张某也明知元元生前有轻生迹象。但张某在与元元发生争吵后,并未对其进行任何问候与宽慰,张某的漠视行为对元元自杀身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元元毕竟属于自杀,应自行承担主要责任。

    综合案情,一审法院酌情确定由张某承担15%的赔偿责任,赔偿元元的父母各项损失21万余元。关于元元父母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法院认为,父母因女儿自杀遭受巨大精神痛苦,张某不仅未能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反而在庭审中对亡者元元进行言语指责,进一步加重了对元元父母的精神打击。法院酌定由张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不服一审上诉自认担责5%

    一审宣判后,张某不服上诉。29日,该案在市三中院开庭。张某认为自己承担5%的责任比较合适,“我是在相亲群认识的她,认识几个月后她就主动搬到我家同居,后来她砸东西,也不肯分手搬走。案发前几天还把我家的电视、电脑都砸了,因为这个我才让她搬走,结果我下班回来发现她自杀了。”

    而元元的哥哥表示,妹妹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脾气很好也很乖巧,自杀是被男友逼的,张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9日,该案未当庭宣判。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