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顺义120急救中心8天转运1551人次
  • 顺义120急救中心8天转运1551人次

    时间:2021-01-17 21:03:43  来源:  作者:

    2020年12月31日,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工作人员对救护车进行消杀。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2020年12月31日,顺义一新冠密接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入口。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从去年12月24日北京市通报顺义某小区居民被确认为无症状感染者,至今已经过去9天时间。这9天的时间,密接人员如何转运,转运至隔离点如何保证防护和日常生活?近日,新京报记者前往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和顺义一处集中隔离观察酒店进行实地探访。

    地点:顺义120急救中心

    接到密接者通报2分钟内出发

    此轮疫情期间,顺义120急救中心不仅承担着全区确诊、疑似病例的转运任务,还负责接转密接人员到达指定的隔离点。从2020年12月23日夜间到31日清晨,8天的时间里,这里一共完成了1551人次的转运任务。

    转运高峰时段集中在夜间

    记者从院前病案记录中看到,2020年12月31日0时,急救中心接到疾控部门电话,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确认。0时来电,0时01分接令,0时02分急救车出发。

    长久以来的急救经验,工作人员已经练就接到指令后,2分钟内迅速行动的能力。这天夜里,顺义分中心共完成了300余人次新冠肺炎病例密接者的急救转运任务。顺义120急救中心主任张树新告诉记者,23日以来,他们的工作高峰时段便集中在了夜间。

    每辆车配备医生、护士、司机,三人为一组。院外急救科副主任阚秀峰这天夜里共跟了7趟车,气温已经降到零下10℃,但由于防护服尺寸和工作便利性,每次他只能在尽量保暖的内衣外再套上两层隔离防护衣。“虽然不保暖,但至少抗风”。早晨8时,阚秀峰结束值班,摘掉口罩、帽子、两层手套和鞋套,脱下防护衣和隔离衣,经过消毒后进入值班室套上羽绒服。手指已经冻得僵直。

    全市31辆急救车支援顺义

    张树新介绍,转运疫情相关人员的急救车是由医院单独调配安排的。顺义区医院安排了15辆救护车,专门负责密接、发热、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同时,北京120急救中心和各郊区急救中心还一共派出31辆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前来支援。

    急救中心人员是第一批接触确诊或密接者的人,他们的防护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张树新告诉记者,除了全副武装外,到达相关人员家中后就立即为当事人配发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急救车严格按照“一车一人”要求,当事人独自在车舱中,全程不与工作人员接触。

    完成转运任务后,工作人员便会立即将喷雾消毒设备放置在车中,调整喷口、打开电源、关闭车门。5分钟后,取出设备,再关闭车门静待40分钟,密闭消毒。最后,打开车门、车窗进行通风,消毒工作才算完成。张树新介绍,负责消杀的工作人员最多一天要重复上百次。

    让张树新满意的是,从转运第1例确诊病例至今,所有队员没有一人被感染。

    张树新介绍,除120本科室的工作人员外,区医院还调派55名医务人员支援此项工作。

    联络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时遇到心理紧张、害怕的密接人员,大家都耐心解释。很多人由于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停地说话、解释,嗓子都哑了。

    地点:隔离酒店

    顺义14家酒店承接密接者

    目前,顺义区共安排14家酒店承接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需求。记者来到目前顺义区正在使用的一处集中隔离观察点,该酒店为三栋五层的建筑结构,可满足300人左右的隔离观察需要。

    入住人员及医护通道严格区分

    隔离点负责人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主任科员肖雪介绍,为确保防疫安全,酒店将人员入住通道、解除隔离通道和医护工作人员通道进行了区分。此外,三栋建筑之间的连接处都增设隔断,实现物理隔离,所有楼梯进行了封锁。

    密接者按照“一车一人”要求,由120急救车送往隔离点,通过酒店后门进入。进入酒店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体温测量。此后,除了每天的体温检测外,还需要按照规定在第1、3、7、14天进行核酸检测。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联系卫健部门通过负压救护车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安全解除隔离人员,需由属地部门工作人员带相关证明才可接回家。方便保证人员完成居家7天隔离观察,以及隔离结束后可追溯。

    从酒店侧门可以进入工作人员办公区,记者看到,整个走廊的地面和墙壁被塑料薄膜完全包裹住。肖雪告诉记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频繁的消毒液喷洒对地板墙面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光滑表面更不利于病毒附着。

    医生每天到隔离区进门查房

    隔离点工作人员被分为三组:防控消毒组、人文关怀组和后勤保障组。21岁的刘探宇便是此隔离点的第一批驻点医生。2020年12月8日,她从俸伯卫生院被调派该酒店,负责接待入境隔离人员。2020年12月27日起,隔离酒店开始负责配合密接人员的隔离任务,刘探宇也成为与密接者面对面接触的工作人员。

    “刘医生,我怎么感觉今天有些发热。”入住隔离观察人员感受到身体异常,就会给刘探宇的工作手机打来电话。一方面要解决身体症状的医治,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疏导当事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刘探宇说,出现过几例由于情绪引起的发热症状,经过医治和疏导“警报解除”。

    肖雪介绍,驻点医务人员执行医院的工作模式,每天都要到隔离观察区进门查房,与隔离观察人员见面,测体温,观察对方的精神状态变化。进入隔离观察区的医务人员按照指引要求二级防护。此外,医务人员还负责消杀工作的监督指导,指导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液配比、消杀记录、工作交接等内容。

    据悉,顺义统筹全区酒店资源,对房间多、体量大的酒店优先征用,确保能够集中力量承接保障任务,避免分散各部门精力。

    酒店服务人员和专班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一周一测措施;隔离观察人员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除14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有相关疾病需要照顾人员并经过社区组同意三类人员外,严禁合住。

    ■ 对话

    张树新:我稳得住,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就都能稳住

    “一会儿就要忙起来,今天中午的午休又没了。”去年12月31日中午,记者在顺义120急救中心见到正在忙碌的中心主任张树新。就在前一晚,她在急救中心值班一整夜,调度完成百余次密接人员转运。

    新京报:相比于2020年年初刚出现疫情,现在急救转运工作是否发生了变化?

    张树新:去年年初医疗物资紧张,我们这帮孩子为了节省防护服,接完人在外面寒风中站着,等待下一个接送指令。因为他进屋里就要脱防护服进行消毒。最长的时候一套防护服坚持8个小时。

    现在物资充足了。但这两天大幅度降温,穿防护服就没办法穿很厚的羽绒服。防护服不散热但不保暖,2020年12月29日夜里,体感温度零下20℃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连续出车接了300多人。

    新京报:为什么急救中心转运主要在晚上进行?

    张树新:说来其实无奈,由于流调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我们拿到密接人员名单时已经是晚上。因此我们的工作时间就变成了晚上八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

    最多有36辆救护车同时运转,这次疫情也让我学会了更合理高效的调配安排。只要我稳得住,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就都能稳住。

    2020年12月31日,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工作人员对救护车进行消杀。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2020年12月31日,顺义一新冠密接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入口。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从去年12月24日北京市通报顺义某小区居民被确认为无症状感染者,至今已经过去9天时间。这9天的时间,密接人员如何转运,转运至隔离点如何保证防护和日常生活?近日,新京报记者前往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和顺义一处集中隔离观察酒店进行实地探访。

    地点:顺义120急救中心

    接到密接者通报2分钟内出发

    此轮疫情期间,顺义120急救中心不仅承担着全区确诊、疑似病例的转运任务,还负责接转密接人员到达指定的隔离点。从2020年12月23日夜间到31日清晨,8天的时间里,这里一共完成了1551人次的转运任务。

    转运高峰时段集中在夜间

    记者从院前病案记录中看到,2020年12月31日0时,急救中心接到疾控部门电话,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确认。0时来电,0时01分接令,0时02分急救车出发。

    长久以来的急救经验,工作人员已经练就接到指令后,2分钟内迅速行动的能力。这天夜里,顺义分中心共完成了300余人次新冠肺炎病例密接者的急救转运任务。顺义120急救中心主任张树新告诉记者,23日以来,他们的工作高峰时段便集中在了夜间。

    每辆车配备医生、护士、司机,三人为一组。院外急救科副主任阚秀峰这天夜里共跟了7趟车,气温已经降到零下10℃,但由于防护服尺寸和工作便利性,每次他只能在尽量保暖的内衣外再套上两层隔离防护衣。“虽然不保暖,但至少抗风”。早晨8时,阚秀峰结束值班,摘掉口罩、帽子、两层手套和鞋套,脱下防护衣和隔离衣,经过消毒后进入值班室套上羽绒服。手指已经冻得僵直。

    全市31辆急救车支援顺义

    张树新介绍,转运疫情相关人员的急救车是由医院单独调配安排的。顺义区医院安排了15辆救护车,专门负责密接、发热、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同时,北京120急救中心和各郊区急救中心还一共派出31辆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前来支援。

    急救中心人员是第一批接触确诊或密接者的人,他们的防护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张树新告诉记者,除了全副武装外,到达相关人员家中后就立即为当事人配发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急救车严格按照“一车一人”要求,当事人独自在车舱中,全程不与工作人员接触。

    完成转运任务后,工作人员便会立即将喷雾消毒设备放置在车中,调整喷口、打开电源、关闭车门。5分钟后,取出设备,再关闭车门静待40分钟,密闭消毒。最后,打开车门、车窗进行通风,消毒工作才算完成。张树新介绍,负责消杀的工作人员最多一天要重复上百次。

    让张树新满意的是,从转运第1例确诊病例至今,所有队员没有一人被感染。

    张树新介绍,除120本科室的工作人员外,区医院还调派55名医务人员支援此项工作。

    联络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时遇到心理紧张、害怕的密接人员,大家都耐心解释。很多人由于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停地说话、解释,嗓子都哑了。

    地点:隔离酒店

    顺义14家酒店承接密接者

    目前,顺义区共安排14家酒店承接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需求。记者来到目前顺义区正在使用的一处集中隔离观察点,该酒店为三栋五层的建筑结构,可满足300人左右的隔离观察需要。

    入住人员及医护通道严格区分

    隔离点负责人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主任科员肖雪介绍,为确保防疫安全,酒店将人员入住通道、解除隔离通道和医护工作人员通道进行了区分。此外,三栋建筑之间的连接处都增设隔断,实现物理隔离,所有楼梯进行了封锁。

    密接者按照“一车一人”要求,由120急救车送往隔离点,通过酒店后门进入。进入酒店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体温测量。此后,除了每天的体温检测外,还需要按照规定在第1、3、7、14天进行核酸检测。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联系卫健部门通过负压救护车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安全解除隔离人员,需由属地部门工作人员带相关证明才可接回家。方便保证人员完成居家7天隔离观察,以及隔离结束后可追溯。

    从酒店侧门可以进入工作人员办公区,记者看到,整个走廊的地面和墙壁被塑料薄膜完全包裹住。肖雪告诉记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频繁的消毒液喷洒对地板墙面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光滑表面更不利于病毒附着。

    医生每天到隔离区进门查房

    隔离点工作人员被分为三组:防控消毒组、人文关怀组和后勤保障组。21岁的刘探宇便是此隔离点的第一批驻点医生。2020年12月8日,她从俸伯卫生院被调派该酒店,负责接待入境隔离人员。2020年12月27日起,隔离酒店开始负责配合密接人员的隔离任务,刘探宇也成为与密接者面对面接触的工作人员。

    “刘医生,我怎么感觉今天有些发热。”入住隔离观察人员感受到身体异常,就会给刘探宇的工作手机打来电话。一方面要解决身体症状的医治,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疏导当事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刘探宇说,出现过几例由于情绪引起的发热症状,经过医治和疏导“警报解除”。

    肖雪介绍,驻点医务人员执行医院的工作模式,每天都要到隔离观察区进门查房,与隔离观察人员见面,测体温,观察对方的精神状态变化。进入隔离观察区的医务人员按照指引要求二级防护。此外,医务人员还负责消杀工作的监督指导,指导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液配比、消杀记录、工作交接等内容。

    据悉,顺义统筹全区酒店资源,对房间多、体量大的酒店优先征用,确保能够集中力量承接保障任务,避免分散各部门精力。

    酒店服务人员和专班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一周一测措施;隔离观察人员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除14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有相关疾病需要照顾人员并经过社区组同意三类人员外,严禁合住。

    ■ 对话

    张树新:我稳得住,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就都能稳住

    “一会儿就要忙起来,今天中午的午休又没了。”去年12月31日中午,记者在顺义120急救中心见到正在忙碌的中心主任张树新。就在前一晚,她在急救中心值班一整夜,调度完成百余次密接人员转运。

    新京报:相比于2020年年初刚出现疫情,现在急救转运工作是否发生了变化?

    张树新:去年年初医疗物资紧张,我们这帮孩子为了节省防护服,接完人在外面寒风中站着,等待下一个接送指令。因为他进屋里就要脱防护服进行消毒。最长的时候一套防护服坚持8个小时。

    现在物资充足了。但这两天大幅度降温,穿防护服就没办法穿很厚的羽绒服。防护服不散热但不保暖,2020年12月29日夜里,体感温度零下20℃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连续出车接了300多人。

    新京报:为什么急救中心转运主要在晚上进行?

    张树新:说来其实无奈,由于流调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我们拿到密接人员名单时已经是晚上。因此我们的工作时间就变成了晚上八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

    最多有36辆救护车同时运转,这次疫情也让我学会了更合理高效的调配安排。只要我稳得住,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就都能稳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