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大数据就业不愁 养老人才抢手
  • 大数据就业不愁 养老人才抢手

    时间:2018-12-13 17:2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8年校园求职季落下帷幕,记者从多家高校了解到,除了之前被媒体频繁曝光的人工智能外,大数据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都成为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其中,大数据专业是国内高校近两年才设置的新兴专业,虽然毕业生们就业不愁,不过有同学对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定位很“迷茫”。随着人们对养老产业认知的变化以及行业薪资的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们也越来越抢手了,而养老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

    人工智能

    业界应用遍地开花 优秀人才年薪百万

    据新华网最新报道,近日从广东深圳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上了解到,“一年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应届硕士生大约能拿到30万元年薪,博士生则高达50万元。现在,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提高了10%至20%,一些企业给博士生的年薪升至80万元。”

    杨光(化名)是北京大学自然语言处理方向2018届的硕士毕业生,目前在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公司从事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工作。他告诉北京晚报记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范围受到媒体和业界关注是从2014年左右开始的。2016年3月,正在念硕士的他关注到了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选手的新闻,加上当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产品和行业中都成功落地,效果显著。于是杨光把自己学习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近几年非常热门,但很多人不知道与它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是一直都有开设的,例如凸优化、概率图模型。随着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很多课程都焕然一新,也结合技术应用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课程。一般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有三个主要的应用方向:语音、语言和视觉。现在人们常见的语音识别、虚拟语音助手、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都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方向上的应用。想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的学生在学习完一系列基础课程之后,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往这三个方向中的一个深入发展,选修一些相应的课程。在北京大学,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一般课程设置人数上限为50人,但由于非常热门,旁听的学生特别多,特别是前几门课,坐满站满一两百人是常事。”

    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杨光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同学们毕业后大多都投身科技行业,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就业的地域也集中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大城市。而关于薪资,一般硕士毕业生年薪能达到30万到40万,优秀的毕业生更是千差万别,从50万到上百万都有。“一般来说,拿到顶薪的是博士居多,当然也有部分特别出色的硕士。这些同学一般都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也具备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往,人工智能多在学界发展,但现在,这个领域更多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和业界结合,在业界落地和实践。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业界的应用是一个遍地开花的状态,所以薪资水平水涨船高,足够优秀的人才自然能拿到高薪。”

    大数据

    新兴专业发展迅速 市场认知还需完善

    林欢(化名)现在是某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挖掘师。2017年,她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统计专业大数据方向毕业,面试过三四家公司后,很快确定了心仪的工作。然而,在毕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林欢用“迷茫”来形容自己。

    “当初读研选择大数据方向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会学到什么,工作会是什么样。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大数据专业在统计方面比不上统计学专业,算法方面比不上计算机专业,感觉这个专业的地位比较尴尬。作为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有时候自我定位就会比较迷茫。”

    为了找清楚发展方向,林欢在校期间就做了很多份实习,但她认为同样迷茫。“我所在的实习岗位明明标注着需要大数据的专业背景,但在实习过程中用得最多的是EXCEL的数据透视表,这种比较初级的统计方法。我的感觉是虽然有的企业需要大数据人才,但大数据专业是什么样的?大数据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怎么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有的企业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任韬告诉北京晚报记者,现在市场对大数据的认知还不是很完善,很多企业设置的岗位叫做大数据,但实际工作内容也就是传统的数据分析,是一种“伪需求”。但这种“伪需求”情况属于一种发展阶段,它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个岗位现在不是大数据,并不意味着以后不是。很多企业现在设置大数据岗位,也是在做一种探索和人才储备,需求是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去明确的。”

    任韬介绍,大数据专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国内真正有大数据专业的毕业生是从2017年开始。不过大数据专业发展迅速,2017年,招收大数据专业的院校在教育部备案的已经有200多家了,而且招生规模也在增加,以后产生的毕业生规模会非常大。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大数据专业本科生70%以上会更倾向于读研。而硕士生和其他本科生的就业去向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类企业、数据类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

    老年服务与管理

    人才缺口大 学生越来越抢手

    今年22岁的孙宏鑫现在是一家知名老年公寓的生活照料主管,负责照护失能和半失能老人。2017年7月,他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至今。

    孙宏鑫通过自主招生进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习,他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选择学习这个专业与从小受爷爷奶奶照顾有很大关系。“爷爷奶奶一直把我带到高中,跟他们感情很深。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沟通会觉得有代沟,但我那时候跟爷爷奶奶什么都说。后来在选专业时,我就觉得跟老人打交道还是一个比较轻松的事情。”

    进入大学后,孙宏鑫通过系统的学习,对这个专业越来越感兴趣。“进入学校学习后,接触到的专业课对我的启发挺大的,特别是有一门叫《老年照护技术》的课,课程中有涉及人体力学,不管是平时在家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还是在工作中照顾长辈们,都十分有用。”2016年,当时还没毕业的孙宏鑫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了老年公寓实习,从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做起,孙宏鑫所在部门的老人几乎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衣食穿和排泄等方面都需要协助。刚接触这些工作的孙宏鑫感觉到有些累。“从学校出来到实际工作中,刚开始觉得反差挺大的。在学校里我们知道这个专业的前景挺不错的,到了工作中,才知道老人的一切生活细节都得细心做好。那个时候工作觉得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但是孙宏鑫拿出了照顾爷爷奶奶的劲儿,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慢慢适应了工作。现在,他主管整个楼层的照护工作,手下带了14个员工。有新员工入职时,他还是会手把手地培训指导他们。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组长王婷告诉记者,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从2010年正式招生起,现在已经有六届毕业生了,2010级到2013级只有一个班,毕业生三四十人。2014级开始招两个班,毕业生也达到了七八十人。就业去向一般有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非政府组织等。最近几年随着大家认知的变化以及薪资的提高,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抢手。“随着国家政策的宣讲,家长们的心态发生变化。2013年的毕业生,从毕业起就有几乎一半的人不再做养老行业。但今年的毕业生,88%的学生都在养老行业。其次,养老行业的薪资也在上升,2010级学生当时的实习津贴是1500元。但从2015开始,实习津贴就开始上涨,今年,学生出去实习,实习津贴低于3000元的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都不是太大了。据学生反馈,毕业后月薪在4000元至5000元。往届毕业生已经做到中层,个别年薪已到20万。”

    王婷告诉北京晚报记者,现在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巨大,养老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非常抢手。“按平均1比3的照护比配备养老护理员,北京市需要养老护理员5万人左右。而目前,在北京市养老机构工作的人员共计1万余人,除去其中的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养老护理员仅有5000人左右。”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谢宇航)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