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西城街巷长用“绣花精神”绘出胡同美景
  • 西城街巷长用“绣花精神”绘出胡同美景

    时间:2018-04-20 02:09: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西城“街巷长”制“河长”制有效落实 5年完成415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

    如果说光鲜亮丽的城市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在西城,工作在红墙边的千余名街巷长,用“绣花精神”绘出背街小巷的美好画卷,让城市的“里子”有“面子”。他们时刻铭记责任担当,以首善标准要求自己,对街巷精雕细琢,对百姓有求必应,在提升街巷胡同“内在美”的同时,也让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整治前

    92米长胡同里塞了37个煤棚

    自打去年当了椿树街道慎业里街巷长,祁正斌才发现,当好一条百米长胡同的“管家”,可并不容易。一年多来,他最深的感触就是,要想把胡同管好,就得把老百姓身边的每件小事办好。

    “2017年4月17日,我成了第一批被任命的街巷长,负责辖区慎业里和东富藏两条胡同。”时隔一年,祁正斌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他看见自己的名字和手机电话号出现在墙壁上的“西城街巷胡同管理公示牌”上,“当时既觉得很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之前,祁正斌是街道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经常去地区企业监督检查,却从没和居民打过交道。“以前谁也没当过街巷长,我毫无经验可循。要想了解胡同情况和居民需求,我得挨家挨户走访,和居民拉拉家常。”

    任命后第二天,祁正斌就来到慎业里胡同,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有点吃惊:长仅92米、宽仅2米的胡同,塞了37个两平米左右的煤棚。胡同“煤改电”后,居民将煤棚改作储物间,本就不宽的胡同更加狭窄,居民推辆自行车就进不去了。“胡同口连个牌子都没有,快递和外卖小哥到了附近也找不着地方。”“胡同路面坑洼不平,下水系统不畅,马上到汛期了,一下雨,巷子里就跟小河似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存在的问题,祁正斌不禁感叹,“也就百余米的巷子,没想到要解决的问题这么多。但既然我是街巷长,就要对居民的生活环境负责到底。”

    办实事

    住人违建拆除这次要动真格

    雷厉风行的祁正斌说干就干,他跑遍17个院落,挨户劝说居民将煤棚违建拆除。但平房面积小,不少居民仍想保留煤棚用来储物,大多数人持观望态度。“胡同口的那家违建里住着人呢,那户要是拆了,我们也都拆。”

    原来,胡同东口的一家三口挤在8平米的屋子里,为了让房子宽敞些,他们将煤棚拆除后外搭出3平米的违建。为了做通这户人家的工作,祁正斌三次登门,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美好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咱们拆违的目的就是要让胡同宽起来、美起来,让19户人家都能顺利进出。违建和煤棚不仅侵占了公共利益,也容易磕着碰着孩子。”祁正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把这家人说动了。

    住人违建的拆除,让居民们意识到,这位新上任的“街巷长”可不是“碰硬就缩”,拆违要动真格了,大家也陆续配合,拆除了家门口的违建。拆到胡同尾,祁正斌发现有5个储物棚没法动,因为这几户居民都不在北京,有的还在国外给儿女看孩子,联系不上人。祁正斌正在犯愁,几个热心肠的西城大妈主动帮助了他。“已经拆违的地方真敞亮,我们支持你,我们来联系在国外的居民,先帮他们保管储存的物品。”

    10天,做通居民工作;20天,拆除所有违建;15天,更换门牌、粉刷院门、安装报箱……从4月底开工到6月施工完成,短短一个多月,慎业里胡同改头换面大变样,胡同宽了,老街坊们再也不用谦让着进出了。粉刷一新的朱门灰墙为巷子增添了几分老北京的韵味。

    新面貌

    路面铺上透水砖架空线也将入地

    除了倾听居民的建议,祁正斌还善于在走访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胡同地面上的雨水箅子容易返味,不下雨的时候,他在上面加个“盖子”,再压个小石桌。如此一来,大家有了休息聊天的地方,难闻的气味也不会一阵阵往上返了。

    “这里是我的小发明。”祁正斌指了指固定在墙面上半米长的铁杆说,“整治胡同的目的就是要方便老百姓的生活。这条胡同窄,居民没地儿晾衣服,我就设计了这个晾衣杆,高度大约在1.8米,宽度也适中,既不会对通行造成阻碍,又能解决居民晾衣难题。”

    看到祁正斌又来胡同转悠,居民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哟,街巷长来了,这满头大汗的,又是打哪儿刚忙活完啊?快到家里来喝口水……”居民刘阿姨说,“以前我们用洗衣机都不敢排水,一排水胡同就成河了。街巷长来了,给我们办了不少实事,其中之一就是把地下排水系统修好了,路面还铺上了透水砖。赶上雨天,我们再也不用跳着走了。”雷师傅也对胡同的变化赞不绝口:“以前胡同没有路灯,晚上黑乎乎的。如今整治后,胡同安了两个太阳能灯,居民下班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今年67岁的李会兰阿姨打小就住在慎业里,如今已有60年,眼见公共空间腾出来了,她回忆起了儿时巷子里的模样。“胡同品质提升了,我们住着也舒坦。今年架空线也将入地,到那时候,我们的胡同会更加漂亮。”憧憬着未来,李阿姨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新闻背景

    西城“十有十无”街巷达119条

    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介绍,近年来西城区大力践行“红墙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市委决策部署要求,更好地保障首都职能履行,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宜居,更好地展现城市文化风采的工作重心和主线,全区上下形成了思想共识、行动自觉。西城区大力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坚持精治、共治、法治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细化城市治理的力度、频度、维度,大力开展背街小巷整治,积极实施街区清理,推进老城复兴与生态重构。

    西城区现有街巷胡同约1776条,其中1331条是背街小巷。近5年来陆续完成环境整治、精细化管理等环境景观提升的共415条。自2017年3月以来,西城区启动了全区背街小巷的环境治理工作。目前,“街巷长”制、“河长”制实现了有效落实,西城区“十有十无”街巷共有119条。同时构建社会公共责任体系,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椿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勇介绍,按照市区政府工作安排,2017年4月份,椿树街道正式启动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椿树街道共有61条背街小巷,目前,通过市级验收达到“十有十无”的街巷1条,达到“十有九无”的街巷5条。2017年,共拆除违法建设323处。以南新华街、安平里、东椿树为重点,治理“开墙打洞”224处。

    专家说法

    红墙意识塑造为社会治理提供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表示,“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的红墙意识,是代表国家形象的优秀的群体意识,为实现和提升首都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和社会心理的支撑与保障。

    红墙意识是新的社会条件下,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内容。根据我国多地现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转型经验看,从传统的工作场所和单位的治理界面转为以社区及居住场所以及网络社区为治理界面,是现代社会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西城区的红墙意识塑造为国际大都会实现有效的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范例。

    红墙意识是适应首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促进我国国际大都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房宁建议,应该积极推广红墙意识及其操作系统,至少应该在北京的中心地带,在首都的中央政务区加以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