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委员为2022北京冬奥会提建议 复合型冰雪人才极度匮乏
  • 委员为2022北京冬奥会提建议 复合型冰雪人才极度匮乏

    时间:2018-01-26 09:20: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冰雪运动的人才储备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1月25日,来自体育高等院校的三位政协委员提出专业建议。其中,多位委员提到关于冬奥人才培养的话题,认为利用创新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冰雪人才是当务之急。

    钟秉枢委员:冰雪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

    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需要大量的与发展冰雪运动相关的人才。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表示,冰雪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所需冰雪人才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专业技术人才、冰雪管理人才和冰雪运动师资人才。

    钟秉枢说,由于冰雪运动的特点和环境的特性,冰雪运动人才需要有奉献精神,肯吃苦、懂奉献;综合素质要高,既要懂得体育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了解人文、管理、经济、外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意识要强:头脑僵化、不懂得变通的人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业务能力要棒:包括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运用能力、战略设计与策划能力、良好的组织才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超强的执行能力;还要有优秀的个人特质,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是冬季运动人才普遍需要的。由此,冰雪人才应该是能指导、懂管理、会经营、善规划、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但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冰雪人才极度匮乏。钟秉枢表示,需要创新培养模式。首都体育学院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冰雪人才培养的号召,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新闻学、休闲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7个专业在全国首次设立冰雪专业方向,招收160人,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冰雪课程,普及冰雪教育。然而,这样的复合人才培养仅靠单一的体育院校是不够的。

    钟秉枢建议,组建有京津冀三地相关高校、高职、冰雪企业和场地等参与的冰雪人才培养联盟,利用三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冰雪人才,加速冰雪人才培养,为实现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目标贡献力量。

    霍建新委员:滑雪运动要增强安全保障

    为了让众多的百姓能够参与到更加安全的滑雪场去享受滑雪项目的乐趣,市政协委员、中国体育场馆专家、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提出尽快开展滑雪救助员的培训,为人们参与冰雪运动增强安全保障。

    滑雪场地安全问题凸显

    霍建新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极大地激发了百姓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滑雪场地与日俱增,到2022年全国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京津冀更是建设规划中的主要区域。随着众多百姓参与到滑雪项目,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安全问题一直是摆在滑雪场地运营管理的首位,因此尽快开启有关冰雪项目的运动救助等非常迫切,去年发生多起滑雪场伤亡事件。“这两个惨痛的教训说明加快开启滑雪场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有了运动救助员起码会防止部分顾客少受运动伤害或减少伤亡事故。”霍建新说,目前滑雪救助员是由各滑雪场依据自己的情况来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在《北京市滑雪场所安全管理规范》中,也没有滑雪救助员的内容。

    滑雪救助员需硬性要求

    霍建新介绍,由于滑雪运动的特殊性,在滑雪场地配置救助员应是硬性要求,滑雪救助员在滑雪场地通过宣传、辅导滑雪者,并对滑雪者在滑雪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或突发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处理。但滑雪救助员的培训非一日之事,需要严格而程序化的培训过程。目前,滑雪场地的医护人员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真正具备滑雪场地救助员资质的医护人员却少之又少。

    霍建新提出,专业的滑雪救助员培训可借鉴国外滑雪场地所采取的一些安全防护举措,“瑞士的滑雪场会根据国家安全协会的要求,为自己配备专业的安全研究与讲解团队,这些团队作为滑雪场工作人员,非常注意对滑雪者尤其是刚刚接触此项运动的全民健身爱好者做相应的安全培训”。

    另外像俄罗斯政府每年都会对滑雪场进行严格的审查考核,滑雪场的经营管理者为考核投入较多人力、时间和技术手段,配备足够的滑雪指导员、安全巡查救护人员,以确保滑雪场顾客的安全。

    针对北京市滑雪救助员现状,霍建新表示,由于滑雪场地安全标准不规范,未能对北京市滑雪救助员的配备进行量化的强制性要求,他建议应针对滑雪场地救助员的配置设计出量化标准,并列为强制性的标准。

    此外,应尽快开展滑雪救助员培训工作,“为进一步促进三亿人上冰雪,确保2022年冬奥会各项工作有序、科学、安全地开展,也是为了确保滑雪场地的安全运营,建立足够数量的滑雪救助员队伍是当务之急”。

    曹卫东委员:将在北体大选拔冬奥志愿者

    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在小组讨论时也谈到了关于冬奥人才培养的话题,引起了众委员的讨论。曹卫东表示,我国冬奥运动发展及冬奥筹办中普遍存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同时,他提出冬季运动项目康复医疗不同于夏季,这方面保障人才的培养也不够。曹卫东称,预计春节之后开始在北京体育学院选拔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人员。

    建实验室为冬奥服务

    曹卫东称,北京体育大学自2017年先后成立北京冬奥人文研究中心、冬奥培训学院等机构,加强冬奥运动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协助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冬季项目“奥运之星”选材,输送近700名跨界跨项运动员,进一步加强冰雪对外交流,注重提升冬季项目科技保障水平。

    在取得一定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同时,曹卫东也注意到,我国冬奥运动发展及冬奥筹办中普遍存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曹卫东称,“目前冬奥筹办中存在的问题有,冰雪运动高水平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冬季项目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体育类高等院校对冬季项目专业人才培养输送不足。”

    曹卫东表示,针对冬奥会,他们专门成立实验室,实验室在几个方面都可以派上用场,“一方面冬季项目运动员的训练需要科学化的训练,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冬季项目所需要的一些环境条件等等,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来支持,第三方面是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康复、医疗保障等,都需要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的介入。”曹卫东说。

    选拔体大学生做志愿者

    曹卫东介绍,在申办冬奥会之前,除哈尔滨体院和吉林体院有个别冬季项目之外,其他体育大学基本没有开设冬季项目。为了更好地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曹卫东提出,建议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委托体育类高等院校开展冬季项目专业人才跨界跨项选拔,建议市教育、财政、体育等主管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更好地发挥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在建设“冬季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库”方面的独特作用,建议教育、人社、财政等主管部门给予北京体育大学政策支持,由北体大牵头以学校冬奥培训学院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冬奥项目高水平专业人才培训。

    曹卫东说,冬奥申办成功后,北京体育学院立即成立了冰雪运动体育学院,并专门成立了一个冬奥培训学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人员纳入培训范畴,“我们预计春节之后从全校开始选拔学生,并已经和冬奥组委完成了对接,下一步根据任务单,会对这些志愿服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曹卫东强调,他们选拔的志愿者主要以体育大学的学生为主,“毕竟他们有运动基础,体能各方面条件也比较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