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朝内南小街菜市场升级改造后又添“文化味儿”
  • 朝内南小街菜市场升级改造后又添“文化味儿”

    时间:2017-12-22 08:01: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菜市场打扮打扮,还能变成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12月21日,“生活美学院”展览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朝内南小街菜市场开幕,硬件升级改造后,设计师们又对菜摊、招幌、立柱等进行了美化提升,向人们展示菜市场变美的更多可能性。

    还没走进南小街菜市场,大门两侧墙上的3D画就先抓住了顾客的眼球:大门右边,是辆二八自行车,后座上捆着棵大白菜,车筐里装着胡萝卜、茄子、土豆、西红柿,车把上还挂了一条鱼。上面的窗户两侧,一边“挂”着大蒜辫子和辣椒串,一边“挂”着葫芦,外加一个小蛐蛐笼子。大门左边,窗户上“插”着花花绿绿的风车。虽然都是画,却惟妙惟肖,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走进菜市场,和司空见惯的大不一样:新铺的地砖光亮整洁;两侧的摊位货品码放整齐,水果、蔬菜都透着水灵新鲜,有的货品前还摆上了只有边框的相框,让普通的菜和水果都像一幅画;摊位上方,统一设计了招幌,水果区是绿色的,蔬菜区是黄色的,海鲜区是蓝色的,调料区是五颜六色的,上面还有各种产品的科普图案。图片招幌中还添加了文字招幌,“简单的食物本真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五味杂陈”……短小的句子耐人寻味。更新鲜的是,菜摊中还有一个“小饭碗书店”,售卖菜谱等书籍。没有摊主值守,喜欢的人扫码支付就可以将书拿走。

    “南小街菜市场建于2000年1月,属于市政府‘退路进厅’折子工程,把南竹竿早市的大部分商户引进了市场,这个二层建筑原来是北京热电厂厂房,建于1950年。”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介绍。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经营模式的固化和环境的局限,南小街菜市场也不可避免变得陈旧而杂乱。2017年,东城区商委和朝阳门街道历时半年多,对南小街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硬件设施提升,包括地砖重新铺设,菜台、灯光、无障碍设施、监控摄像头的改造;三是视觉系统的提升,包括招幌的设计、在立柱上加上二十四节气宣传画、药房的外立面画上菜谱等;四是功能的丰富,增加了缝补、洗染、家政、理发、维修等服务。”负责菜市场升级改造的策划方之一、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赵幸介绍。

    改造又策划了“生活美学院”展览。改造总设计师、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央美院副教授侯晓蕾介绍,菜市场具有交往空间的功能,最能体现市井文化,但在国内,人们往往觉得超市很干净,菜市场环境不好,所以菜市场越来越少,都被改造成了超市。通过南小街菜市场的改造和展览,希望能改变这种既有印象,向人们展示菜市场变美的更多可能性。

    “展览选了五六个摊位,设计师帮助商户做了设计,让改造提升过程中没有实现、不被理解的想法体现了出来,引导商户以后朝着这个方向,把菜市场变得更美好。”李哲说。菜市场地上两层,近2000平方米。地下还有900多平方米长期闲置,目前正在对接各种资源进行盘活。2018年,还将对市场门口的微空间进行设计改造。“北京核心城区里像这样原汁原味的老菜市场已经不多了,但它是胡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改造提升、挖掘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老北京文化,保护古都风貌。”李哲表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