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钢材贸易商消极“进货” 钢厂库存难消化
  • 钢材贸易商消极“进货” 钢厂库存难消化

    时间:2017-05-10 09:19:30  来源:  作者:张国栋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国内流通的钢材库存压力正逐渐向钢厂转移,这不仅激化了厂商矛盾,也迫使以往强势的钢厂在生产策略上做出改变。

    数据显示,3月中旬至今,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下滑了20%,而钢厂成品材库存则未得到及时消化,仅小幅下滑7.8%。“目前贸易商多采取低库存策略,从钢厂提货不积极,最终导致流通市场库存压力逐渐向钢厂库存转移。”昨天,中联钢分析师胡艳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钢厂的库存压力明显大于流通市场。

    目前,种种压力下的钢企,不得不由满负荷生产转向开始减产。

    经销商的反抗

    “我们是钢厂的大户,必须提货,就是不管卖不卖,每个月必须从钢厂那儿提合金5000吨以上,卷板是1万吨以上,这还是减去大户优惠后的量。”日前,河南一家大型钢企的一级代理商向本报记者透露多年来这一行业的游戏规则。

    不过,在今年,同样处境艰难的经销商们开始向钢厂公开“反抗”,表现之一便是有意减少从钢厂的进货。

    根据中联钢提供的国内钢材社会库存流通市场上的库存统计,今年以来,社会库存量经历了从急速上扬到快速下滑,其中,1月份,社会库存量从此前的高点下滑至1200万吨,此后库存量一路上扬,而从3月中旬开始,库存量再次出现下滑,截至5月底累计降幅与3月中旬数据比较达19.2%。“下滑的速度还可以,只是各品种降幅不一样,相比较而言,长材库存量下降得快,板材相对慢。”胡艳平表示。

    外界分析,这一数据更多反映受市场形势影响,国内贸易商们缺乏信心不敢囤货。

    而与这一数据形成反差的是,近期钢厂库存下滑却缓慢得多。“由于钢材市场长时间跌跌不休,而钢厂订货价格相对滞后于市场,倒挂现象迟迟得不到缓解,钢厂成品材库存也因此未能得到有效消化。”一业内人士称。

    胡艳平称,今年钢厂的库存压力明显大于流通市场,“目前贸易商多采取低库存策略,从钢厂提货不积极,最终导致流通市场库存压力逐渐向钢厂库存转移”。

    数据显示,5月中旬,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库存为1368万吨,旬环比增加59万吨,比3月末的1483万吨小幅下降7.8%。“这个降幅的确有限,目前钢厂的库存明显要高于上年同期的941万吨,处于较高水平。”胡艳平称,较高的库存量令钢厂承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