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为求政绩大铺摊子“换届效应”击中中国经济软肋
  • 为求政绩大铺摊子“换届效应”击中中国经济软肋

    时间:2013-06-07 00:00:00  来源:  作者:

    “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正值地方政府大换届之年,许多新领导豪情满志上任后点的第一把火,就是大干快上加大投资,以尽快做出政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20个省区、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在2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30%。有关专家指出,为追求短期高速增长而超常规、大规模投资的做法,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不能真正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专家提醒,要谨防“换届效应”成为冲击中国经济的软肋。

    换届之年涌现投资热潮

    近几个月,全国许多地方都涌现出加大投资的热潮。从一些地方公布的计划看,投资数额动辄上万亿元。比如四川计划投资两万亿元、贵州计划投资1万亿元、山西计划投资1.1万亿元,浙江则计划未来5年投资10万亿元以上。

    据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东部地区的投资增速目标在20%以下,新疆、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设定的目标超过了30%。中国投资协会预测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增长24%,成为近年来预测中比较高的年份。

    “2013年是各地地方政府换届之后的第一年,没有一个地方不重视投资建设的。”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说。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各地投资以基础建设和城镇化为主,然而也有不少资金投向了产能过剩、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项目上。据调查,西南地区水泥产业已严重过剩,但这一领域的投资仍在持续。虽然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但今年上半年新增加的产能就超过200万辆。记者最近与几位外地朋友交谈,他们都能一一列出当地新近上马的项目。山西一位朋友不无忧虑地说,他们县最近建了一个与亚美尼亚合作的橡胶项目,含有毒物质的污水已从工厂池子里流向了外边的河流。

    为尽快干出政绩,一些领导不管投资质量和效果,是项目就上。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地方投资冲动已经抬头,2013年可能出现投资过热风险。

    政府边吹哨子边抢球

    每一次领导换届都引发投资过热,专家将之称为“周期性投资饥渴症”:地方政府投资需求旺盛导致投资过热和经济过热,经济过热导致新一轮宏观调控,调控造成经济紧缩和下滑,为提振经济,又加大投资上马新项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政治周期对整个宏观经济有影响,究其原因是GDP考核指标决定的。”

    对地方政府而言,要想经济实现高增长,最直接最见效快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上马新项目,GDP容易搞上去,一方面增加就业提高百姓收入;另一方面出政绩快,可以进一步升迁。”徐洪才指出。

    “政府本来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球场上的裁判员,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仅是裁判员,还是运动员,一边吹哨子,一边在场内抢球”,徐洪才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没理顺。政府很强大,市场很弱,市场也很无序,不断出现重复建设、破坏环境的项目上马的情况。

    政绩考核不应只看GDP

    周期性投资饥渴症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徐洪才说,经济过热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之前很多项目干了一半,因调控被迫停工,成了烂尾工程,这些工程还不上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坏账,最后只能多印票子,带来潜在通胀压力,结果还得老百姓埋单。这种周期性波动是以资源被破坏,价值被毁灭为代价的。

    专家指出,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老办法,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相违背,给宏观调控带来难题。同时,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地方债务风险。据银监会统计,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居高不下,且许多地方债已经进入偿还高峰期。

    消除领导换届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首先要从干部考核机制上解决。徐洪才说,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应该多样化,不只是考核GDP,还要将“五位一体”考核纳入综合性考核体系。其次,加大政府体制改革,要建设成为高效、服务型的政府。

    还有专家指出,各地政府要转变观念,改变靠大规模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的思路,建立科学的政绩观,从创新、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方面入手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