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从双汇国际获悉,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 (NYSE:SFD)双方已经达成一份最终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以每股34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1.388亿股股份,交易价格约为47.2亿美元。此外,双汇国际还将承担史密斯菲尔德24亿美元的债务。整个交易约为71.2亿美元。(5月29日网易财经)
国内肉制品企业能够完成对美国第一大生猪生产商的“并购”,应该是一桩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也足以说明中国企业整体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多年来在市场搏击之下企业竞争力的增加、企业家们日渐成熟。当然,并不排除这一颇具战略眼光的跨国收购,极有可能像当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并迅速取得辉煌效益一样,是一个有前瞻意义和未来多重价值的行为。然而,在笔者看来,在看到国内企业双汇的风光之时,更应该充分关注和意识到这场大规模并购收购的隐忧。
双汇企业近几年来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但国内市场取得的业绩并不代表国际市场同样可以取得骄人成绩,囿于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市场规则、“游戏规则”的多变性,理论上对双汇将是一个巨大考验。众所周知,国内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同时,相对的监管滞后、人情关系等长期存在,在中国内地“玩”的好、未必可以以此“嫁接”到国外。国内一些企业时时曝光“公司公关”,“出事了”可以通过关系摆平,可以通过政府或官方的密切关系获得更大的市场、更充分的竞争,但到了国际市场却讲究的是质量和品质,而不能像国内一些肉联企业那样“几毛钱买一个检疫合格证”。譬如去年“速成鸡”事件中,媒体就曝光一些国内养殖户在鸡快要出栏的时候,一棚子大概有几十块钱检疫费,交了钱,就给开合格证明,农牧部门的人不来。这样的“规则”,在国外肯定行不通,不知道双汇方面做好了真正按规矩办事的心理准备了没有。
二来,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 (NYSE: SFD),虽然一次性付出了71.2亿美元,按照性价比估计是比较合算的,但收购任何一家外企或企业必然无法回避后续的投入。不仅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培养,让员工适应双汇的经营理念,更涉及对众多海外员工的各类保障的“接纳”。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当低廉,而在美国“最高昂”的生产成本之一就是“员工费用”,同理,在国内可以轻轻松松请一名修理工到家里服务,在美国最“难请”的就是手工劳动者,概因为劳动力用工规范、成本过高,所涉及的各类社会保障费用过于复杂和庞大。合并后,双汇国际承诺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管理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这不仅意味着双汇方面要背负史密斯菲尔德24亿美元债务的情况下,还必须背下“多少万员工”的后续保障的“包袱”。下一步投入多少是个未知数,会不会因此影响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让人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在于,食品产品、肉类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工业产品可以更多的依赖机械化模式,更多的采取相对固定的流程,其合格率和风险也相对较低。但生猪从生产养殖到收购、到市场流通,到终端消费者,有几十个环节也有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国际各国对于猪肉检验检疫标准不一,以中国“土老冒”的作风能不能赶好国际“洋大集”同样令人担忧。当然,任何商业经营都会存在风险,也从不存在没有风险的市场,然而,国内企业双汇方面在风光收购的背后,真的作好了为美国人、世界人民提供合格的高品质生猪肉的心理准备了吗?(毕晓哲)
来源:中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