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世界上对动物入境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也被公认为是食品领域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因此成为我国婴儿奶粉主要进口国。最近洋奶粉接二连三地出事,其中包括可瑞康在内的著名洋奶粉品牌,为啥一到中国就这么“不靠谱”?
关链词:监管需求量大增产能突增导致监管不力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猛增,目前约占据了70%的国内市场。
“市场占有率增长快,就意味着这些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能。”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说,产能的迅速增长很容易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监管力度跟不上。
“大部分洋奶粉企业生产线扩张速度快得吓人。”某洋奶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8年至今,市场上主流的洋奶粉品牌销量翻番地涨,哪家企业都希望抢夺更大的市场,肯定不愿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生产线扩张过快,监管不力的情况就很难避免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奶粉生产企业,像恒天然这样的原料供应商也是一直扩大业务,加大对华市场份额。
“这是必然的,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大了,在质量控制上可能会跟不上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关链词:信用破产丑闻频发国人对奶粉高度敏感
“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消费者对于婴幼儿奶粉太敏感了。”宋亮说,敏感的不光是消费者,还有政府和媒体。“敏感来源于对奶粉行业的整体信任度低,这也是造成奶粉每次一出事就造成轰动性影响的原因。”
宋亮以此次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为例,解释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等7个国家,只有中国的反应是最大的,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则表现得非常理性,事件的处理也比较低调。“但是这都可以理解,因为宝宝的安全对于父母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某洋奶粉品牌代理商李先生也认同宋亮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澳大利亚生活过一段时间,也遭遇过奶粉安全事件,但是多数消费者的表现甚至可以用淡漠来形容。“究其原因,消费者信任监管体制,他们认为就算奶粉出问题,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正是这样的信心让他们可以从容应对。”
关链词:垄断恒天然出问题下游企业难以幸免
很多消费者感觉这几年出事的洋奶粉品牌非常多,主流品牌几乎无一幸免。宋亮解释说,这跟原材料供应商的全球垄断地位有关。
“作为乳品行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恒天然涉及全球60%的乳制品贸易,而恒天然又是上游生产企业,所以一旦它出事,影响的范围就会非常广泛。”宋亮告诉记者。
而此次的肉毒杆菌事件也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受到污染的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数量为38吨,这个不大的数量却让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7个国家受到影响。
中国市场对新西兰奶粉很饥渴
我国进口奶粉80%来自新西兰。下图是2009年到2013年间,中国进口商用完新西兰奶粉进口配额的日期,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显示中国市场对新西兰奶粉的“饥渴”程度。
来源:齐鲁晚报